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无示范绘画活动需要教师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24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学习与贯彻,幼儿园日常绘画教学活动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取消了教师的范画。部分教师觉得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无事可做了。事实上,无示范绘画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组织好无示范绘画活动,并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就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有效策略和有效行为支持。

无示范绘画活动需要教师做什么

  一、抓住三个环节,有效引导幼儿学习

  无范画活动中,感受分析、活动观察和展示评价三个环节最为基本,也最为关键和重要。能否在这三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有效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感受分析环节———有效启发

  1.善于营造氛围和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幼儿的天性是爱玩的,他们的学习质量常常取决于兴趣。落实到绘画活动中,教师的目标首先是要把绘画活动变得更加有趣,让幼儿喜欢绘画、爱上绘画。因此,在绘画活动开始的感受分析环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出让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和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案例一]在画热气球的活动中,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想带大家去天上玩玩,可以怎么去?”幼儿想出了用翅膀、飞机、大鸟、火箭、滑翔伞、降落伞、热气球等办法,然后根据教师设定的“既安全又可以慢慢看风景”的要求,很快确定了乘坐热气球这一方法。接着,教师提出要求:“老师没有那么多热气球,小朋友们得自己准备一个。一会儿看看谁的热气球漂亮又安全,是不是可以带上老师一起飞。”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举起小手,看图片的时候格外认真。教师再次强调:“要飞那么高,老师有点害怕,一定要非常安全哦!”幼儿说出了“上面的球要很大”“挂在下面的筐子要高一点”“挂筐子的绳子粗粗的”等绘画要点。

  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今天要画热气球,仔细观察热气球是什么样的”,而是通过几个问题和要求的设置,很快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化的情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解决了问题。

  2.对观察要点以及如何引导心中有数

  绘画活动前,教师要仔细研究活动内容,准确把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重难点准备相关的观察对象(图片、实物、情境、故事等),了解每一个对象的观察要点,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和情境,引导幼儿关注需要关注的细节。

  [案例二]在画菠萝的活动中,幼儿一般能主动注意菠萝的颜色和形状,但菠萝表皮的菱形纹路和点状的刺以及剑形叶片才是活动的难点,教师需仔细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当幼儿说完自己从播放的图片中看到的颜色、形状后,教师故意用手在菠萝的表皮上摸了摸:“哎呀,好刺手呀!”这个情境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他们纷纷说:“菠萝皮上有一点一点的刺,会刺手!”教师趁热打铁,让幼儿一起假装摸一摸,于是幼儿就对菠萝的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样,经过有意的引导,幼儿对菱形花纹和剑形叶片也都感受得比较充分,在作品中自然且有效地进行了表现。

  (二)活动观察环节———有效支持

  1.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著名的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期望。在幼儿进行绘画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开展无示范绘画活动初期,幼儿失去了范画的凭借,难免无从下手,会表现出迟疑、不自信等,只要能够动起笔来自主绘画的幼儿,教师都应无条件地给予表扬。此外,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任何积极行为,教师都可以进行表扬,如能大胆想象、能坚持画完一张画、绘画时不干扰别人、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等。表扬要有针对性,不要泛泛地说“你真棒”;表扬越具体,幼儿越能明确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肯定的,才能有意地巩固并持续下去。

  2.灵活对待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与模仿

  无示范绘画活动开展初期,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同伴之间互相模仿。对于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幼儿来说,觉得自主绘画有困难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去看看身边的同伴是怎样画的,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悄悄模仿。同伴模仿由于没有作者的讲解和演示,模仿者需要用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行分析和再现,模仿的结果也只是部分类似,并不会如学习教师范画那样全盘复制。活动开展时间较长之后,幼儿习惯了自主绘画,会自觉追求“和别人画得不一样”,这时教师就应转而提倡“看谁画得最大胆、最特别、最有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求异思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现。

  3.以建议性的问题促使幼儿积极想象,主动提升

  教师在巡视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作品,并适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问题,推动幼儿顺着问题继续思考,生发出新的情节或内容,使画面更丰富,从而提升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

  [案例三]在画我的好朋友活动中,一个男孩说:“我画的是女巫。”(估计是画坏了,觉得不好看。)教师没有简单否定,而是问道:“女巫是你的好朋友吗?”男孩迟疑了一下,摇摇头。“那你能不能把她打扮得漂亮一点,变成你的好朋友呢?”边上的一个女孩建议道:“可以给她画几朵花呀!”教师顺势肯定:“嗯,我看她的办法很不错,你觉得呢?”男孩愉快地笑了,用力点点头。

  4.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寻找评价目标

  教师观察幼儿绘画过程时除了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之外,还应该带着一个任务———寻找评价环节可以重点介绍、展示的对象,包括作品和幼儿,要多留意一些有进步、有突破、有想法、有特色、有亮点的作品和幼儿,而非仅仅关注活动常规好不好、画面美不美。

  (三)展示评价环节———有效提升

  评价环节对于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欣赏和分析别人的作品,幼儿可以比较差异,并知道“啊,原来颜色均匀饱满的苹果看起来更甜”或者“圣诞树画得大一些可以挂更多礼物”等。同时,幼儿也能通过同伴学习获得一些技法,提高表现力。组织展示评价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评价标准。不以技法和效果为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特点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重点介绍,表扬有进步、有突破、有想法的幼儿。

  第二,角度多,覆盖广,形式多样,活泼有趣。除了常用的张贴展示外,教师应该不断尝试一些新的展示形式,使展示评价更富于趣味性,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热气球”绘画活动中,教师依次请了“特别大”“花纹很多的”以及“我很喜欢的”热气球创作者上台参加“热气球飞上天”的游戏,让幼儿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玩了游戏。“小蝌蚪找妈妈”绘画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了一次“动画片首映式”,每个幼儿轮流登场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既参与了表演,又观看了演出。

  第三,幼儿自主评价与教师总结提升有机结合。展示评价切忌搞成教师的“一言堂”,要多鼓励幼儿自主评价。教师可以经常让幼儿向教师和同伴介绍、解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再让其他幼儿说说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教师则应在幼儿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升,找出一些幼儿注意不到的地方进行分析评价,如教师挑出用黑色水笔画轮廓线和用黄色水笔画轮廓线的两张作品,让幼儿在稍远的距离观看,对比“哪张看得清楚些”,幼儿就会发现用深色水笔画轮廓线的作品,画面比较清晰。教师还可以多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尽量不要说“某某画得真漂亮,线条很流畅”“这张画不好看,太小了,没画满”之类的话。

  第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幼儿介绍作品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要求幼儿说完整句,而不是以一些不连贯的单词进行介绍,同时提醒幼儿端正站姿,态度大方、音量适当地说。长此以往,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语言习惯也会得到培养。

  除此之外,评价展示后建议用手机或相机拍下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留存资料以便研究,积累经验。“被拍照”本身对幼儿也是一种鼓励,能有效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我们还提倡根据幼儿的解读为他们的作品做简单记录,不仅方便作品带回家后家长能理解、看懂,也可由此让家长了解儿童画的趣味比技巧更具价值,从而取得家长对开展无示范绘画活动的支持。

  二、保持童心趣味,有效掌控课堂气氛

  笔者认为,作为幼儿园教师,是否“有趣”非常关键。相对而言,一个童心未泯、非常“好玩”的教师更容易贴近幼儿,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具备一种天然的敏感或融通,因此可以较好地做到从幼儿的角度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四]欣赏蝴蝶时,每一张图片出现后,教师提问:“这只蝴蝶谁喜欢?”一问完,教师自己立刻表情夸张地举手:“我喜欢!”幼儿受到感染,也纷纷举手,无形中对每一只蝴蝶都认真观察了。第二遍观察时教师又有新的说法:“来,拿出自己的照相机(教师假装掏口袋,并用手做出相机的样子,幼儿也连忙“拿出了相机”),把自己最喜欢的那只蝴蝶拍下来。准备!”于是在教师带头的一阵阵“咔嚓”声中,每个幼儿都为蝴蝶“拍了照”。接着,任务又来了:“快,把你最喜欢的那只蝴蝶的照片打印出来!”幼儿愉快地应声动笔。

  [案例五]“小鱼游”活动开始了,欣赏图片时幼儿比较兴奋,七嘴八舌的,有点吵。教师心生一计,睁大眼睛模仿鱼吐泡泡的样子一开一合地反复张嘴,然后神秘地问幼儿:“一条小鱼来了,它在说什么?”幼儿很好奇,安静下来:“说什么?”教师继续“吐泡泡”并压低声音:“小鱼说它想找个朋友,可是它不喜欢大声说话的朋友,大家可以变成一条像它一样安静的小鱼吗?”“可以。”不少幼儿已经开始模仿“吐泡泡”了。教师故意用更小的声音说:“谢谢大家,刚才好吵啊!现在舒服多了。”幼儿“吐着泡泡”频频点头。之后的时间里,只要有幼儿大声说话,教师就模仿“吐泡泡”,幼儿立刻心领神会……

  推荐阅读:学前教育论文有什么幼教杂志可以发表 

  三、善于反思总结,有效提升专业水平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哪些适宜和不适宜的行为,内化上升为理论之后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活动的专业性,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要做好无示范绘画活动的反思,首先,教师要充分学习和理解《指南》的精神,真正做到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其次,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和敏锐的观察感受力,才不会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亮点视而不见、思而无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