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深测量的内业质量检查
发布时间:2020-08-01
摘要: 随着港口建设的日益发展,港池与航道的疏浚维护施工测量已成为水深测量的主要工作,水深测量的内业质检工作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多年来工作的经验结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和《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对水深测量的内业质检工作做一总结归纳,以便今后更好地工作。
关键词: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
概述
近年来,随着港口规模地不断扩大,港口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港口使用水域也更加广阔,港内的疏浚维护施工也持续进行。在各大港口日常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管理部门需要实时掌握港内水域的水深情况,以确定水域的适航能力,保证船舶的通航及靠泊安全,同时对经营管理和水深维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对港池和航道进行定期地基本测量和维护性测量是水深测量的主要工作。
相关知识推荐:自动测量类的文章适合投那些期刊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沿海航道基本测量周期为3-8a;内河航道基本测量周期应按《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 287)的有关规定执行。测区内水深有变化的沿海航道与港区应定期进行航道检查测量,检测周期可按年、季、月、旬划分;内河维护性测量应根据航道实际变化情况进行。航道基本测量应充分利用已有测量成果,控制网和地形图应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复测、局部补测或修测,并提交完整的控制点成果及地形资料。航道检查测量或维护性测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内容。未测量的部分要素,在编绘和出版航道图时,可利用已有的测量成果。
质量检查过程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规定:水深测量的检验项目应包括技术设计、外业测量、内业处理与技术报告等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内业处理的质量检查过程。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测深线间距应符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8.2.2的有关规定,常用的航道基本测量和航道检查测量测深线间距:沿海 图上10mm;内河重点水域 图上10mm;内河一般水域 图上15mm。疏浚施工中的检查测量的计划测深线间距应符合规定值,并应依次错开布设,增大测深线覆盖程度。
疏浚施工单波束测深应布设垂直于主测深线的纵向测深线(检查线),其间距不宜大于主测深线间距的4倍;在航道内应至少布设2条,主测深线的图上长度应超出挖槽边坡坡顶30mm。
测深检查线宜垂直于主测深线,单波速检查线长度不宜小于主测深线总长
度的5%,多波速测深检查线长度不得少于总测线长度的1%.疏浚施工前,检查线可用纵向测深线代替;施工检测和交工测量的检查线应布设在挖槽边坡坡顶以外。
单波束测深不同作业组的相邻测段应布设一条重合测深线;同一作业组不同时期测深的相邻测深段应布设两条重合测深线。
测深定位点间距应符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8.3.1的规定。内河航道、港池、泊位及吹填区施工测量:重点区域 10mm;一般水域 15mm。
测深检查线与主测线相交处、单波束测深不同作业组相邻测深段或同一作业组不同时期相邻测深段的重复测深线的重合点处,图上1mm范围内水深点的深度比对互差均应符合下表规定。
若比对点超限,就要分析超限的原因,超限点的模拟信号是否正确;超限点是否位于边坡处;超限点是否处在水深变化较大的区域,如施工区域或挖泥区域,如出现上述情况,均应在质检报告中明确说明。
水深测量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测:
测深线间距大于规范规定间距的1.5倍;
测深仪记录纸上的回波信号中断或模糊不清,在纸上超过3mm,且水下地形复杂;
测深仪零信号不正常或无法量取水深;
对于非自动化水深测量,连续漏测2个及以上定位点,断面的起点、终点或转折点未定位;
DGPS定位,卫星数少于3颗,连续发生信号异常;
GPS精度自评不合格的时段;
测深点号与定位点号不符,且无法纠正;
RTK三维水深测量时,RTK水位异常。
水深测量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重测:
深度比对超限点数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20%;
确认有系统误差,但又无法消除或改正。
总结
内业质量检查对采用的坐标成果进行检查,对相邻测线及重复测线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检查线数据与测线数据进行符合性统计,判断结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内业制图过程中我们进行质量跟踪,对图面要素进行检查,包括图式是否使用正确,属性标注是否符合现状与规范要求、水深要素取舍是否得当、水深点重叠时处理方法是否正确、水深异常点的核实、等深线勾绘是否合理、图形分幅接边是否有误、图形网格是否扭曲变形等。在检查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工作人员,最后做好每项工程的质量检查报告的编写工作。——论文作者:张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