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电子论文 > 正文

射线检测报告中常见问题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1-01-12

  摘要:射线检测报告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或是错误的填写用语。本文针对一些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报告填写的规范用语,使无损检测报告的书写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具有可追溯性。

  关键词 :报告 规范化 可追溯性

射线检测报告中常见问题的讨论

  1、 前言

  射线检测是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常用方法之一,在特种设备行业检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检测报告是检测过程的见证,检测结果反映的是特种设备质量的情况。

  检测报告是无损检测人员实施检测及评定所检部件中缺陷情况的一个书面体现。报告的填写应力求简明扼要,从报告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底片评定的过程,使报告具有可追溯性。报告的格式应遵循标准中对其内容及格式的要求,填写报告时应按照标准规定的规范用语填写,使人从报告中能了解检测人员检测和对底片的评定过程,从而反映出检测人员的水平。

  有些无损检测人员在填写报告时没有严格遵循标准中的规范用语,而是沿袭以往旧的填写用语或自创术语来填写报告,造成许多报告填写项目不全、逻辑不严密和无可追溯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归纳如下几点原因:

  (1)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对现行标准和法规理解不深、不透。

  (2) 无损检测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没有认识到出具检测报告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事实。

  (3)监督管理部门对检验检测报告的质量要求不够高,不够细且不够严。

  2、射线检测报告填写常见问题探讨

  NB/T47013.1-2015标准7.4.1 规定无损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报告编号;

  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

  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和检测比例、检测时的表面状态、检测时机等;

  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

  检测工艺参数;

  检测部位示意图;

  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

  编织者(级别)和审核者(级别)

  编制日期。

  NB/T47013.2-2015标准8.2 射线检测报告除符合NB/T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委托单位或制造单位;

  被检工件:名称、检测部位、焊缝坡口形式、焊接方法;

  检测设备器材:射线源(种类、型号,焦点尺寸);胶片(牌号及其分类等级);增感屏(类型、数量和厚度)、像质计(种类和型号);

  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技术等级,透照技术(单或双胶片),透照方 式、透照参数F、f、b、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或源强度、曝光时间),按时处理方式和条件;

  底片评定:底片黑度、底片像质计灵敏度、缺陷位置和性质;

  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

  布片图

  编制、审核人员及其技术资格;

  检测单位。

  2.1”检测对象”的填写

  2.1.1 一些检测人员在“检测部位”一项中填写“焊缝”

  以NB/T47013.2-2015标准为例:标准中“1.1.1 NB/T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而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焊接接头更为准确。

  2.2“检测比例”的填写

  2.2.1例如:一常温容器的A类焊接接头,长度750mm,要求该焊接接头局部(≥20%)射线检测,通过计算,检测长度不小于150mm,比如用一张80mmx180mm的胶片透照一次,此时一次透照长度为160mm,大于150mm符合检测要求。但GB/T150 -2011压力容器关于局部检测规定是“对非低温容器检测长度不得小于各焊接接头长度 的20%,且均不得小于250mm。”虽然用80mmx180mm的胶片透照一次,一次透照长度也大于150mm,但没有达到不小于250mm检验要求。所以应该增加检测长度至不小于250mm。可以用两张80mmx180mm的胶片透照一次,这时的一次透照长度是320mm,这样才满足标准要求。此时报告中的检测比例应该分为要求检测比例局部≥20%和实际检测比例42%两部分。

  2.3“缺陷定性”的填写

  2.3.1 NB/T47013.2-2015标准中对气孔、夹渣和夹钨缺陷是这样规定的:若其长宽比≤3则定义为圆形缺陷;若其长宽比>3则定义为条形缺陷。气孔、夹渣和夹钨在标准级别评定中无论缺陷性质如何是同等对待的,也就没有必要在报告中去区分它们。因此对气孔、夹渣和夹钨缺陷的缺陷性质一栏中应填写标准规定的用语“圆形缺陷”或“条形缺陷”。

  2.4“缺陷定量”的填写

  2.4.1一些报告中在对于圆形缺陷定量一栏中的填写,只填写其换算总点数而不写明缺陷的尺寸大小和数量,会在有些情况下产生逻辑不严密的问题。体现不出评片的过程,使报告没有可追溯性。

  2.4.1.1例如:一部件规格为φ89×4.5mm,1#底片有一圆形缺陷,大小为φ2;2#底片有一圆形缺陷,大小为φ3,检测标准NB/T47013.2-2015。见表1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正式发表是什么意思

  报告中性质相同、点数相同的缺陷却出现不同的评级结果。原因是根据NB/T47013.2-2015标准圆形缺陷按规定换算成点数进行评定质量级别,缺陷长径(mm)>2-3,缺陷点数为3点.由于2#底片圆形缺陷φ3>T/2(T为部件公称厚度),长径大于公称壁厚的1/2,所以评定为Ⅳ级。此时报告应该填写缺陷大小及数量,这样就使人清晰地看到评片人对底片的评定过程 , 也可看出评定结果的正确与否。

  2.5“底片黑度”的填写

  对于底片黑度一栏的填写,只填写2.0≤D≤4.5或2.0-4.5这个范围是不严谨的,应当填写每张底片评定范围内最大黑度和最小黑度。NB/T47013-2015标准中5.161.1规定“单胶片透照技术,单底片观察评定,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应符合 AB 级2.0≤D≤4.5;”标准规定的是基本范围,也就是临界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底片质量达不到标准级别要求,不能对底片进行评定,也就不存在报告的填写。

  3 结论

  以上这些不规范的填写方式和用语在射线检测报告中是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避免和改正,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充分的进行深入的分析,按照相关的规定,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同时采用标准规定的报告格式和用语填写射线检测报告,使射线检测报告的书写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具有可追溯性。——论文作者:赵永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