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5-10

  [摘 要]通过核心课程群建设,组建了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基本稳定、教学教育水平高、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核心课程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优化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和优化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7∶3教学模式;建立课程共享网站,网络辅助教学;统一教学要求和教案,改进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以高水平科研促进教学,围绕核心课程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引导优秀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开展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核心课程;实践

  广东海洋大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核心知识内容组成核心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体系。我们从水产养殖学专业诸多课程中选取若干门重点的、专业相关性强的课程组成核心课程群。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是以完善学生的水产养殖学知识结构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水产养殖创新和实操能力为主线,以课程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为纽带,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同时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创新型水产养殖课程建设模式。

  一、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主要课程

  水产养殖专业核心课程群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关键课程组成。根据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本专业设置的诸多课程中选取了9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保证水产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实现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核心目标,充分体现出海洋大学专业培养特色,并使学生具备完整的水产专业知识体系和结构。将9门核心课程分成三个层次,三个层次间形成递进关系。以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和海水贝类增养殖学三门课为第一层次;饵料生物培养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三门课为第二层次;养殖水环境化学、水生生物学和水产动物生理学三门课为第三层次。

  二、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主要举措

  (一)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课程带头人、主讲教师、助教传帮学制度。在开设与本课程相关的系列课程的基础上,要有60%以上的教师实现“一人双课”的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教学与学术活动和经验交流,推动教学改革。邀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与建设。扶持中年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参加和申报各级教学改革课题。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学校同类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营造国际化氛围,实现核心课程教学的国际化。通过核心课程群建设,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备一定的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梯队。

  (二)优化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分析水产养殖专业的优势与特点,梳理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准确定位核心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全面修订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优化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通过核心课程建设,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在具备较深的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科研成果和教改成果,使课程教学内容达到基础与专业前沿的有机结合。核心课程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切实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门核心课程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选择设计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层次课程: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和海水贝类增养殖学。

  (1)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集中体现为内容新、精选择、深研究三个方面。“精选择”就是课程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选择突出重点,反复凝炼精选。如在水产动物生物学方面,主要介绍形态特征、生长速度、适温适盐性与自然繁殖方式等内容。“深研究”就是指课程教学内容纵向深,特别在生物基础理论方面要达到应该有的深度。“内容新”就是要通过阅读国内外水产类专业文献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把主要教学内容分成掌握的部分、熟悉的部分、了解的部分三个不同的教学层面。对于了解层次的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列入课堂授课范围。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包含二个时间段的课程实习、一个综合性生产实践和一个学位论文研究共三个环节。在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设立一定数量大学生自主研究创新创业实验开发项目。通过实践课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2.第二层次课程:饵料生物培养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

  (1)理论课。①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和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时应用多媒体课件要做到图文并茂,课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能力、授课风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和思维,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增加了课堂信息内容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建立教学网,从而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随时从教学网的课程主页上调出课件或将课件下载复习。②对教材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处理。将课程发展史上的人物事件和科研生产的典型事例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专业内容的求知欲,增加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③改革课程考核的办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将课程论文和课堂表现计入课程平时成绩。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拟定出论文题目,学生可任选一个题目,围绕主题查阅文献,撰写一篇高水平综述文章格式要求的课程论文,在教学时间内完成。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在班级内交流,教师和学生提问,课程论文的评分和课堂的表现(回答、提问情况)均计入课程的平时学习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了解了很多课外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①实践教学合理安排时间点,注重课堂理论课与生产实验课的对接。在理论课教学后直接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②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操作过程。按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操作,重要的是在操作中对难点和重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这样就可以手把手的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过程。

  3.第三层次课程: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和养殖水环境化学。

  (1)理论课。①建立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计划、大纲、课件、习题及国外相关课程原版PPT,辅以融文本、图片、视频等一体化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资料,并引导学生开展自助式和研究式学习,强化师生间互动交流。②配合专业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和更新,3次修订教学大纲,以鱼类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清相关内容;同时结合授课教师科研成果,增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③引入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2)实验课。第三层次三门课程的理论和概念都是根据实践观察和科学实验总结出来的,它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因此,实验课占有重要的地位。①自编实验教材,调整实验内容,并增设综合性实验。②教师采用视频试教系统演示实验,完成理论认识—感性认识—理论认识的强化。③高效利用时间,增加演示实验。

  (四)改革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注重学科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教学、考核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与课程授课特点相结合,根据本学科的特色、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多种途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

  1.建立7∶3教学模式。将第一层次的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虾和蟹增养殖学和海水贝类增养殖学三门课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性较强和实践性较强两部分。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占70%,在课堂进行授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占30%,在生产实习基地(例如鱼类虾养繁场开展)上课。让校内课堂教学与基地现场教学相互补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知识整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全体教师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生产现场教学,其教学内容更丰富,形象而深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技术理论教学、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有机结合起来。

  2.建立课程共享网站,网络辅助教学。互网络+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越性。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中的9门课都建有课程教学网站,主要包括课程介绍、电子教材、授课录像、网络课件、授课教案、案例库、习题库、实验指导、参考文献、学术进展与学术前沿、创新方法研究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统一编写教案以及教学要求。针对多位教师共同上一门课程,通过讨论制定出统一的课程教学标准,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一样的教学难度和深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分工协助,充分讨论,使用统一的授课教案和多媒体课程教学课件,但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自主选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案例作为知识的载体,充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4.改革课程考核的内容、形式与方法。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能够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鼓励采取除闭卷考试外的开卷考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考试形式。近年来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课程考核改革创造了条件。我们已经建立了水产养殖学专业9门核心课程的试题库。

  (五)加强课程群教材建设

  核心课程原则上应组合式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同时鼓励教师自编高水平的特色教材,进行前期工作积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主(参)编全国规划教材。

  (六)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团队充分查阅本学科最新的文献,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自己站在专业学科前沿,积极申报承担科学研究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让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大学生研究创新创业性实验研究项目。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开展社会调查和科研活动,了解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关系,以及产业需要,培养了创新精神。

  相关知识推荐:水产养殖类论文投稿

  三、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成效

  水产养殖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了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基本稳定、教学教育水平高、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分别被列入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其中有2部教材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课程群教师主持广东省和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6篇。团队教师为主要完成人获批近三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承担省级及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46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人数和获奖数量逐年增加。——论文作者:申玉春,操玉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