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个性化教学

发布时间:2020-08-15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教授认为,我们的智能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和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五种智能,它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和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七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这一全新的智能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个性化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新课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改目标

  英语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实质的不断深入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活动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的积累过程,都在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意义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去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实践、温故知新,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有这些,都必须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展开。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最重要的工具,英语学习强调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习得,使得英语教学活动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方法和要求。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充分注意到这一特殊性,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师生互动和全员参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开拓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修养。

  相关知识推荐: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常见刊物有哪些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在他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认为,就智能的本质来说,智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加德纳教授关于智能问题的上述三个突破为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第一,把智能定位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支点,即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我们的学校再也不能仅凭某种标准测试的分数或几门书面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而是应该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第二,把智能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为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依据,我们的智能观和智能培养观或课程观应该是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一定要改革,不改革就只能落在时代的后面,被时代所抛弃。同时,我们的教育改革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做到既与时俱进又因地制宜。第三,把智能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我们不能只围绕着某几种高考课程,或者把多种“非学术”智能领域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而是应该使课程成为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有效发展的保证,使我们对教育方针的追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课程。

  第四,把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结构看作是有差异的和个体化的,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我们的教育应该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智能强项或特长,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树立自信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能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要求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每个人都具有上述七种智能的潜能,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能倾向去发展这些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推崇者们大力宣传: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加德纳一直相信,多元智能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如果学校教师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材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此,加德纳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设想,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使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好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概括地讲,要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四观”,即:多元学生观、多元教师观、多元教学观和多元评价观:

  1.多元学生观:学生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是由于七种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与智能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在教学行为发生之前,老师可以尽量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并且把这些资料和该生的任课教师共同讨论和分享。最好的做法是让该生跟同一教师学习若干年,使学生和教师对彼此都有深人的了解,最终形成彼此相容的“搭档”,使教师不再说出“我教得好,但他就是学不会”这样的话来。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学校可以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库,使新任的教师在实际接触学生之前就对学生有相当的了解,同时,不断更新信息库信息,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记录学生成长和进步轨迹的“档案袋”,从而帮助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2.多元教师观: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舞台的主角变成了幕后的导演;从传授知识的严师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评价者;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了解学生个别的差异,关注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创设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与此同时,教师也不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3.多元教学观: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及他们与同学、朋友谈话和讨论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智能差异,要求教学上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即提倡个性化教学。在教育中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使用不同的教材或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使学生的全脑智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

  4.多元评价观: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在各种评价中,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创造有意义的项目和进行真实的展示,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智能来参与和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摆脱传统考试所带来的压力感和厌恶感,发挥出运用语言的最好水平。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实施民主性、主体性、创造性、和谐性的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论文作者:曹晓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