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材行业发展的比较快,随着行业逐渐向专业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发展,预拌混凝土原料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其中比较常见的原料有水泥、掺合料、减水剂以及建设用砂等等,每种原材料都有不同的性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由于预拌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料多且复杂,不同的材料往往对工艺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使用,将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选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预拌混凝土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近几年经济建设和区域商品混凝土技术水平的飞快发展,混凝土公司技术质量也向着专业化、经济化、利润导向化和时效性的发展思路转变,尤其是混凝土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现有混凝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配合比优化、营销方式以及售后服务等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和变化。现如今混凝土工程由于原材料的多变以及结构和施工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做好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以达到成本管控的目的,怎样在形势严酷的市场立足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成为我们重点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质量管理离不开制度和制度执行力,它们是能否正常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持续改进工作方法的有效保证。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
1.1缝隙夹层缺陷
混凝土缝隙夹层缺陷在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可对缝隙做彻底清理,确保缝隙周围光滑整洁,使用清水润湿后进行注浆。注意注浆后可适当提高振捣频率,确保缝隙内灌注浆均匀、紧实。灌注浆的材料配比需根据缝隙大小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整,若缝隙较小,使用常规水泥砂浆做灌注处理即可。
1.2水泥原料问题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基础的原料,通过水泥将其他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不同性能特点的混凝土原料,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水泥砂浆的强度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水泥砂浆的强度难以控制,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强度标准。水泥强度等级划分的不同,一般来说,水泥的强度等级为32.5,42.5意为水泥与适量水拌匀凝结后,在室温调价下养护28天后多达到的强度;PC32.5;即为复合硅酸盐水泥,28天强度大于32.5kpa,32.5是临界值。没有PC42.5水泥,只有PO42.5水泥,即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是目前市面很多水泥厂家所生产水泥砂浆的强度并不稳定,这就更加难以控制混凝土的强度。除此之外,混凝土在预拌的过程中因为水泥强度的控制不当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很多企业在混凝土预拌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一些廉价的质量的低下的水泥作为原材料,导致混凝土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很多企业在预拌的过程中往往使用多种品牌的水泥,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难以控制,造成了混凝土的强度波动较大。另外在实际的施工中,混凝土中都要加入适当的减水剂,有的水泥对减水剂的适应性不强,因此导致减水剂不能发挥作用,不仅增加了工程的额外水量消耗也导致了混凝土强度的下降。
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
2.1配合比管理
混凝土配合比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它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经济合理的配合比是企业降本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支撑。预配试验是配合比管理中的重头戏,它是保证混凝土生产中质量可靠稳定的前提。首先用于生产的配合比要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强度、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通过系统的、经常性的试验验证,充分掌握原材料性能、强度等级、季节、产品性能、使用环境和工程类型部位等因素,最终确定经济、合理、成熟的配合比。配合比的选定、使用应有审批程序,当供应的混凝土种类多、性能要求不同时,必须合理确定配合比,即便是相同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或施工条件不同,配合比也不完全相同。混凝土配合比要做到动态管理,不能长期使用一种配合比,日常控制中要根据材料变化和混凝土质量动态信息及时调整,以保证生产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稳定。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是解决突出问题、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赢得市场的根本点。根据城市发展和施工需求,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新材料、新产品做好新型混凝土的技术储备,提升市场占有率。
2.2加荷速度控制
通常在开展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时,需针对试验机的加荷速度进行控制,倘若施加在材料上的加荷速度过快,将使试件变形速度迟于施加在试件上的荷载,导致测试出的抗压强度数值偏高,影响到质量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基于此,需注重针对试验机检测环节进行优化控制,保持连续、匀速加荷,当被测试件开始变形、结构接近破坏时,需停止调整油门,待测出其最大荷载值为止。例如选用200kN试验机针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应将加荷速度控制在6.75kN/s-11.25kN/s范围内;针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30-C60范围内的情况,需将加荷速度调整为11.25kN/s-18kN/s;针对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需将加荷速度更改为18kN/s-22.5kN/s,保障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实现对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
2.3水泥质量管理
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水泥原料的质量控制,对于质量不达标的水泥原料坚决进行抵制,在正式使用前需要提前对水凝砂浆的强度进行实验,保证能够稳定的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在水泥的质量控制中,水泥厂家的选择十分重要,需要选择大的知名厂家的水泥产品,保证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富余数,同时与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对于水泥等级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工程的强度进行选择,保证水泥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选用不同品牌的水泥,从而保证混凝土材料强度的统一性。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强度测试,不能盲目选择强度值高的水泥,而是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选择强度值合适的水泥。
2.4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材料的存放环节,需针对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进行分类存放,针对砂石骨料进行取样检验,依据配合比要求完成混凝土材料的均匀搅拌;在混凝土泵送环节,应合理调节泵的转速,保障泵送的连续性、避免吸入空气产生气泡,并且实行混凝土连续浇筑作业,严格执行分层振捣、保障振捣的均匀性,防止混凝土出现分层、沉降等问题;在混凝土养护环节,应选取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表面、配合洒水养护方法,保障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并确保养护时长不少于28d。
结语
混凝土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同时由于预拌混凝土的材料多且复杂,因此质量控制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针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该根据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质,加强对材料的检测,从而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为了保证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的混凝土质量,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技术人员应认真了解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意义,总结并发现原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原材料的性能。——论文作者:胡兴韦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相关期刊推荐:《西部交通科技》(月刊)创刊于200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主办。反映和宣传交通行业的建设成果以及新技术、新经验。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设有:专家视点国内外交通行业、大学、科研机构的著名学者、教授、工程师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