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效能提升
发布时间:2021-05-06
摘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效能,就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参与心理疏导的水平,提高大学生运用心理疏导的能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与构建本土化理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大学生
引 言
新时代,心理疏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通消除,找到内在心理存在的症结,进而引导其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有更多的获得感,向着积极健康、理性平和心态发展。
一、心理疏导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心理疏导相关内容,符合现阶段高校教育的特点与要求,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成长特殊时期的内心真正需求与心理活动,便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设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划,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同时,通过引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大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为对社会建设有益的人才。
相关期刊推荐:《文化产业》杂志,于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347/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化市场、文化建设、文化教育等。设有:文化旅游、文化艺术名家、卷首语、文化创意、历史文化、文化艺术、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产业研究、文化市场、文化建设、文化教育等栏目。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在认识不够透彻之时,对事物的理解大多是感性认识,而在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同时认识在循环往复过程中逐渐前进。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正确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规律,了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变化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真正完善自己的人格,帮助大学生走向心理成熟,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其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变化特征有更为清晰地把握。因而,不管是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还是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亦或是其他教育方式,均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完成的。
(二)心理特征差异理论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数量十分庞大,每个大学生的性格、心理活动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各自的家庭生长环境、周围环境、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差异很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人格结构中的心理素质,也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发育水平与性格特征,这主要是通过每个主体的各种情感感受与表达来展现的,如感觉、知觉、思维、记忆、形象、性格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是经常性的、表现出一种稳定心理状态的特征,也是个体之间差异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因而,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各个方面表现不尽相同。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变化规律,将每个大学生都当作独立的个体,根据其具体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三)疏导教育法理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较为普遍的理论方法就是疏导教育法。疏导教育法中“疏”意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疏通,各抒己见,可以畅快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导”意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教化与说服,将偏激、片面、稚嫩的思想与言论加以引导,使之走向正确的道路。通过疏导,达到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轨道的目的。因而,高校政治教育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在掌握了个体行为特征、心理变化以及各自的规律之后,通过疏导的方式,坚持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处于特殊时期,还没有形成十分成熟的价值观,在这个特殊时期,外界环境更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因而,针对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各种思想与心理问题,高校有必要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大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用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效能的建议
新时代下,我们应积极健立完善常态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效能。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意识及水平
教师在心理疏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主要实施者,建立规范的工作队伍与工作部门十分必要。首先要培养一批专业素养良好的教师团队,其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如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心理品质及沟通咨询技能等。其次,师生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这也是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运用中的基本准则。教育者要从关心、爱护受教育者出发,细心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与心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民主权利、意识和人格尊严。
(二)提高大学生主动接受并运用心理疏导的能力
大学生要加强对自身心理问题的重视,要将心理问题同身体疾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遇到问题主动寻求帮助与接受心理疏导。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信心,使其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克服困难,正确对待与认识心理疏导。要端正大学生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做好宣传工作,在正确了解认识的基础上,来提高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的意愿和行为。其次,作为受教者即大学生,要积极开展自我疏导。大学生应学以致用,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思维方法、创新马克思主义观和心理疏导理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去积极解决生活面对的各种问题,如学习、人际交往、择业就业等等,进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健康成长,做新时代有用之人。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构建本土化理论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的交叉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我们应在坚持自身学科发展的特性下,也要用包容、开放的心态来保持两个学科间的借鉴性与协调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建设中,研究者们过多地纠结于它的学科属性问题,而忽视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真正的功能定位,使得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2]。其实,学科仅是一种研究的视角,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心理、思想上有“获得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学与思想政教育相结合或许正是它的优势与特色。作为刚刚发展的新学科,必然会遭到质疑,但是也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在其应用框架上不要过分依赖心理学专业识知,在借鉴的基础上,要发展成更多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实践,针对大学生特点的心理疏导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要把党的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传播给大学生,让大学生产生认同感,在认同感基础上产生凝聚力。其次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核心作者,不要因为学科归属被质疑而停止研究或退缩,而应该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研究与建立中国本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机制。
结 语
大学生由于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而成熟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中极易迷失自己,因而,重视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实践,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这就要求高校既要及时更新心理疏导方法,使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符合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的要求,适时创新,提高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同时还应该不断丰富心理疏导的相关内容与手段,通过心理疏导,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总的来说,我们要对其加以重视并真正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论文作者: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