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05
[摘要]课程思政是全方位育人格局中重要的环节,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实践。通过在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教学创新,使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更具发展活力和立德树人的魅力,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工程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等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医学、农学、化工等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物质能量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与人们生命健康、工作生活及生存环境都密切相关,蕴含着丰厚的思政内涵。近年来,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在众多的专业领域蓬勃开展。教学工作者们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1]、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知识体系编排、思政元素挖掘与契合[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3],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4]等多方面,对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途径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索。
来自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不同的专业结合,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课程思政。例如,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中,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5];中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思政,结合中医药文化元素,增强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自信[6];师范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重视教师自身示范作用,并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无私奉献等专业素养[7]。
生物工程类专业(包括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科学学探索精神、科学和工程伦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本文结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讨课程教学创新对课程思政的促进作用。
1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创新
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对各个教学环节起着纲要和导向作用。为了使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生物化学课程大纲制定中,在专业知识技能、工程素质等基本要求中,提出课程思政要求。课程目标设置中,在基础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生物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科学探索精神、项目管理及终身学习等目标基础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与工程伦理、大国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担当等方面的思政目标。该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适应了生物工程类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分类别明确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目标和实施重点,对课程思政教学有了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引导。
2教学内容创新
2.1融合思政元素传递育人力量
生物化学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着丰富思政元素内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找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结合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政教育启迪。在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时,介绍我国于1965年成功进行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8]。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被前辈们精诚协作、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索精神所感染。
2.2引入前沿报道激发思政兴趣
在生化课程教学中,适当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和较新的科技成果尤其是我国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科学探索,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课程思政教学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酶的化学本质时,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核酶研究中的新发现。兰鹏飞等人(2018)[9]首次揭示了酵母核糖核酸酶P(RNaseP)的结构,为真核RNaseP催化转运RNA前体(pre-tRNA)5'-端加工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国际上核酶及RNA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科研新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视野,燃起学生从事科学探索的热情。
2.3介绍典范事迹,深植家国情怀
为了使生物工程类专业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人文素养,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介绍生物工程领域的一些典范人物事迹,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生物工程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物化学绪论中学习生物化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时,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侯云德院士,他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研发出国际独创、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国家I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随后又在短短数年间相继研制出1个国家I类和6个国家II类基因工程新药,应用于上千万患者的临床治疗[10]。由于他在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及分子病毒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侯云德院士根植于祖国大地和人民健康事业勇于奉献的事迹使学生们深受感动,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也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3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思政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魅力,使课程思政教育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化学相关知识背景,分析评价社会、健康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融合教学方式增添课程思政的趣味性、优美感和文化感。例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融合教学,播放了绿水青山、现代农田、丰收场景,通过优美的视听资料,使学生学习光合作用专业知识过程中,也欣赏到祖国山水林田,看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现代农林的发展,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案例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基于生物化学背景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思考,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促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学习RNA的复制时,引入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案例,学生不仅了解了SARS-CoV-2结构特征、复制过程及感染致病的分子机制,还通过回顾我国人民夺取全国抗疫斗争胜利的历史奇迹,深刻领会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利用讨论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分析判断,增加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在学习核酸结构和功能时,请同学门讨论:能否利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帮助准备生二宝的爸爸妈妈们生一个“完美”的宝宝或期望的性别呢?同学们奇思妙想,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虽然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但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活动应符合科学与工程伦理原则。
利用探索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科学探索。例如,在酶的教学中,请同们探索生物酶法去除农药残留物,同学们积极查阅文献、讨论、设计方案、实验检验,并在生化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理解了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专一性以及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锻炼了科研探索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
4课程考核创新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传统的终结性的和知识性的课程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全面育人的要求。课程思政增加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创新。
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中,积极探索能够体现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课程考核方式,除了闭卷考试,还采用了思政评价、探究性开放性作业等方式,拓展学生分析研究、思考判断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考核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课程思政表现评价、探究性作业等)所占比重。通过课程考核的改革,学生加强了平时学习,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工程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
5总结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在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发展活力和育人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培养工程素质的同时,也受到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论文作者:韩四海*,吴影,李佩艳,李璇,郭金英,罗登林,岳崇慧,徐宝成,刘建学
相关期刊推荐:《生命的化学》(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反映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状况、研究动态、介绍有关的研究技术,以及帮助科研工作者交流思想和为学术组织沟通活动信息。主要刊登:提高与普及兼顾,重点刊登综述性、进展性的文章,同时也旁及技术和方法、书评、会议报道等内容。读者对象:广大会员以及从事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有关研究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包括医药工作者)、大专院校生物系和化学系的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