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成果综述∗——基于CNKI的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0
[摘要]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长期发展的需求。云计算新兴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以我国有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总体特征、作者合著现象、高频关键词耦合现象3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揭示我国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成果的现状、焦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计量分析
大型计算机于20世纪80年代一次巨大变革后,客户端-服务器服务形式也同时出现,云计算技术产生是对于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又一次重大的创新。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应用激发出信息技术的创新与革命,并对计算机、传媒、通信等现有网络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图书馆作为满足公众知识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平台,实现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及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是云计算进入图书馆领域的价值体现。目前,学术界对云计算并没有确切而完整的定义,结合云计算的功能特征,笔者在此处借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资源,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及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1]。云计算应用于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对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影响[2],相关主题领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且有学者开展持续性研究,而大数据环境驱动下,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借助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笔者以近10年该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源为对象进行分析与梳理,明晰该主题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研究热点,探究主题领域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有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笔者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UCINET、SATI及可视化分析软件Netdraw,遵循科学严谨的研究思路,进行定性与定量融合的研究,从而对近11年我国有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计量分析。首先对该领域总体分布特征即论文分布时间、学科、高产机构和基金资助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3];其次是从论文高频作者的合著现象即核心作者群分布、核心作者合著现象、整体网络密度3方面进行分析;接着对高频关键词的耦合关系即高频关键词群分布、耦合现象、中心性分析、小团体性分析4个角度进行述评;最后结合数据分析提出建议。
文献样本是通过对CNKI文献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选择了文献目录中“信息科技”范围内的“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并以“云计算”AND“图书馆”为检索式,进行关键词检索,数据检索时间段为2009(2009年是关注该领域最早文献刊发时间)至2020年,检索具体时间是2020年6月15日。按照以上条件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594篇,为了进一步提升检索效度,结合人工筛选,去除会议通知、战略协议、资料不完整等文献以及去重筛选后,总共获得有效数据文献548篇。
2文献总体分布分析
2.1文献年代分布
某一领域特定时间内,文献发表数量以及变化情况反映出该领域研究规模、发展速度、受关注程度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4]。笔者根据548篇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制出文献年度分布情况表(表1)和折线统计图(图1)。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的总体发文量呈现增长的趋势,于2012年达到关注的最高峰,单年发文量达到近九年的16.91%。同时,2012年也是该领域关注的分割点,2009年到2012年是成长期,每年都会有相对于前年更大的增长,从而也反映出该领域受关注度的范围的扩大;2012年至2017年进入了稳定期。在云计算发展的大事记中2008年1月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服务应用、IBM成立大华区云计算中心、Google公司推出彻底融入云计算时代的GoogleChrome浏览器以及亚马逊、微软陆续开展的云计算服务,增强了各界学者对于云计算的关注;2009年以后云计算服务平台、操作系统的陆续问世,进一步推动了云计算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创新,也引起了学者对此研究的关注,研究成果达到相对较高的年增长量[5]。其中,2020年虽然只有上半年的数据,但是以说明学界对该选题研究的持续关注。
2.2文献学科领域分布
同一主题文献研究在不同学科领域会有不同的研究倾向以及研究深度,对于文献学科领域归属研究,可以分析出主题研究主要应用的领域,即该主题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也可以分析出该主题研究应用影响最大的学科领域,可以为未来各界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引导。
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是按照统计数据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数据排列,如表2所示。在前期进行检索时,是对文献分类里面的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进行检索,所有筛选的文章都涉及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而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法学、政治、信息通信、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等学科分别占88.50%、2.37%、0.36%、0.36%和0.18%,由此说明云计算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更多融合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领域的知识,同时尝试从法学、政治、信息通信及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等学科视角切入,开展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有关云计算研究涉及学科分布的广泛性,同时揭示了云计算研究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性。
2.3高产期刊分布
某一主题领域论文期刊结构分布的情况,可以分析出该主题领域的核心期刊,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4]。
相关期刊推荐:《图书馆学刊》(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图书馆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创刊较早的图书馆学刊物之一。设有:专家论坛、探索与争鸣、数字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当代文献信息服务、编目与标引、读者工作、队伍建设等栏目。
根据有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发表的期刊以及期刊本身属性,可以分析出文献研究侧重点以及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热点所在学科领域。笔者将文献数量在9篇以上的期刊进行汇总并制成表3,依据期刊内容不同将期刊进行分类。由此可知,有关该主题研究的期刊涉及到的学科主要包括:科技信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电子科技、科技与经济等。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不仅关系云计算与图书馆两个主题领域,还涉及信息技术以及与图书馆相关学科的研究,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是借助多学科知识开展的,同时借助多学科期刊进行传播交流。信息技术与电子科技方面的研究更多是从技术层面上研究如何进一步提供升提供理论研究支撑,而图书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则是为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更好地应用提供各种可能性研究。同时,结合高产期刊分布表可以看出,对于某一特定主题研究,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该领域的期刊,还要注意关联学科期刊的研究成果发布,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有关该主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
2.4基金资助分布
科研基金资助分布情况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质量与层次,同时也反映出该领域研究受重视程度。采用EXCEL对548篇文献资源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共计42篇文献受到基金资助,约占7.66%,国家级基金约占5.29%,地方省级基金资助约占2.37%。
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来对于该主题的研究整体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现有的支持是以国家级基金为主,地方级科学基金支持为辅。在宏观的引导下,各省市级有关机构的支持力度将成为推动该主题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在驱动力,也是更好发挥云计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作用,更好地促进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关键。
3高产作者合著现象分析
3.1核心作者群分布
核心作者群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研究该主题学者的心态倾向分布,在对该主题进行研究时,是倾向于热点追捧,还是长期的学术研究。
根据表5数据统计,548篇有效文献中,文献作者共501人,其中467人发表1篇,占所有作者总数的93.21%。根据洛特卡定律,1篇论文作者比重应在60.79%进行浮动,该领域内计量得出数据与经典学科参考值相距甚大[6],表明近11年间我国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存在某一时段研究过热的现象。此外,文献发表1至两篇的作者达到494人,占有效文献作者总数的98.60%,反映出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的核心作者较为集中,大部分学者对于该领域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术热点的追捧,不能进行深入长期的研究分析。与此同时,从表6核心作者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的学科的代表人物,如:李卉、黎春兰、王红、秦珂等。
根据普赖斯定律M≈0.749·Nmax,其中M是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值,Nmax是最高产的作者发文量,本研究中Nmax为4篇,计算得出M(M约为1.498)取临近最大整数值两篇,因此发文量大于等于两篇的作者可初步列入核心作者候选群(见表6)。在我国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领域中,核心作者有37位,占所有作者总数的7.39%,核心作者的发文总数共计86篇,占有效文献的15.69%,并未占到全部发文量的半数。
3.2核心作者合著现象分析
在特定领域内核心作者合著现象,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该领域内作者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还能反映出与核心作者持有相同或相近观点的作者分布情况。
笔者借助Ucinet软件生成合著者关系网络图(见图2)。每一个小方块都代表着一位作者。作者发文的数量可以借助方块的大小进行表示,方块之间连线的粗细程度反映出关联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合著频率越高,合著作者之间的连线会越粗。从图2可以出来,保留了合著作者,同时里面包含核心作者,连线权重相对大的,是节点作者发表期刊较少或合著较少。从图2整体上看,作者合著网络呈现局部联通特征,较多的文献作者处于游离状态。构成交流圈的文献作者通常是长期关注该主题领域发展的小群体,游离状态的文献作者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初次关注该主题领域,一种是多次发文,但是相互间沟通较少。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该主题领域的学术知识交流范围相对较小,宏观整体交流不够活跃。第二,大部分学者处于对于该主题领域的热点关注状态,不利于该主题领域的快速发展。——论文作者:柏艺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