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刍议干预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几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0-08-31

  摘要:近年来“心理问题”案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衍化成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时代问题。且笔者在近两年的扶贫走访中,发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儿童”存在于特殊(离异、单亲、双失)家庭之中,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是解决“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有重大意义。

刍议干预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心理危机;特殊家庭;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心理危机”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心理危机”表现比较直观,易于发现,矫正。“隐性心理危机”非常隐秘,不易于发现,但会伴其一生,影响深远。近年来因为心理危机造成的抑郁案例越来越多。以安徽省阜南县公桥乡为例,全乡14030户60688人,贫困人口却有2655户9409人。贫困人口占全乡人口的15.5%,其中贫困学生数1200人,占贫困人口12.7%,特殊学生247人占贫困学生的20.6%。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显性及隐性)心理危机,他们大多数成绩差,性格缺陷大,心理敏感脆弱容易极端,严重的甚至喝农药自杀。大量特殊家庭学生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公桥学校的教育的发展,成为困扰公桥乡几所学校的难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发挥语文教师积极主动性呢?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

  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部编版语文课文内容丰富,无论哪个年级都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每一课都有对学生语文素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备课,充分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摸底,找出班级内存在的特殊家庭学生,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记录,长期跟班观察,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巧妙地采用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提问、交流,多关注,多鼓励,不仅有助于对“问题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亦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老师有针对性的对特殊家庭儿童投入期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语文课程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主科目,对心理健康辅导具有极大的优势。例如在执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时,我详细地介绍了史铁生坎坷而多难的一生。在讲课中,我努力把史铁生的那种心理挣扎和对生命坚强抗争的精神强调出来。课下,我又布置小练笔。一个特殊家庭学生在小练笔中写道: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家庭,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多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多引导特殊家庭学生多说,多沟通,不仅可以有效遏止“心理危机”的发生,也可以有效提高这些学生的语文素养,促其树立自信心。

  开展多种活动,促进沟通交流

  时间和快乐是疗伤的良药。不完整的家庭经历使特殊家庭儿童的心理或多或少地蒙上一层阴影。单纯靠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不足以治愈他们的心灵创伤。目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开展户外活动或者小组交流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在活动中收获友情,学会团结合作。例如笔者在执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时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团结合作编写小诗集。在小组活动中,特殊家庭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沟通问题,情绪问题。他们在活动中有的沉默寡言表现出不积极的状态,有的遇到挫折出现暴怒,不安,情绪低落难以排解的状态。玥玥同学父母离异,妈妈带走了弟弟却把他留给了奶奶,在这件事导致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加之奶奶对他比较溺爱,在学习上没有严格要求,导致成绩一落千丈,遇到挫折时易爆易怒。在活动中,玥玥同学在制作诗集封面时与同学发生了分歧,他反应特别激烈,撕毁了自己的作品。在课后,我对他进行家访,送给了他一本最爱的诗集,并且对他的心理进行了疏导,还告诉他在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如何耐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事后,他又重新制作了更加优秀的作品说服了同学。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玥玥树立了信心,表现突出,在诗歌朗诵会上又被推选成为代表进行朗诵,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真挚的友情。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玥玥同学的人生转折点,他的成绩进步得很快,面对挫折也学会了更加灵活的处理。

  利用习作,抒发心声

  “问题学生”通常言语较少,不爱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在进行习作时会有意无意的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最渴望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排解内心的无助与烦恼。他们害怕被嘲笑、被漠视、被冷落,反而又喜欢躲在角落里等人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要耐心观察,倾心浇灌,及时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例如,我班有一个成绩中等的小女孩,经常穿着破旧,不太讲卫生,她不喜欢和人交流,经常挑事,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有一次,她在作文中写道,自己的爸爸十年前就失踪了,妈妈也改嫁了,她和妹妹只有与奶奶相依为命,她埋怨中国的警察办案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看不起穷人,采集血液的时候扎了好几针,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我之前只知道她是双失儿童,却不知具体细节,在我看过这篇作文之后,对她进行了深度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我细心与她交流,循序渐进地疏导她的心理。最后她在作文中写道:虽然爸爸不在了,但是她要和奶奶一起好好活,因为身边还有很多关心她的朋友,世界上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等着她去做。从那以后,她认真学习,成绩很快提了上来。虽然她的“显性心理危机”已经干预,但是我会后续继续观察,争取使“隐性心理危机”消失于无形。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在语文教学中,消除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法还有很多,值得每位语文老师去探索。——论文作者:陈宁

  刍议干预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的几点看法相关期刊推荐:《甘肃教育》(半月刊)是由甘肃教育社主办的教育刊物。面向基础教育,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兼顾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宣传教育方 针、政策,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研讨教育思想、规律,交流教书育人经验,提供进修资料,传播教育信息,表彰先进典型,反映教师呼声,促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