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电子论文 > 正文

电力中级工程师评定浅析电力生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效果

发布时间:2014-11-25

  本篇文章是由《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电子类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类学术性刊物,《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杂志编辑部审稿周期为4个月,逾期未收到任何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复合影响因子为0.700,综合影响因子为0.312。

  摘要:电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倾注大量精力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控制力度,不断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一系列安全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电力生产事故和不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如果将已发生的事故加以归纳,分析引发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无论发生什么事故,总能从事故中找到各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如果再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归纳分析。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表现而言,可以归结出以下三种情况:“不知”,主要表现:安全技能差,看不到危险的存在,凭感觉做事或思想不集中、盲目从众。“不为”,主要表现:明知规章制度要求,图方便、省事或逞能自负,冒险作业。“不能”,主要表现:由于设备自身缺陷或安全管理缺失,不能向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作业条件、作业器具和防护用品.而造成的违章行为。

  一、危险源辨识方法

  电力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电力行业主要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安全标准化达标评级、隐患排查、安全检查、现场勘察等手段,查找电网设备运行、作业环境、人的作业行为中存在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分析。以作业环境和人的作业行为为例,最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为工作安全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辨识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危险程度。工作安全分析法的流程是:选定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辨识每个工作步骤的危险因素,最后确定危险级别。

  二、危险源的特点

  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不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它,它都会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一旦主观条件具备,它就会由潜在的危险变为现实引发事故。危险源是诱发事故的根源,而事故的发生则是危险源演变的必然结果。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常常隐藏在作业环境、机器设备或作业行为之中。但是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可知的。那么只要从思想上重视,认真分析每一项具体工作,危险源也就完全可以预先得到识别和预防。危险源的复杂性是由于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每次作业尽管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各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也会不同。而相同的危险源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所以治理危险源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三、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关系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已经存在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等危害的根源或状态。因此相比事故隐患,危险源意义的涵盖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入。但在生产实际工作中,危险源总是与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我们要控制隐患。就涉及到危险源的辨识。

  (一)危险源辨识的步骤

  确定工作目标,划分具体作业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应涵盖本单位所有的作业项目。分析各作业项目的工作流程,按照工作的先后顺序一一罗列。根据工作流程,按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确定作业中客观存在的危险源.以及评估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根据危险源可能造成后果,以安全规程制度为依据,提出对应控制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的要点

  作业环境,如工作区域受限、人员稠密区、雨、雾、暑天作业等。作业条件,如高温、高压、高空、坑内、带电、交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作业器具,工作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不合格或使用不当。作业设备,工作设备不符合要求,如设备不牢固、编号不清、因设备原因无法做安全措施等。作业资格,人员是否不具备相关作业资质、作业技能。作业方法,不按工作标准和要求进行作业、使用不正确的方法作业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损害。作业程序,简化、颠倒操作工艺流程。作业人员,身体状况不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动作等。

  (三)危险源辨识手册的特点

  按照专业种类,分为变电部分、线路部分、配网部分、农电部分、通自、计量部分共六个专业.并根据作业类别再进行了细化,突出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涵盖面广。变电检修以变压器、开关、刀闸等分章节;线路检修以导地线、绝缘子、杆塔等分章节;运行和配网则以具体工作任务分章节,学习、查阅更方便。从现场查勘、工作组织准备到工作终结全面反映作业流程,根据流程的每个环节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重点更突出,条理更清晰。每一个专业根据工作特点分析其共性,编制了通用部分,优化整体结构:根据工作差异编制专业部分,突出控制重点和难点,力求便于学习掌握,简单而具针对性。

  四、结束语

  现场安全监督人员根据《手册》内容,针对不同作业,在《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基础上细化现场安全监督卡,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督检查项目和监督重点。提高安全监督质量。我们相信,通过现场作业危险源辨识的推广和运用,将进一步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升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的管控水平,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基础性工作。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又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经过辨识、控制,再辨识、再控制的周而复始的复杂过程。全面系统地开展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遵循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通过危险源辨识,确定危险因素,制定控制计划,分层分级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真正实现电力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菁.发电厂电气操作危险源分析[J].电力安全技术,2012.

  [2]颜筱昭.安全系统工程在安全性评价中的运用[J].湖南电力,201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