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理工论文 > 正文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2-25

  摘要: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我国建筑工业化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认真研究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战略机遇,分析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阐述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机遇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机制、设计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成本、舆论宣传和行业队伍水平6个侧面,剖析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政策扶持机制;设计技术体系;管理模式创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由于多种原因,建筑工业化历经兴起、停滞、再提升等多个曲折发展阶段。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以开展产业化试点示范为抓手,通过开展政策研究、制订相关标准规范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有力推动建筑工业化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型建筑工业化时期。

  我国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都曾对建筑工业化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杨嗣信[1]提出我国工业化的努力方向应该是结构装配化施工、取消或减少湿作业、扩大工厂预制范围和设备安装工程等方面,并提出了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叶明等[2]论述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剖析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从加强领导、政策引导、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培育产业5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工作建议。张希黔等[3]以住宅产业化为例讨论了建筑工业化的现状,指出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也有很多令人困扰的问题,需要政府做好顶层设计,行业做好统筹规划,各单位分工协作。刘禹[4]阐述了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从结构预制化与产业集成化两个方面对发展建筑工业化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我国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选择路径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徐奇升等[5]提出了建筑工业化支撑环境的基本概念,建立了支撑环境关键因素的因果关系——反馈模型,研究了支撑环境内在的作用机理。但从总体研究情况看,还缺乏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问题导向的系统的对策研究。本文将在阐述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战略机遇的基础上,全面剖析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1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机遇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来,国家多次密集出台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政策要求。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鼓励建筑工业化等建设模式”;2016年2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的《国家十三五纲要》,也将“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列为发展方向。形势表明: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1)节能减排的战略机遇。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传统建筑业建造方式落后,资源能耗较大,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已被列为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而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现场装配化、主体装饰机电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能够带动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建设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

  (2)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新型城镇化呼唤绿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产品,而传统建筑产业现场湿作业多,劳动生产率低,质量问题突出,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此,要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必须要改变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通过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优势,提升建设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性能,使建筑业尽快走上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此外,新型建筑工业化为城镇化带来了新的产业支撑,通过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装配,可有效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转型。

  (3)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战略机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建筑业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显露疲态。以需求侧管理刺激建筑业发展,增长空间有限,必须将目光锁定在供给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重塑建筑业发展生态。而大力发展以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通过推动全产业链的结构性调整,使各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可以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这种新型建造方式,高度契合了产业创新的发展需要,代表了建筑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4)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建筑业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时期。但只有有效解决传统建筑业存在的资源浪费较大、生产组织零散、产业技术落后、质量责任不明、安全隐患较多、专业协同不力、全行业技能水平不高、劳动力红利逐渐丧失等根本性、系统性、全局性问题,才能推动建筑业的革新发展。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提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升建筑性能等方面,体现了明显的建造优势,已成为建筑业全面加快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2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是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必然会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需要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来适应这场变革。我国建筑工业化虽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当前发展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

  2.1政策扶持机制还不够健全

  (1)缺少系统的顶层设计。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扶持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政策。各地方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还存在产业激励措施不系统、技术体系集成研发不重视、装配式建筑预制率偏低等问题,对建筑工业化的长远发展缺少科学的系统规划。

  (2)缺少配套的监管机制。在建筑工业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等监管流程上,还设有形成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创新机制。由于没有实行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投标机制,不能实现设计、生产和装配施工的一体化,造成多个环节脱节,不能实现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全产业链整体利益最优。此外,适应于推广工业化建筑的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等监管机制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工业化建筑建造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难度。

  (3)尚未全面推行EPC管理模式。很多工业化建筑项目还是沿用业主大包大揽、分块切割的管理模式。由于“EPC五化一体”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创新管理模式没有推广,导致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多环节多专业难以有效协同。“新瓶装老酒”的工程管理模式极大影响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优势的发挥。

  2.2设计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善

  (1)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发展较慢。工业化建筑一体化、标准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发展滞后,设计和加工生产、施工装配等产业环节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

  (2)工业化建筑设计技术系统集成不够。只注重研究装配式结构而忽视了与建筑围护、建筑设备、内装系统的相互配套。

  (3)工业化建筑设计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工业化建筑还没有形成高效加工、高效装配、性能优越的全新结构体系,基于现浇设计、通过拆分构件来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结构,不能充分体现工业化生产的优势。

  (4)工业化建筑围护设计体系存在差距。与全新装配式结构体系相配套的建筑围护体系也还存在很大差距,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墙板”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2.3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1)从设计、部品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到质量验收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缺乏且系统集成度低。

  (2)装配式建筑的关键配套产品和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应用性开发明显不足,高性能钢筋连接产品和连接技术没有得到重视。

  (3)装配现场缺乏协同适用的标准化、协同化、工具化的吊装与支撑体系,建筑结构和机电装修部品的一体化程度低。

  (4)BIM信息技术对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机电装修和运维等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平台支撑。

  2.4制约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成本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目前,工业化体系平均成本普遍比传统现浇体系高,从价格方面来讲,无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工业化的推广和发展。导致建筑工业化项目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在于:

  (1)工业化设计体系不成熟。目前工业化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方面程度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机械化操作来代替手工,部品件不具备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条件,发挥不了生产线自动化生产优势。

  (2)全新的装配体系还没有形成。基于现浇设计、通过拆分构件来实现“等同现浇”的装配式建筑,导致施工现场两种建造模式并存,额外增加了施工组织成本。

  (3)工业化项目没有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各方力量不能有效协同,对项目的工期和成本都产生了较大的消耗。

  (4)工业化项目还处于示点示范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建筑工业化市场,工厂建设成本、机械投入成本、技术研发成本、人工技能成本和综合管理成本的摊销,增加了当前工业化项目的工程造价。

  2.5舆论宣传还不够全面准确

  当前在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社会认知度方面,媒体的引导性宣传还不够,社会对新型建筑工业化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

  (1)认为工业化建筑的抗震性能不好。事实上,以日本为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都经受住了高烈度的地震实践考验,证明工业化建筑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震和抗震性能。

  (2)认为工业化建筑仅仅是装配式结构。很多地方的激励政策都是只针对PC制定,单纯地用预制率指标来衡量建筑工业化程度,忽略了一体化的装修和部品件的标准化、通用化,低装配率不利于推动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

  (3)认为工业化建筑产品会千篇一律。把标准化设计误解为是建筑产品的标准化设计,而事实上,标准化设计指的是建筑产品的模块模数标准化设计,可以通过模块模数的不同组合、组拼,实现建筑工业化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

  (4)认为工业化建筑产品是低端产品。把建筑工业化误解为仅仅是针对政府保障房、安居房而建造的低端产品。实质上,采用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模式是精益建造的产品,再通过绿色建筑、被动式房屋等先进技术的融合,打造的是属于现代建筑的高端产品。

  2.6行业队伍水平还有待提升

  (1)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复合型人才稀少。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多专业的集成发展,对设计、生产、施工多环节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需要对建筑行业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认知,以便协作。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从业人员十分稀少,行业需要培养出适合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还没有形成。全行业对农民工的技能提升还不够重视,“技能水平低、离散程度高”的农民工队伍,还不能有效适应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化生产模式。——论文作者:叶浩文

  相关期刊推荐:《绿色环保建材》杂志面向装饰装修及家居消费市场,为装饰装修消费者、建材装饰材料业界人士、室内装饰设计师等提供多侧面多层次的最新材料、实用产品分析与推介,资讯丰富和指导实用。《绿色环保建材》杂志是装饰装修消费者选材的指导性专门期刊,是各类优质建材产品、装饰材料、家居产品传播品牌和针对性促销的主流媒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