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0-05-30

  【摘要】文化课程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但由于国土差异,进行跨国际交流的过程并不简单,既要展现国土风情,还要具有实用价值,两者加起来,无疑增加了对外教学中文化传播的难度。为适应新时期留学生教学情况变化,需要加强对外汉语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注重文化差异的研究。本文主要从跨国际交流的难度及对对外汉语文化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文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国文化传播;策略;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得到了飞跃发展,使得各国人民都迫切想要了解中国,这种了解不仅限于科技,更关乎文化。其中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占大多数,所以出现了“文化热”的现象。而我国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语言传播,还包括文化传播。因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了我国汉语教师对外教学的主要目的。所以,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不能离开文化独立存在,文化也依托语言这一载体得以广泛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依存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因此,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引入文化传播,并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十分关注的焦点。

  (一)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每一个民族因文化的不同而持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就像最简单的中国人说中文,美国人说英语,韩国人说韩文,一个民族的语言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社会观念等,因此,汉语学习者虽然是在学习汉语,但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中国的文化。

  (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语言身上,浸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语言而言,它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与本语言的民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不尽相同,因此,各种语言中词汇系统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是特定的,受该民族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制约。比较两种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在多数情况下一种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可能在另一语言中找到词义完全相对等词。

  (三)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语言也会随之发展;语言在时代变迁中的进步,对文化的提升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学习者不仅要学好一门语言,还要通过自身努力了解目的国家的文化,正确理解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越了解,对学习语言就越有利。由此,我们可以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必须的组成部分。

  二、对外汉语文化传播的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能够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就是因为这一理念能够使世界获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因而也势必会为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带来更多契机。在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不断革新传播理念:从“自语者”到“他语者”、从“消极回应”到“积极行动”、从“民族精神”到“共同价值”。只有如此,才能提炼出适合中国道路、反映中国特色、体现中国价值、表达中国精神的中国话语,从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针对性及实用性原则

  由于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背景,所以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比如亚洲国家的留学生有和中国属于一个文化圈,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比较高,而欧美国家的学生由于和中国文化的巨大差异,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较低,这就需要汉语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不同背景文化的学生进行讲授。

  (二)适度性原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上丰富多彩,让外国人百分之百掌握这种文化难度可想而知,而且留学生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较有限,接触到的文化内容不会特别深入,因此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遵循适度原则,不求面面俱到、艰深晦涩,能起到辅助语言教学的作用即可。在成语、俗语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适度性原则,让学生掌握该成语或俗语的大意即可,没有必要对每个文化元素条分缕析。

  (三)循序渐进原则

  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是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文化导入应和语言教学同步,遵循语言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级汉语教学中,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有限,不能理解较复杂的文化内容,因此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称谓”这一文化元素。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在学生进入中级阶段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词汇量,可以适当增加关于中国国情、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三、对外汉语中文化导入的策略及方法

  (一)对比分析导入法

  基于包括汉语在内的语言教学角度而言,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语言的习得,在汉语教学中,如果能从跨文化角度入手,对两种或多种语言文化进行对比,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预防语言知识母语负迁移的产生,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适度进行对比。例如“爱人”在汉语中指“丈夫或妻子”,但在其他的语言文化中指“情人”。对比分析,可以有效防止留学生在该词的使用中产生偏误。

  (二)语言镜射法

  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其语言能够反映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表现方式主要有词汇内容等。因此,在对外汉语文化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镜射文化,让留学生在掌握汉语的情况下,掌握中国汉语及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教师需在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语言教学相关理念,使学生不仅掌握汉语的字词句,而且能掌握汉语字词句的使用规则与文化意义。

  (三)体验式导入法

  体验式导入法就是以体验式教学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建构,并强调习得环境对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体验式文化习得法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将课程带出课堂,使学生在真实生活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比如聚餐、购物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欧美留学生课堂表现较活跃,不喜欢传统课堂的约束,加上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将课堂搬到室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亲身融入语言环境达成学习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汉语学界已经普遍意识到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文化导入的原则、方法等问题尚没有统一定论和明确大纲,再加上对外汉语文化课程教学涉及文化的差异,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点考虑文化差异,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由此促进对外汉语文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论文作者:刘云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相关期刊推荐:《对外汉语研究》是一本学术辑刊,由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办。内容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语言测试研究;语言学习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中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语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教材建设;对外汉语教育技术;学术评论和学术动态等。自2005年出版以来,影响不断扩大,广受学术界好评。已成为CSSCI学术集刊,并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