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创业视域下资源循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0-05-05

  摘要:在国家纵深推进“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关键环节,如何优化地方高校资源循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迫在眉睫。从学校转变创新创业理念出发,通过从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创新创业视域下资源循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研究。

创新创业视域下资源循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键词:创新创业;资源循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1-2]。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出:“‘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3-4]商洛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领域内,肩负着重要使命,学校目前正处于向应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5],不进则退,如何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形势下学校转型发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1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模式

  1.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商洛市科技局、洛南华润建材有限公司、商洛市桑德水务有限公司、陕西洛南县永明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通过“共建基地”、“科技联合攻关”、“双向兼职”、“专业综合实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具体内容:(1)每学年按时向相关企业输送实习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专业生产实习,实习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学校带队老师+企业老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校组织选拔一批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选派去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科学研发和生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校企双走进活动、专业实习等多种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助力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

  1.2搭建校友与师生全方位互动平台,探索校友协同育人人才培育模式

  学校大力寻找引进校友资源,建立校友联系合作处,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使校友资源融入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的实习基地优先考虑校友企业,加强校友与学校的联系,且学校老师积极参与到校友企业技术研发中去,鼓励校友参与学院建设,搭建校友与师生全方位互动平台,积极推进校友协同育人人才培育模式。

  2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标准

  2.1.1树立“以学生为本,突出应用”的教学理念

  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专业发展前景,用“以学生为本,突出应用”的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加大实践应用的课时比例,以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2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培养计划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纳入到公共基础课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制定创新创业训练学分认定办法,并作为毕业考核条件之一,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大于6个课外创新创业训练学分,方可毕业。

  2.2优化课程体系

  2.2.1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求在拓宽基础理论教学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体系设置应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需求作为导向,地方性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以特色取胜。重视学生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教学阶段,主要开设公共课、专业课等理论课程;第二阶段为实践教学阶段,主要开设实践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第二课堂教学,主要以课外方式为主,开设创新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学术讲座、课外实践竞赛等,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具体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实施创新创业能力认证

  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通过培训考核的学生,可颁发商洛学院创新创业精英培训证书,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

  2.2.3实施科研优势转化

  依托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特色平台,及时将优秀的科研成果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课余时间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3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3.1整合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结合地方发展,整合基础资源,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放全校实验室、资料室等个体平台,供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科学实验,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等课外竞赛,力争每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学科竞赛活动的学生能超过本专业在校生的一半以上。校内目前大学生实验实训平台如图2。

  3.2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借此助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1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去企业任职的同时,也欢迎企业人员来校开展工作,建成一支专职兼职结合的新型师资力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使教师实践能力和企业职业能力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校企共享。

  4.2凝聚教学骨干,建设创新性教学团队

  在已有教学团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采用“专业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模式,建设成一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在国家大力推进“双创”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关键环节。从学校转变创新创业理念出发,通过从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创新创业视域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得出一套改良版的更适用于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在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初步实施,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新创业视域下资源循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相关期刊推荐:《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宣传国家有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垃圾资源化、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造纸原料、废旧家电、废电池、报废汽车、废旧设备、再制造、垃圾处理、清洁生产等内容。本刊读者对象: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冶金、化工、机械、造纸、建材、环保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广大从业人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