北京市教育论文实施探究教育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4-20
摘要:2001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探究教育开始倍受关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在美术理论课教学中引进探究教学方法时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寻找答案的态度不积极、学生寻找答案的途径不通畅、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探究团体、学校的评价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探究教育在美术理论课堂上的开展。
关键词:探究教育;美术理论课;问题
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系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为当地美术教育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研究型美术教师。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仅要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还要能够开发课程,将地方资源、网络资源等美术资源开发出来,引进课堂。
围绕培养目标,我系开设了以下美术理论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技法理论》、《毕业论文、创作指导》等。以培养学生具备一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高尚的师德和艺德、坚实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懈的研究和创造精神、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仪表风度等。1既然是研究型美术教师,科学探究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探究理念实施教学的时候,也要求学生首先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实践表明,在美术理论课堂中引进探究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探究的态度不够积极
这首先和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有关。老师布置一道教材上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如笔者曾在一年级的《中国美术史》课上布置作业:“中国为什么产生了那么了不起的玉文化?”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一周的时间,对字数没有要求。一周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很多同学在教材上找不到答案,就不知道怎么做,怀着抵触情绪乱写五六行,牛头不对马嘴,交上来,完全是应付。还有一些学生根据上课的时候老师讲那一点点内容来写,把老师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然老师布置了作业,在课堂上就不可能讲得太详细,照着老师所讲的来写,自然不会丰满。从这些作业可以看出,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们抄一抄,记一记。
另外,学生没有品尝到发现的快乐也是探究态度不积极的原因。
当我们为一个问题苦思冥想,终于在某一时刻得到答案的时候,那种愉悦感是非常强烈的幸福体验。科学家已经发现,大脑分泌出的脑内吗啡,是产生这种愉悦感的原因。与脑内吗啡同时出现的脑波是α波,这种脑波和脑内吗啡都可以使人安定愉悦的心理感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和思考体验发现的快乐,可以有效地改善探究态度不积极的现状。
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非常困难,必须从一年级就要开始着手抓起,还需要多种教育元素的共同配合。
首先,要有宽松的学习氛围,没有“陷阱”。北京教育学院的孟宪凯老师在做“微格教学”讲座时讲到:“同学们,这里没有陷阱,无论你怎么回答。我都不会说:哈哈,你错啦!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哄堂大笑,让你下不来台。”我们不仅要这样告诉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相信,真的没有陷阱。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只要是真诚的,老师和所有的同学都尊重这个答案和这个给出答案的同学。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学生的心才能打开,民主交流的氛围才可以营造出来。
其次,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探究的思维方式。比如带学生去参观美术馆,看到很多瓷器的标签上写有“汝窑”、“哥窑”,很多瓷器上写有“珐琅”,老师便可以问:汝窑有什么特点?“珐琅”是什么意思?通过问题刺激学生,要求同学们自己寻找答案。可以在美术馆里找,也可以在美术史教材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上找,找到了答案要能够把答案写出来或者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这就是一种做学问的能力。我们要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从一开始的接受学习,到逐渐地探究学习,需要一系列工作支撑。
二、学生寻找答案的途径不通畅
学生遇到问题,要去寻找答案。找答案到哪里找?学生的回答是:百度。百度的确是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常用的寻找答案的方法,但百度上的资料良莠不齐,有些完全是经验性的虚假信息。学术问题的答案,必须是来自于专业性的学术网站,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
小编推荐优秀的教育类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投稿
《语文教学与研究》(旬刊)创刊于197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1992年荣获北大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