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智能调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8
摘要:为规范电力资源开发、利用,完善各地区供电体系,需积极推进电网智能建设。但由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技术、调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使得电网智能调度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电网智能调度特点,对我国电网智能调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同时简单阐述调度问题解决方法,以优化电网智能调度方案,提高我国电网智能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网;智能调度;特点;问题
引言:电网分布范围扩大中,其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传统电网调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期电网调度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应智能化技术应用中,主动分析电网智能调度特点、整理电网调度中的现存问题,借此探究电网智能调度的有效措施,总结电网智能调度经验,助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一、电网智能调度特点
第一,自愈性。电网智能调度系统中,自愈性是电网调度的典型特点。电网调度智能化建设目的,在于通过自控装置使电网系统可自动化操作,以减少电网调度中的人工干预,保障电网调度工作效率。所以电网智能调度的自愈性特点,代表着智能电网建设目标的实现。比如电网智能调度期间,电力设备故障后,系统可及时掌握故障信息、获取故障点位置,甚至可自主修复简单故障,使电网系统稳定运行[1]。
第二,交互性。电力设备是支撑电网智能调度的核心装置,在电力设备故障后,技术人员可基于电网调度交互性特点,迅速将系统内同功能设备切换,从而使电网正常供配电。
第三,兼容性。电网智能调度过程中,系统内调度装置功能多样,可在管理普通电力能源基础上,利用系统兼容性特点,同步管理新型电力能源。例如我国现有智能电网系统,可识别、调度风能及太阳能所生产的电能,将其灵活接入系统内维持电网运行。
第四,高效性。智能电网调度中所涉信息技术多样,且引进大量先进电力设备,在新型技术及设备支撑下,电力企业所建造的智能电网可在自动化运转、动态智能监控功能发挥中,提高电网供电效率,使电力系统高效运行。
二、电网智能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灵活性较弱
电网智能调度中,调度系统仍存在灵活性较弱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当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在信息、智能化、大数据技术集成应用中,其基本功能得以完善,但调度系统结构设计中的一体化模式不突出,使得系统智能化调度期间,多级调度目标难以实现,无法在全面覆盖中协同各部门纵向、横向调度需求[2]。除此之外,多重因素影响下,部分变电站、电厂、调度机构建设智能电网系统时,其所用技术尚未统一,系统调度具有独立性,从而使得调度规范、标准化条例落实不到位,并且地区内各调度系统内部数据未能进行数据共享、系统改动后将造成地区内电网调度不灵活问题。
(二)标准化程度低
调度系统标准化程度低,同样是电网智能调度问题之一,电力技术更新中,电力系统不断改进,其所生成的电网模型、数据模型种类较多,但系统管理模式却远落后于系统内技术创新。继而导致电网智能调度中出现数据差异性明显、整体管理不标准情况。比如调度功能较为独立的电网模型在智能调度时,影响着整体性调度效果,并且各调度系统独立性功能限制着系统调度性能整合,使得智能电网无法在标准化结构应用中提高系统推广率,同时会对电网调度灵活性产生影响。另外,现代经济发展中,电网调度复杂程度加深,传统经验型调度手段无法适应电网调度实际需求,而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将导致电网发展中无法有效应用仿真技术,实现电网系统仿真目标[3]。
(三)导向性不明
电网智能调度导向性不明问题,主要体现在调度工作开展中,电力企业没有结合业务种类分配设置电网调度部门,继而导致系统智能化调度时,业务指向性不明、调度效率低。具体来说,建设智能电网时,由于地区内电网调度体系整体规划力度不足,且系统的技术支撑尚未统一、调度功能结构不完善。所以在系统调度时,系统综合控制、校正、监管及调度规划过程中,调度业务开展方向不清晰。再者,电力行业创新发展中,多类先进技术被渗透在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中,行业内原有系统适用性功能较差,其应用价值不断弱化,需要在调度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及物力成本维护系统、使系统正常运行。
(四)数据资源及技术矛盾突出
一方面,智能电网具有兼容性、自愈性等特点,代表着智能电网自动化水平已经明显提高。因此,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电网内含有海量信息数据,所以在电网智能调度时,现有电网调度模式使用中仍面临着资源分布、数据处理问题,需要在电网智能调度中准确预测、分析数据资源[4]。同时在数据处理基础上,灵活确定电源接入方式,满足当代电网运行需求。在此背景下,智能电网调度需动态整合新增信息、引进数据存储技术,完善数据资源获取方式,避免造成数据资源异构问题。
另一方面,电网智能调度中的技术矛盾问题突出。首先,相关人员需进一步优化电网调度中的数据通信问题,打造高水平通信网络。同时在智能电网自愈特点呈现中,创新原有电网调度手段,将测量设备、通信装置布设在智能电网关键节点中,以便于相关人员在电网智能调度中,可在电网自动修复简单故障前提下,及时处理其他故障问题,同时可在系统自动化提示中掌握故障位置,维修电力设备。但是在自动化控制、检测技术应用中,相关人员还应避免产生系统误报情况。
为解决电网智能调度中存在的数据资源、技术矛盾、导向性问题,相关人员在智能电网系统运行中需要分层研究电网特点、分析电网整体架构,并对各层级电网制定个性化调度方案。继而在“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中,规划各调度部门岗位责任、调度业务,满足地区内电网统一调度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电网调度人员应针对智能电网调度中的常见问题,制定系统性解决措施,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5]。
三、电网智能调度问题解决措施
检测作为评估电网运行质量的主要手段,相关人员在解决智能电网调度问题时,还应采用新型检测技术、规范化检测流程,对电网调度效果进行检测。同时以电网统一、智能调度为目标,及时收集电网运行信息,创新电网检测模式,并且在大量检测数据支撑下,帮助电网调度管理人员调整智能电网调度方案。比如在相关人员可在最短时间内采集电网系统数据,将其输送、传递至电网调度管理站,而调度人员可在调度业务管理中采用GPS技术,管理电网调度系统内部数据,合理调整电网运行频率、电压以及调度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调度智能化发展是我国电力行业内部建设的基本要求,其智能调度质量关系着地区供电效果。自愈性、兼容性是电网智能调度的典型特点,影响着电网智能调度功能实现,但由于电网智能调度特征的独立性,所以在电网调度期间会产生较多技术、电网管理问题,制约着电网标准化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在建立智能电网系统时,还应综合分析新型电网调度模式支持下,电网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助力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论文作者:刘彦蔚
与电网智能调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期刊推荐:《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为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本刊既具有学术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同时也重视和鼓励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经验、改进和革新。专业范围包括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计算机、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以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