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21
摘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原因,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少论述,但鲜有学者阐述其产生的思想根源。本文拟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建议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使得城市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劳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这些由于种种原因而被父母留守在农村的儿童,虽然依赖祖辈、亲戚、乡邻能够满足基本的外包,但是思想道德观念尚未形成。面临着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学校道德教育缺位,社会不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其思想道德发展必然会陷入多重困境,进而出现学习成绩差、人格发育不健全、人际沟通能力不足、道德感弱化、不良行为增加等,而这些问题不仅是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更是转型时期的严峻社会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现状
1.1家庭方面
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都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生活在一起,但是农村老一辈的人几乎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没有辅导自己家孩子学习的能力,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正确的安全、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而亲戚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能保证他们的生活起居,没有办法照顾到他们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有些留守儿童和较自己年长几岁的哥哥姐姐在一起,也不能提供给他们有效的帮助。
1.2学校方面
除了和长辈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外,还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被寄宿在学校里,他们渴望教育、渴望知识,这些被学校的教师、领导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但留守儿童的数量太过庞大,学校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学校相对较少,有的几个村子只有一所学校,学生上学太过麻烦,导致部分学生辍学。
1.3留守儿童本身的问题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能很好地帮助长辈、亲戚做家务,辅助家庭生产,但他们毕竟也还只是个孩子,没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些留守儿童常常逃课、打架、泡网吧等,也因此让他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导致他们从小就缺少父亲母亲的陪伴,因此他们极度缺乏父爱、母爱。他们常常感到孤独,从而产生自卑感,心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有的孩子会性格异常暴躁,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走上极端等。
2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优化措施
2.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家长外出务工,虽然能够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生活,但是城市里却没有为这些孩子预留出足够的教育资源。家长对于孩子的留守问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充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外出务工,不仅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应尽量与孩子、监护人员、老师保持沟通,通过亲子教育为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与道德观念;学校应强化责任,为留守儿童配备专门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教师,从身心多方面确保孩子的健康安全;社会也应担负起责任,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探索切实有效的培养模式,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留守儿童父母
去城市务工的父母们如果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办法经常回家的话一定要时常与孩子交流沟通,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关心照顾他们,而不是撒手什么都不管就把他们扔给家里的老人。并且要找机会回去看看他们,或者在孩子放假时把孩子接到城市里一起住一段时间。另一方面,父母要多与学校老师、家里留守老人沟通协调。家校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表现、成绩等,与家里照顾孩子的留守老人沟通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不仅能抑制恶习与不良思想的产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自己是有人爱的。
2.3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学校承担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任务,要比任何单位更多地接触他们,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除了家庭以外的温暖,尽可能地弥补情感缺失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学校教师要定期家访,了解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认真听取监护人的建议。学校应该开通方便家长与学校相互沟通的专线,以便让在外务工的家长能够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科任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建帮扶小组,优先进行辅导。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指导他们学习。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健康地学习成长。
2.4组织多元的教育活动
紧贴农村发展现实,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组织、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可以组织开展留守儿童“童心向党”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五星红旗”美术课、“红旗飘扬”手工课、“红色少年”舞蹈课、“红星闪闪”音乐课和“歌颂母亲河”普通话课等;还可以组织开展“有梦想,共成长,慈善助学爱起航”夏令营活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红色教育,密切农村儿童与党的联系,并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最后,建立道德长效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真正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相关部门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完善。
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相关期刊推荐:《科技风》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类科技期刊。主要以第一线科技、教育工作者为读者对象,追踪科研、教育工作动态,反映科教工作者的言论和呼声,关注基层科教工作者在其理论领域内的探索、创新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成果,致力于发展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科学技术、经济问题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文章。
(1)加强目标管理。加强目标规划,完善目标管理制度。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制定系统管理目标,并根据当地特殊环境,细化目标、推进目标落实。
(2)完善资金管理。拓展经费来源,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保证经费充足,吸引社会各界资源进入到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来,增加经费规模;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对留守儿童教育经费,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经费进行预算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并规划资金使用细节,建立财务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社会发展的遗留问题,不仅会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所以,我们要发动家庭、学校、政府等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且要集思广益,研究有效地教育策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论文作者:童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