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科普类绘本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5-30

  摘要: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学龄前儿童对大自然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科学充满了求知欲,而此时他们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而科普类绘本恰恰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有效载体之一,开展科普绘本阅读,不但能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有所启迪,更能成为他们日后开启科学探索的一扇智慧之门。

浅谈科普类绘本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科普类绘本、教学运用、激发探究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本优秀的绘本能以其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们,而科普类绘本有着独特的魅力,由创作者专门为儿童设计,将科学知识蕴含在图画与文字中,它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方面的内容。科普类绘本不但增强孩子的求知欲,不断地引领孩子观察生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欲。当我们走进科普类绘本世界时,会不经意地发现:科普绘本具有无穷的魅力,每一本绘本中都会多多少少地隐藏着它的教育内涵或教育契机。科普类绘本是丰富多彩的,有着以下几个特征:生活性、情境性、工具性、严谨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运用不同的科普绘本去开展教学活动,把握住科学绘本的特征去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呢。在教学运用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挖掘科普绘本中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知识。

  科学类绘本里的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并用于生活,幼儿发现和探究的是触手可及的生活中的科学事物和现象。对于生活性知识比较强的科学类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应是很多孩子都曾亲身经历过的,这样容易产生共鸣。如:绘本《滑溜溜,扑通》通过拧瓶盖小技巧,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延伸到鞋子底下有花纹是为了避免摔倒,初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噼里啪啦 麻麻酥酥》讲述的是摩擦起电的物理知识,“静电”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干燥的日子小朋友之间拉手时被静电电到,梳头时根根竖起的头发,脱毛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孩子有的已经知道这是静电,但为什么会有静电,静电是怎么来的,如何才能不被电到,孩子们却不知道。绘本将这一抽象概念,形象而浅显的表述出来,让孩子们形象的了解静电,感受静电。《我的第一本科学奇妙书.游乐场》,对过山车、海盗船、碰碰车等游乐项目做了详细的讲解,原来势能和动能、惯性定律、圆周运动,单摆运动、作用和反作用等科学原理,竟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有趣的角落。延伸到孩子身边的游戏:从秋千上跳下来但秋千还在荡,是因为惯性的缘故;纸飞机飞了一会儿就掉下来,是因为重力的缘故等等。只要绘本中的科学知识贴近幼儿生活,就可以选择这类科学绘本进行阅读,作为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有效载体,带领孩子进行深入学习。

  第二,利用科普绘本中的情境,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经验。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科普类绘本体现出故事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才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进而引发幼儿与绘本之间的互动。 如:《一寸虫》创设了一寸虫帮不同鸟类测量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测量。《小仙女的理想世界》创设小仙女嘟嘟到不同的物质世界去旅行的情境,让幼儿了解橡胶王国、塑料王国、铁王国、木头王国、玻璃王国的特性。《土豆博士的杂技表演》以杂技表演的情境,让幼儿了解平衡与重心。《任性国王抓“坏蛋”》以国王抓捕“坏蛋”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认识生活中的惯性。《小蜗牛的路线图》以一个个美丽童话,让孩子们发现许多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小秘密、小知识。丰富而充满趣味的情境,能让幼儿置身其中,在情境互动中获得科学经验。

  第三,帮助幼儿从科普绘本中获得探究思路和方法。

  科普类绘本不光要有趣,更是让幼儿获得探究思路和方法的工具,使他们能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探究行为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工具性是科普类绘本有别于其他绘本的明显特征之一。比如:绘本《一寸虫》,其中的关键经验是“测量”,它让幼儿获得了新的测量思路,并对幼儿的生活有实际帮助,适合在大班开展活动,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科学态度最重要的表现。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思维和探究能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其科学态度的具体表现也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科普类绘本只是一个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载体,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和需要进行设计。《一寸虫》讲述了一只机智的一寸虫到草丛去旅行,在旅行中它用会量东西的本领躲过一次次的危险。教师围绕“一寸虫会量东西的知识点”可以设计一次大班综合活动。在师幼共同学习如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后,对幼儿提出任务要求: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不同鸟的不同部位。在富有挑战性的操作中,幼儿获得了用一寸虫测量物体的经验。然后将绘本里的测量经验迁移到生活中,请幼儿拿着一寸虫去量量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多长,由此便有了用一寸虫测量桌子、测量滑梯、测量大树有多宽等有趣的生活体验,从而获得探究思路和方法的工具。孩子可能由此对各种测量工具或者昆虫感兴趣,有了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可以提供《昆虫记》的科普绘本或投放各种测量工具,用来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和深入的学习研究。

  第四,在教学中要体现科普绘本的严谨性。

  科普类绘本包含了科学性语言的学习机会,体现科学严谨性的特征。现今的绘本有的关注趣味性,有的关注情感性,有的关注知识性,而好的科普绘本更注重其中科学知识及语言的严谨性。所以教师的“阅读前功课”很重要。科普类绘本不同于其他故事性或情感性绘本,它里面常包含一些科学名词和科学现象,如惯性、摩擦力、重力、平衡与重心、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等。教师要先做足功课,才能轻松应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性语言也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分享给孩子,如:绘本《眼睛的故事》,里面提到很多科学名词:瞳孔、眼球、视网膜、虹膜等。《水的故事》中的科学现象:水在常温状态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被称作“蒸发”。这类科学性语言有很多,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也提供了学习科学性语言的机会,孩子不一定很快理解,但我们要给孩子的是科学的认知和严谨的语言,因为科学从来都是严谨的。

  相关论文推荐:小学英语教学中绘本使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教师需挖掘科普类绘本的关键经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来选取合适的科普绘本开展活动。以科普绘本为载体,抓住科普类绘本主要特征,巧妙的运用与整合,让孩子在阅读中激发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让科普绘本阅读,不但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有所启迪,更能成为他们日后开启科学探索的一扇智慧之门。——论文作者:刘光琼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