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火热发表电路基础理论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15-04-15
摘 要:文章以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电路基础课程为例,针对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教、难学”现状,围绕开展专题讨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手段应用两方面,提出了提升理论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电路基础;高职院校;理论教学;策略
电路基础是高职院校电气工程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由于电路基础课程包含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RLC串联电路等,其内容抽象,公式复杂,推导繁多,一直被视为难教、难学的课程。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探索,
一、开展专题讨论
当前,专题讨论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已有相当的普及,其实施对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此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上,还有很多因素需要完善。其中,在学生个体差异、分组讨论和专题设置上尤为重要。
(一)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
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高职教学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学生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如果不能正确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就会对课程学习失去热情。由于学院电气工程系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所以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这就有必要对学生特点和前期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的过程包括:问卷调查和提问。在该课程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向每一位学生发一张调查表,表中包括对之前修完的课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等,以及对电路基础这门课程是否感兴趣。在对前期课程的掌握程度中分三个层次:掌握、一般和不熟悉。在对该课程的兴趣上分感兴趣和不感兴趣。调查完后,教师要根据调查表的情况进行随机提问,确定调查表中的情况是否属实,以便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事实上,这么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准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例如,根据近些年的调查和教学实践,在讲授电路基础之前需对其所涉及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中的相关知识点做简要讲解,特别是常微分方程、复数要重点说明。只有让学生重新回顾一下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
(二)实施动态分组讨论
动态分组讨论是在讨论教学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电路基础教学中,我们将学生按照前期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的不同,把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好的学生同基础稍差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每一小组由5人组成,而且每一小组的成员是可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知识基础不定期地调整和变动的,以达到优化课堂讨论效果。这种组员之间交流,既有利于优化和提升稍差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培养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不断增强个体和团体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讨论的内容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在每一节课讲授完基本理论后,都要留下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每一小组成员在一次课上要轮流指派一位组员围绕专题内容发言,而且,每一组员的发言都是本组讨论的结果。发言结束后由教师针对每一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并提出问题。最后,在本次课结束时,教师要把下一次课讨论的内容安排下去,让学生围绕专题收集材料、自主学习。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讨论内容
课程内容是各部分的组织及具体要讲授的知识点[1],而专题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借鉴了科研项目成果,做到了讨论专题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在电路基础的教学中,我们将讲授的课程内容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能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专项题目。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分阶段选择“三地控制一盏灯”“电动机转速测试及其应用控制”“遥控电动密码锁”三个专题,教师先对其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分组,学生分别对专题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画出方框图、设计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再进行全班交流并演示项目结果。教学实践表明,理论知识与专题教学的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增强了学习动力。
在电路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中,专题讨论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置于教学的首位,使不同的学生在面对晦涩难懂的电路基础理论知识时不再畏惧。学生的个体差异、动态分组和专题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注重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现代高校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但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因素还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特别是在教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自身不足和网络技术最优化的问题上要给予关注。
(一)以教学目标为主,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主要载体,目的是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来理解和接受难懂的知识。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在课件制作上往往会过分强调界面的华丽,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响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事实上,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使用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不仅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而且还要将易于理解的知识点排除在外,把重点放在那些无法用传统教学手段形象化的知识点上,避免低水平重复,产生视觉疲劳。力求突出重点、难点,画面简洁,文字精练,易于教师对教学节奏的控制,发挥教学艺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在电路基础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对直流网络分析、瞬态网络分析、交流网络分析等内容,应用Multisim2001或其他软件,如Smith圆图软件[2],绘制出更加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代替了单纯的文字和公式表述,使学生在电路的计算机仿真中加深了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虽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同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在电路基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向学生展示动态画面、图片和公式,虽然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强的直观效果,但是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涉及大量的公式推理,而这却是多媒体课件的弱项。而黑板教学却可以在教师的分析和推导下,将难以理解的原理和公式在黑板上一步步地推导出来。在这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将每一步的推导都深深地植于学生的心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师生在线交流
当前,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大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就是在线学习,即在教学领域建立网络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学习[3]。在电路基础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施了课堂教学外的交互式教学。建立QQ群、登录国内外相关科研文献网站,最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自己专有的教学局域网,设置教学论坛,发布与教学相关的计划和内容。通过这些课外教学手段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传统以课堂、教学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技术获取集图像、声音、动画、文本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还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4];同时依托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教学和学习的新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
上述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有效地提升了电路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基本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当然,电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不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更加需要的是学生对专业定位的认识,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还会持续下去,为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方荟,曹新容等.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2,(6).
[2]周希朗等.史密斯圆图CAI软件的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2).
[3]彭秀丽.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23).
[4]缪丽萍.高校多媒体有效性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小编推荐优秀的教育类期刊 《教育评论》投稿论文格式
《教育评论》是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福建省教育学会主办、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