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发表浅析创造性教育的挖掘与有效实施
发布时间:2014-12-04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尊重、保护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天性,不断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想象、创新的机会,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发现、去展示,在“异想天开”的过程中不断地展现自我成长。
关键词:关注 挖掘 创造性教育 核心论文发表
一、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创造性契机
幼儿都拥有创造的潜能。有一天,教师在户外和小朋友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着玩着,老师发现有一个叫浩明的小朋友“不合作”地蹲在地上,歪着脑袋闭着眼睛,双手交叉抱着肚子,而不是像其他小朋友们一样晃来晃去,这位老师刚想发火,但她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走上前询问原因,浩明说:“小鸡宝宝不舒服了,生病了。”老师马上随机教育,转身对其他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你们瞧,这只鸡宝宝生病了,让我们一起带它去看医生好吗?”于是就和小朋友们带这只小鸡去看病,看过“医生”之后,这只小鸡就站起来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玩别的游戏了。试想,如果当时教师发火了,不去了解情况,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浩明小朋友肯定会不高兴的,同时也会扼杀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寻常表现,发现其潜在的内涵,要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千万不要折断幼儿想像的翅膀,鼓励“异想天开”,允许幼儿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
二、充分挖掘幼儿发展的最大空间
1、创设安全、自由、支持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给每一个孩子一个空间、给每一个孩子一片蓝天,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支持创造性实践活动;同时,幼师间、同伴间良好的关系形成氛围,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尊重的、真诚的、理解的、热情的态度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会把教师的激励和希望当作大胆创造的动力,有一种“让我试一试”的精神,不断增强创造的信心,幼儿在没有焦虑和恐惧的、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才能够自由轻松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性。
2、提供丰富和多变的游戏材料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操作性材料是幼儿创造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和发展,而丰富和多变的材料会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活动,体验成功带来的满足。如在美工区,幼儿尝试刷画、拓印、喷画、编织、淘泥制作等,他们并不局限于模仿实物,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出创作,无拘无束展开联想,在不断地体验中,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在扮演区,幼儿以物代物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来尝试反映自己对各种角色的认识和想象;在科学实验区,面对“浮沉游戏”、“滚动游戏”、“各种车的声音”、风从哪里来的疑问等,幼儿通过观察、自由选择、摆弄、为自己在探索中的新发现兴奋不已,材料愈丰富幼儿玩得愈尽兴,获得的经验就愈多。
3、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成功来自大胆探索,探索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体验创造中的快乐。幼儿在探索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有创造性教育的意识,运用有关创造性教育的原则,创设一定的教育条件,善于把握孩子的创造心理,给予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让幼儿在充足的时间内充分地尝试、探索、创造,相互交流、合作,获得完整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音乐区是训练幼儿听音、发音、对音乐节奏的反应能力的地方,当孩子在尝试用乐器演奏时,教师要允许孩子有失败、有反复,允许孩子有模仿,鼓励孩子们创新。这样,幼儿在不同的尝试操作中均有收益,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三、有效实施创造性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丰富多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能使幼儿的创造想象异常丰富,要把创造性教育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
(一)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幼儿的创造意识以来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来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教师一面引导观察,以免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从小学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活动区中,要有意识的投放一些可以“摆一摆”、“拼一拼”、“敲一敲”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收、口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餐前活动组织猜谜语游戏,“看谁猜得快、猜得准”。这些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而且培养了创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