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理工论文 > 正文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9-14

  摘要:伴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灌区水利工程在民生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为了农田增效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保证我国粮食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强化施工过程管控,保证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引言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现代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目前我国灌区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年久失修的状况,不利于灌区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兴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虽然2006年以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大型灌区和重点的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但是还有很多灌区尚未进行改造。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一些灌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效益衰减,难以为继。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灌区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灌区要有配套的输配水工程及相应的计量设施,以提高灌区的灌溉保证率,并适时地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从而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

  1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中国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管理体制都有待健全。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缺少明确的管理主体。其次,产权划分不明。最后,管理人才缺失。从管理模式来看,许多灌区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手段单一落后,管理机制不顺畅,没有落实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经费。其中,职能混合问题尤为突出。受到职能混合问题的影响,管理工作权责不明,导致日常管理工作秩序混乱,造成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引发安全隐患;从养护工作的角度来看,由于权责不明,且工作安排不当,导致各岗位工作内容不明确,出现问题后急于推卸责任,导致管理盲区不断扩大,严重影响灌区水利工程养护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而导致出现重建轻管的现象,使得项目无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1.2基础设施缺乏

  一是渠系建筑物老化,输配水能力低下。我国灌区水利设施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渠道衬砌率低,渠道损坏严重。灌区灌排渠道,分水闸,泄水闸,渡槽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在行水过程中经常出现阻水,启闭不灵现象,影响了灌区的正常输水,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二是渠道输水系统渗漏损失严重。渠道除少部分已衬砌外,大部分是土渠,渗漏大,渠道杂草从生淤塞严重,糙率大输水不畅顺,渗漏损失大,渠系利用系数低下。三是管理达不到现代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一些地区虽然已经完善了灌溉基础设施,但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管护不到位,导致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由于使用不当或管护不到位而致使设施损坏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了工程正常发挥效益。

  1.3日常维护不到位

  为了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提升工程的效用,做好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十分重要。然而,大部分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都缺少对养护工作的重视,进而导致日常养护缺失,往往等到设施损坏时才进行被动维修。不仅如此,维护工作缺少专职人员,且维修经费不足,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开展困难。一些管理单位会在冬季渠道行水间隙进行检修工作,但由于资金不足,检修工作普遍与重点部位的淤泥清理和破损整修为主,一些故障隐患难以察觉。在渠道管护方面,往往缺少连续性,影响渠堤两侧的防护质量。干支渠的部分区段部位会受到当地村落的占用和影响,经过村落的渠道部分会出现垃圾堆放、淤积等问题,进而影响渠道的正常使用。在设施更换方面,一些工程常年缺少维护管理,所以许多故障隐患难以察觉,造成故障设施更换不及时,进而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2加强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方法

  2.1改革灌区的管理体制

  要保障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效益,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一是改革灌区运行机制,可以采取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针对灌区水利工程的运行、调配等管理工作,采取企业经营模式进行管理。二是改革灌区的管理体制,推行用水者协会,实行干支渠灌区管,支渠以下受益区群众自己管。三是改革灌区的用人机制,实行全员定岗聘用制,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引进先进有效的考核机制,如设立考核津贴,以此刺激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四是进一步搞好灌区的水价制度改革,逐步实行成本供水,以水养水。五是改革灌区的投入机制,要在增加国家对灌区投资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受益区农民群众投入。

  2.2积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为了使地方灌区的灌溉效率满足农户需要,并且提高灌溉作业的便利程度,就必须完善水利工程设施。所谓的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指设备的配备,还有日常规划和管理工作。在进行设施规划时,首先要了解不同农户的需求,根据实际灌溉情况来进行合理规划。其次要合理制订建设方案,不能急功近利,逐步完成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开展配套设施管理工作时,要注意鼓励农户充分了解设施管理内容,让农户自发、有责任地配合工程设施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工程设施管理宣传,如果发现损坏设施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以便给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强化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工作并不是单纯的除淤疏通,还要做好观测、维修、防护等工作,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工程设施养护团队,雇佣专业的技术养护人员。首先,根据渠道、水工建筑等设施的使用现状进行养护计划的制定,可以分为年度计划和标段维护计划,确保维护工作能够全面、有序的开展。其次,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风险,确保渠道行水安全、设备正常使用。在渠道行水的过程中,要做好巡查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和秩序规范,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要保障使用寿命。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用于小缺陷的修复,坚持专养、勤养的原则,从而及时发现工程设施中的质量隐患并进行排除。

  2.4保证灌区水利工程质量

  为了使灌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建设灌区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从灌区水利工程准备施工的时候开始,直到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完工移交为止,通过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把参与建设的每一个部门有效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高效率和高执行力的新的建设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要增加灌溉节水设施,提高灌溉节水标准。目前我国灌区节水形式主要是明渠防渗和管灌节水两种,根据近几年灌区节水的实践经验和各灌区的供水水源,将逐步建成高标准管灌节水园区、明渠防渗与管灌配套的节水模式,同时引导和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实行区域种植,加大田面工程建设,确保节水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相关知识推荐:农业灌溉水利工程方向论文发表怎么投稿

  结语

  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在水利改革稳步推进新形势下,相关职能部门和政府要根据当地水利建设管理特点,正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在确保灌溉效率的同时避免水资源浪费。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益,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重要水利保障。——论文作者:李金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