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在数学学习中求趣、求理、求实

发布时间:2021-06-24

  摘要:最有效的学习是源于生活的学习。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模型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在真实亲切的生活中寻“数学之趣”、究“数学之理”、求“数学之实”,让数学素养落地,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

在数学学习中求趣、求理、求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

  防疫常态化的校园里,1米线距离的脚印、隔离线等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为了让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将“1米的安全间距”内化于心,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我们在教学楼廊道按1∶1实际比例定制了长长的刻度尺,醒目的地面标识吸引着学生去观察、感知和探究。地面标识所营造的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满情趣、联结生活的数学体验。

  最有效的学习是源于生活的学习。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模型生活化,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在真实亲切的生活中寻“数学之趣”、究“数学之理”、求“数学之实”,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是合格的数学教师的基本功。

  一、求“趣”——发现数学的意义

  数学在哪里?数学就在日常生活里,大小、多少、队列、数数、比较、测量、分类、方位、形状、时间、货币、折扣、利率……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与生活须臾不可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课堂中的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割裂开来,硬生生地就知识教知识、就教材教教材,导致不少学生感到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神秘难懂,陷入不喜欢数学课、认为数学教师刻板无趣的困境。要突围这一困境,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勾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图1)。

  以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亿以内数的写法》的课例设计。

  思考:这个单元对学生来说,已经有了较多的生活常识,有了前两节认识和读数基础,数的写法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透的。本节课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数学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的学生都感兴趣,都学有所获?

  实践:(1)猜一猜,老师的QQ号码是多少?这是一个九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是零;它由3792个万和1683个一组成,这个数是(),这个数读作()。注意说明大数与日常QQ号码、电话号码等读法的区别。

  (2)写一写,老师的办公电话号码:六千三百一十八万零一百一十八。提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能分级读出来吗?有多少个万?……(设计意图:独立尝试数的写法,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引导学生了解写数的方法和步骤。)

  (3)想一想,老师的生日里暗含什么秘密?一千九百七十六万零七百一十。先写数,再提问:个级是“零七百一十”,零说明了什么?个级有多少个1?个位上写多少?(设计意图:生日月份和具体日期中,正好出现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情况。通过这个练习,再次巩固写数方法,同时理解“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写0”。)

  (4)根据老师的提示,抢答老师的手机号码。(设计意图:拓展迁移到亿级的读法和写法。)

  (5)生活中的大数交流:重庆机场扩建,T3航站楼启用以后的大数据;两江新区需要各类人才的数量……(设计意图:和学生聊他们身边感兴趣的话题和数据,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小结:几个小任务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将复习、新授、练习融在一起,这些任务都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感兴趣的信息入手,学生一直被吸引,不断产生寻求答案的动力。

  二、求“理”——触摸数学的灵魂

  数学的学习绝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方法的获取、思维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数学课堂教授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数学表达、数学思维等素养。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带着学生朝更深更广处探索;要努力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真实生活的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解释和刻画生活现象;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搜寻数学之“型”,通过朴实的设计将数学之“型”转化为数学之“理”,紧紧把握住学生对数学逻辑、数学韵味、数学道理的探寻(图2)。

  相关期刊推荐:《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正式刊物(月刊)。本刊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七大板块:方针政策、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实验区和教育资讯。栏目有本刊聚焦、学术论坛、新课标解读、教学研究、案例反思、名师谈教学、评价改革、走进实验区、教材评介、图书推荐等。这些栏目的设置,既重视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学术领引,又关注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创新与实践。

  以下是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估数与数数》的课例设计。

  思考:教材主题图是数数春天草地上的一百只小羊,这是教材运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的导向,但这个生活情境并不能适用于全国各地的每个区域,就重庆而言,学生对于草原和羊群并不熟悉。同时,学生对本节知识有较多的知识基础,多数学生会口头数出100以内的数,稍不留神,这堂课将陷于“学生觉得老师傻”的无聊状态。

  实践:(1)激趣引入,估一估。食堂要为我们做大白豆烧肉,这就是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大白豆(出示图片)。

  a.估一估,一小袋大白豆有多少颗?谁估准了呢?数一数。

  b.出示装有100颗的大白豆的袋子,出示一小袋和一大袋大白豆并对比,估一估,这一大袋有多少颗呢?

  c.谁估得更准一些呢?我们需要数一数,检验一下。

  (2)操作体验,数一数。

  a.两个学生合作,交代操作规则;提醒学生可以把10颗作为一小堆摆放。巡视引导。

  b.抽一个现场产生的估数,一起数数验证。

  c.再次估测、验证。巡视引导快速数数的方法,2颗2颗数,5颗5颗数……

  d.怎样才能让人一眼就能清晰地看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3)深度探索,数一数。

  a.4人小组合作,快速数出100根小棒。

  b.听数摆小棒。

  c.教师小结,用磁性小棒在黑板上展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4)拓展运用,练一练。

  找找、数数身边100以内的数……反思:从食堂菜品入手,为抽象的数学学习赋予亲近感和具体感;数一数、估一估、摆一摆、说一说,形成富有节奏感的操作体验课,抓住几个十、几个一的数理,用不同的方法感知体验,从而使数的组成这一数学原型切实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三、求“实”——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使学生把数学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训练,有必要设计一些具有应用性、综合性的实践作业。综合化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寒暑假期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走进更广阔的社会与自然,从而实实在在地感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怎样让学生的节假日更有收获、更有意义?寒暑假作业的设计如何从追求任务驱动式的知识巩固逐步转向兴趣驱动式的素养提升?以下是三个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作业案例。

  案例1:如图3,过新年和父母一起购买年货。通过记录年货名称、单价、数量和总价,让低年段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体会学校之外的学习活动价值。

  案例2:如图4,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高速公路时速标识,并延伸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标识。这样联系实际、充满吸引力的作业设计,可以从生活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着数学的智慧。

  案例3:如图5,玩转数学之火车票的作业设计,通过真切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让数学回归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寻求“数学之实”(图6),不仅是数学运用之实际,更是数学学习之实效,是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过程。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集采集、探究、实践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数学教学需要追求“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完美统一,在备课、上课到课后的完整数学学习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味、数学味和教育味,实现求趣、求理、求实的三重境界。——论文作者:邹贤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