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理工论文 > 正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

发布时间:2020-08-17

  摘要:我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经是我国现今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一,但是在现今黄河流域的发展中,对其进行治理与保护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与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逐步的推进。通过对现今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其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进行结合,从而促进我国黄河生态健康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

  前言:

  黄河流域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针对于黄河流域开展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了非常多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自从1946年开始治理黄河之后,就曾取得过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问题。在2019年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升到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上,并且提出重在保护要在护理的号召。

  一、黄河流域面临的形式与问题

  (一)水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突出,节水能力有限

  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

  我国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占据了全国的2%,但是承担起的却是全国15%的耕地面积以及12%的人口供水任务,流域内人均的水资源拥有量也就只有408m³,只是占据了全国发展中的五分之一。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从2010年至2018年期间,黄河流域的年均的供水总量为527.04亿m³,其中地表水的供应量占据了392.73亿m³,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使用的效率达到79.8%。在黄河流域中部分的支流出现了断流的情况,从而就导致生态用水的程度比较低,在平原地区对浅层的地下水进行开采的量有94.7亿m³,占据了所有可开采含量的81.2%,甚至于出现部分的地下水超采问题。

  ②径流量明显减少

  从相关的资料数据中可以看出在1919-1975年,黄河流域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80亿m³,根据对黄河流域进行的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00年黄河流域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只有535亿m³,减幅达到了7.8%。

  ③节水能力有限

  处于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气候比较干燥的,对资源蒸发比较强,并且大多数为灌溉农业区。农业在发展中灌溉的定额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只是略高于北京、天津等地区,对农业灌溉的水利用系数为0.54,用水效率在国内的发展中还是处在较高的水平。

  (二)长期存在水沙关系不协调

  针对于黄河流域的问题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困难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水少沙多以及水沙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发展。黄河流域在1919-1960年间多年的平均沙量为16亿t,而在2000-2018年间仅仅是潼关站监测的数据为2.44亿t。临界来沙系数指的就是河道是否淤积,如果进入到河道中的水沙能够刚好促使河道处于一种冲淤的平衡临界状态,那么这些水沙的过程的来沙系数就是临界来沙系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相关期刊推荐:《中国水利》(半月刊)创刊于195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是水利系统最权威的指导 (综合)类科技期刊。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治水方针,宣传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探讨水利发展对策,指导、服务水利改革与发展,交流水利科学研究新进 展.推广水利新技术,沟通水利与社会为宗旨。

  水沙调控体系的不完善,黄河的上游自从龙羊峡与刘家峡水库运行之后,在宁蒙河段的汛期水量与大流量就大幅度的减少,导致该区域的水沙关系出现恶化,河道中的淤泥出现堆积等问题。在黄河流域的北干流发展中,因为缺乏着对空城的控制,潼关高程又处于一种较高的程度,小浪底水库在调水调沙方面又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就不能将水流自身的输沙功能进行发挥。

  (三)洪水风险是最大的威胁

  黄河流域在长久的发展中洪水是频发的一种现象,对于决口进行改道工作开展频繁,所以造成的灾难是比较深重的。从公元前的602年一直到1938年之间,黄河流域经历过大的改道26次,大的迁徙有5次,在1950年到现今的期间内,黄河流域就出现超过10000m3/s的洪水有12次。在现今的黄河流域发展中下游地区存在的用水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上游地区的洪水往往时间比较长、洪量大,中游地区在三门峡以上的“上大洪水”具有峰高量大以及含含量高的特征,所以对于下游地区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防洪威胁,三门峡到花园口之间的区域为“下大洪水”,具有洪峰高涨势猛的特点,对于下游地区的防洪发展有着很大的威胁。

  (四)生态环境脆弱

  黄河流域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面积大、生态类型多以及生态表现比较明显,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复合侵蚀、西北荒漠绿洲交接以及北方农牧交错等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在黄河流域的上游地区,有着比较集中的荒漠化与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地区,在这些区域内气候是比较干旱的,并且水资源匮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整体的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的恶劣。而黄河在发展中就是阻止五大沙漠进行汇合的天然型屏障,但是依然存在着汇合的风险。

  在黄河流域的发展中,经由黄土高原地区,在该区域中土质比较疏松、地形破碎且降雨比较集中,所以就有着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侵蚀模数比较大。严重存在着的水土流失现象,不仅仅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导致人们长期生活贫困,并且对于黄河下游的河道淤积、河床高悬等问题造成了更大的困扰。

  二、全面保护的布局

  (一)河源区水源涵养

  加强对黄河源区的保护,黄河的源区是最为重要的水源补给区,能够为黄河流域提供出37%的净流量,整体来讲水质比较好,并且产流的过程也是比较平稳的。所以在黄河流域要加强退牧还草、封山育林等综合性治理措施的开展,从而将河源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进行提升,对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水源调节功能进行维护,提升河源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促进对区域内的湖泊保护工作开展。还要将上游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进行提升,不断的加强对玛曲、若尔盖等区域的草原草甸湿地进行封禁与保护,从而建立起国家湿地资源保护公园,保障草原的自然植被环境稳定发展。

  (二)荒漠防治与沙化治理

  实施防风固沙工程的开展,将我国的五大沙漠地区作为重点的治理对象,不断的将沙漠防护林体系进行建设的推进,从而形成天然林保护与林草生态保护修复等生态治理工程,不断的促进黄河流域实现荒漠化植被的修复,对宁蒙地区的干旱风沙化区天然林草植被进行保护,从而有效的遏制我国五大沙漠的汇合趋势。还要加强对上游地区的荒漠化与沙化土地的治理,在贺兰山区域周边等重点地区,不断的增加绿化、固沙以及扩湿工程的开展,从而有效的遏制荒漠化与生态退化的发展。并且要加强对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移民、退牧坏草等措施,不断地推进多地的水蚀交错地区与农牧交错地区出现的生态退化等现象。

  (三)河口区湿地生态保护

  要不断的加强对河口空间的管控,将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进行明确,对于天然湿地地区进行严格的保护,禁止所有的不合理开采工作大的出现,并且对负面管控的清单进行明确。对河口地区退化的湿地生态进行保护与修复工程进行同步的开展,促进对河口地区的生态功能保护,在对河口地区进行治理时,要遵守河流-海洋-陆域系统保护与治理,将自然的恢复作为主要方式,辅助的加以适度的人工修复,减少人类过多的对自然资源进行的干扰,维护河口发展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且建立起河口区生态环境跟踪与监测评估体系,不断的加强对区域的内监督与管理工作开展,促使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系统性的保护,从而促进对黄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开展。

  结语:

  针对于现今黄河流域存在的重大问题来讲,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还是比较脆弱的,所以要针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区域进行划分实现保护与修复措施的践行。在黄河流域的治理过程中,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现今最难治理的关键问题所在,对该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就在于抓紧对水沙之间关系的调节,从而将水沙调控体系进行完善,最终实现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性治理。——论文作者:齐宏丽 1 肖永辉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