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战略下海洋科学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15
摘要: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更加活跃于大众视野中。在这种形势下,重新认识涉海专业,了解其相关就业情况,将更有利于学科建设的进行,对涉海专业的发展和响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海洋科学教育需要立足战略发展,采取变革理念,多视角全方位共同推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正在就读海洋科学类专业的部分学生以及毕业生进行调查,再结合社会涉海企业对海洋类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当下海洋科学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社会需求现状,对海洋科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海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海洋覆盖了地球70.8%的面积,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科学研究不仅包括海洋中的自然现象、变化规律还涉及到海洋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和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1]。海洋科学作为一个交叉科学学科门类,尽管不如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这些交叉学科的发展更成熟[2],但仍有着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已经建立的分支学科、正在萌生的分支学科之外,还有许多有待创建的分支学科[3]。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发展正是基于其学科交叉性的基础,从多学科多角度去探索的。
一、海洋科学教育发展
21世纪开端,我国便开始关注和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海洋类专业,很多中小学校也在逐渐重视并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国内目前开设海洋类专业的高校以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学校较有代表性。我国的海洋教育机构主要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并逐渐向内陆地区发展。目前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特点主要是:专业学科教育成体系,通识教育待发展[4]。习主席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5]。习主席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是在国家发展大战略需要的背景下,以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基础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战略目标,以大国开放、积极进取的现代化思想为战略底色,使用陆海统筹、两个大局统筹的战略手段建设海洋强国之路,是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6]。海洋科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将会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当前,重新认识涉海专业并了解涉海单位的工作需求将更有利于学科的建设。这对于涉海专业的发展和响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海洋科学类专业教育的发展俨然是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重要一步。各涉海高校要通过发展海洋教育,通过观念转变、认识提升、人才支撑,有效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7]。
在海洋科学教育亟待发展的形势下,如今海洋科学教育的方式更值得深思:如何利用大学四年时间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如何使海洋高等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服务?这都是当下必须直面的问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确切地了解专业的就业形势也能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尽早树立人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就业局面。在海洋事业建设方面,也将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到海洋建设中来。
二、海洋科学类专业及其就业现状
海洋科学类专业教育是在海洋通识教育、海洋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海洋科学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与多个学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各大高校在培养海洋科学类专业学生时大多采用大类招生分向培养模式的原因之一。海洋科学类专业由于其学科特殊性,不像其他的专业能在广泛的领域内找到对口工作。海洋科学类专业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学科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海洋科学类学生在接受本科教育时,除了基础的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及海洋学等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求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这使海洋科学类专业具有比其他专业更强的综合性。这种专业性和学科交叉性为海洋科学类的高等教育模式奠定了基调。
研究选取了某涉海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2015-2019届的毕业生流向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比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约有65%的毕业生选择了签约就业,30%的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小部分毕业生有出国以及其他的规划。
在研究的抽样过程中,我们调查了部分目前就读该涉海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涵盖大一至大四学生。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0.6%的同学有继续攻读海洋科学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意向。我们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学生希望以后能在海洋相关领域工作。对于大部分海洋科学类专业学生有深造的规划这一现象,推测一方面是学生愿意投身建设海洋事业想要学习更多知识,另一方面与社会企业对人才学历要求的提高有关。同时,有43.5%的同学现阶段对以后就业月薪资的期待为7000-10000元/月。而在就业城市选择方面,较多同学还是更倾向于选择沿海城市以及一线城市。通过调研结果我们认为,被调查的同学大部分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确切的规划。
三、社会涉海单位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
我国想要从一个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那我们就应该不仅在海洋科学事业方面有大作为,在海洋科学教育方面也应该大力发展。国家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青年海洋人才投身海洋相关行业,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且强有力的力量。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海洋类专业的本科生,为社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而社会涉海单位对海洋类人才的各项要求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海洋教育应该立足社会需求和海洋产业发展,对海洋人才的培养应该进行重点、有序、规范的调整和改造[8]。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在目前各个涉海单位,仍然存在着较强的海洋相关的人才需求。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涉海专业本科生需求仍然占领了涉海单位招聘的主市场。大部分涉海单位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集中在本科及以上,有一些单位会放宽要求至大专。诸如研究所等单位会对学历有更高要求,但普遍意义上的大专学历和本科生学历在择业时仍然是有市场的,并不像绝大多数学生们认知中的“本科生没出路”。从2018至2019年两年的海洋类招聘岗位学历要求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图1),学历要求为硕士及以上的招聘岗位从2018年的16%增长至2019年的48%,学历要求为博士及以上的招聘岗位从2018年的2%增加到2019年的4%。分析表明,目前社会涉海单位对涉海人才的学历要求在不断提高,招聘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也是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之一。
同时,相较于2018年的招聘信息来说2019年有更多的涉海招聘将学历要求放宽至大专及以上,这为涉海专业的大众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除了学历要求以外,社会企业在招聘时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通常会由于岗位职责和企业特色而有所差异。涉海单位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单位特色更为鲜明,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更海洋化。经讨论分析,我们发现涉海单位在招聘时除了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方案设计及执行能力这些在一般工作招聘时都会较为重视的能力要求以外,还会以实验室或其他的项目科研经验以及英语能力等作为有价值的参考因素(图2)。部分单位还会结合工作特色和岗位职责,提出一些例如:“掌握海洋设备及仪器”和“编程能力”之类的优先录用政策。
研究总结了2018年和2019年涉海单位招聘的要求,我们根据其岗位职责将能力要求划分成:海洋要素观测和采集样本能力、海洋仪器校正维护能力、项目研究及实验能力、海洋生态系统与生态修复能力、海洋数据要素的预报预警能力、数据图像处理能力以及海洋类期刊编辑能力及档案管理能力这七大板块。在2018年和2019年的招聘岗位要求里,每年的招聘要求能力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推测是跟招聘单位的类型不同有关。海洋要素观测和采集样本能力、数据图像处理能力、海洋仪器校正维护能力这三种类型的能力是近两年较多招聘单位所看重的,这些多是一些勘测、气象、海洋仪器公司,岗位要求都较有公司企业特色。除了这些之外,项目研究及实验能力也是大多数研究类公司在招聘时会考量的因素。
从调研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以及上海市有着比其他地区更多海洋科学类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涉海单位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以长三角地区较为显著。广东省集中在广州,山东省主要集中分布在青岛,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宁波和舟山都有涉及。我们发现,沿海发达城市及一些涉海类高校所在城市对于海洋科学类毕业生来说有着更多就业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在沿海城市才能找到对口工作,一些内陆城市仍然具有对口的工作机会。在海洋强国战略不断推进的势头下,更多的海洋科学类的工作机会将是大势所趋。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之间建立联系,合作交流共同推进海洋类事业的发展,对加快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实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关期刊推荐:《高教学刊》(半月刊)创刊于2015年2月,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刊载反应高等教育领域各学科的创新研究成果或改革实践的学术文章,着重反映广大高教工作者的创新理念、创新观点、创新经验;探索高教领域的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介绍高教领域多方位的改革措施与实践经验;发布高教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为广大高教工作者提供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同时,由于海洋科学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在本科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接触很多学科课程,例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广泛的知识面给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相对较广泛的就业选择。即使以后他们在择业时不再把涉海类工作机会纳入考虑范围内,而选择其他类型的工作,也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四、结束语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海洋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推动海洋经济等多方面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创新驱动下的学科发展应该立足于社会市场以及海洋产业发展。需要被大众认识到的是,海洋科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大众认知的那么困难。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行,海洋科学教育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海洋科学类专业毕业生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我国的海洋事业建设将一步步落实推进。
政府应一步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政策,从“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等多个方面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9]。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高度重视海洋科学教育,加强海洋综合学科建设,普及海洋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同时也应该从多个方面支持中小型涉海企业发展,为海洋科学事业奠定基础。一方面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来促进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海洋科学类专业的报考率,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真正认识海洋科学类专业,真正投身海洋建设。
海洋科学类专业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和海洋产业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从而使海洋类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能有重点、有序化和规范化的进行[10]。涉海高校要重视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发展,要参照新形势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全面介绍海洋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内容、要求及就业现状等信息。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就读专业有更深一步的认知,对就业形势也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择业时能够理性客观地选择毕业去向。校方也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了解涉海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将信息实施有效传递给学生,一方面为待就业的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多择业选择,另一方面也让低年级的学生了解到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就业信息,坚定就读海洋科学类专业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基本的理论学习外学校更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经过我们对已就业的毕业生的采访发现,在工作时较为需要的恰恰就是实践能力的应用,多多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海洋知识的能力对毕业生就业无疑是更有帮助的。调研中被社会涉海招聘单位所看重的“海洋要素观测和采集样本能力”“海洋仪器校正维护能力”“项目研究及实验能力”“海洋数据要素的预报预警能力”“数据图像处理能力”也应该纳入到涉海高校课程设置的参考因素之中。开展诸如:海洋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海洋数值模型、海洋观测、实验设计、软件应用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涉海高校需要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重理论也要重实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再开展其他的课程活动。涉海高校应建设海洋教育的发展平台,找准本校海洋科学类专业定位,开发丰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优化专业特色教育教学环境。海洋科学专业类教育应和海洋通识教育、海洋素质教育等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涉海企业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就业宣讲等活动,加大力度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与涉海高校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此外,涉海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应尽可能地公开化透明化,深化明确岗位要求,让有意向就业的学生提前了解岗位信息对于将来毕业面临择业时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
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就读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较为全面的认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较为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在就读海洋科学类专业时,学生应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打好专业基础,努力学习海洋科学类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假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锻炼自我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在面临择业时,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岗位信息,全面分析自身优势并根据想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提高自身条件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求。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怕吃苦,不愿去个体企业或一线工作,非机关单位非事业单位不就业。这种较高的就业期待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从而造成海洋类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因此,在择业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就业态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调研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招聘信息不够全面、招聘周期不同以及信息收集手段的欠缺导致调研得到的信息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从多年份长周期的角度采集信息,并且也应该关注到其他与涉海专业有交叉领域的就业岗位,更全面地分析问题。——论文作者:于潭,李婷,叶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