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模式精准帮扶,优质资源城乡共享

发布时间:2020-03-24

  泉州市刺桐幼儿园作为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以及福建省保教改革建设园,长期承担辐射帮带的重任,每年为县区幼儿园、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新办园提供帮扶服务,并开展薄弱县区对口帮扶的园长跟岗实践学习的帮带工作,此外,每学年还不定期地进行各级的帮扶辐射开放活动、送教送培下乡活动等。长期的帮扶中,我们注重帮扶的对象针对化、内容实效化、形式多样化,创新了七种帮扶模式,加强了园与园的交流,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创新模式精准帮扶,优质资源城乡共享

  一、寻根模式———查找问题,共议措施

  结对帮扶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和传授经验,而是帮助查找、解决问题,让帮扶对象在获得指导的基础上还能有独特的发展。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的园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帮扶园准确地查找根本性的原因,并共同商议和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帮扶园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近十年的帮扶工作,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园、民办园的教师勤劳朴实、坚守岗位、乐于付出,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教师只注重按部就班地依照教学参考书开展教学,缺乏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只知道要创设环境,但缺乏立足于幼儿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创设有互动、有教育性的环境的意识。有的教师不重视教科研工作,认为只要把幼儿看好、不出事情,或把课上好即可,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成长受到了限制。有的幼儿园则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出现了问题,如有的农村园或学前班的园长或负责人本身就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有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没有一线经验,因此存在管理不够规范、专业引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有的乡镇园则是因为经费支持不够或周边社区、家长等因素制约了园所教育质量的提升。

  立足不同帮扶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我们查找原因并制订帮扶计划和措施,如根据问题的性质,做好长、中、短期有效规划;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寻找帮扶园、帮扶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就近解决补短板,薄弱问题逐一突破,重点问题优先解决,难点问题放长线的策略。教职工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则重点解决规范制订周表、书写半日计划等问题,提供范例,讲解要点,先规范格式、明确原则,再灵活创造运用;围绕教师实施教学的困难,则帮助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分析、理解教学参考书,共同制订学期教学预设部分的计划,理解教学预设活动的重难点,学会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懂得要以幼儿为中心,从而达到“一课一学一解决”的目的。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家长工作等则需要做好长期计划,分阶段、分项目逐步帮扶。对于如何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育儿观,是农村园的“老大难”问题。在帮扶过程中,我们通过现身说法、邀请体验等方式,指导、帮助帮扶园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二、建制模式———建章立制,有规可依

  农村园、民办园的师资紧缺,教育条件较差,上级的支持有限,这些都制约着园所的发展。我们在结对帮扶时,发现有些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有的是参照模仿其他园的、有的是抄录网络资料的,因此存在制度上墙、上书,但不上心、不落地的现象。所制订的规章制度空、泛、不切合实际。没有制度的保障,管理就无法执行、无法规范。因此,帮助农村园、民办园因园制宜地建章立制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帮扶园所的实际,指导帮扶园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再通过教代会共同讨论、修订适合该园的规章制度,让教师有规可依,让工作有序进行。规章制度包括教师每周缴交逐日计划的时间、要求,教师带班安全检查、组织幼儿活动、常规培养,以及家长工作的内容、期限、负责人、内容等。通过明确的制度,将各项工作细化、制度化、常规化,便于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同时也使管理者评价、督导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对于结对园,双方也应制订一定的帮扶制度,如帮扶工作要做到学年一计划一总结、学期一学习一分享、每月一重点一突破、每周一培训一研究、每日一实践一反思。我们希望从幼儿园管理者到教师人人有制度,人人有互动,人人有提升;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共促发展,助推帮扶园和结对园实现管理科学、规范、精细,以达到不断提升管理质量的目的。

  三、结对模式———全员帮扶,逐一引领

  “一枝独秀”无法“春满园”,一所幼儿园无法单靠领导或者某个人提升办园质量,因此帮扶工作除了办园管理导向外,还应重视全园各岗人员的帮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不管是长期结对还是中期帮扶的园所,其需求都是一样的,学园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互相协同发展。我园在开展帮扶工作时,经常是全员总动员,通过不同岗位的结对指导帮扶,具体问题具体指导。如在园长跟班学习期间,我们往往邀请帮扶园的其他岗位人员也来园学习,如行政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工作人员等。我们采用了各岗跟班、全员帮扶的策略。一一对应的跟班帮扶,是最有实效、最深入的学习。我们经常开展各岗、各层级的经验分享,如档案员开设档案管理经验分享,保健医生开设幼儿园保健工作经验分享,优秀段长或班主任开展年段、班级工作经验分享,保教和后勤部门则开设教育教学、教科研、家长工作、后勤服务、财务工作、安全工作等各类专项的经验分享,让帮扶园的园长和教师对各项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我们按不同的岗位,一一对应,让相关人员随岗跟班实践,如跟随保健医生学习晨间检查、保健咨询、保健建档管理等实际操作,跟随保教负责人下一线检查督导保教工作、跟班听课指导,等等,实现一岗一学、全员帮扶的目的。

  除了以上的一岗一学外,我们还重视导师结对共进,实行“一带一”“一带二”“一带三”的结对帮扶。教师采用“一带一”,关注教师个体和班级管理问题的帮带。班主任和段长采用“一带二”,侧重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活动问题的帮带指导。教研组长、部门负责人则采取“一带三”,关注教科研工作、部门管理、家长工作等问题的帮带指导。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实现人人有对象、人人有侧重。

  四、共学模式———互训领航,夯实基础

  大部分帮扶园的教师缺少学习的机会,缺少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缺少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的渠道。在学习机会和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在教育教学上不够自信,怕错、怕问、怕挑战。我们针对帮扶园教师存在的问题,为其搭建平台,增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力争在短时间内能适当地补短板:一是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我们与帮扶园共同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文件的学习、培训,开展寓教于乐的普法竞赛、案例分析,每组选手由两园同年龄组的教师共同组成,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二是业务书籍的分享、学习。结对双方共同推荐实践性强的书籍,通过学习内容和学习心得的分享交流,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目的。三是专题培训学习。每学期至少两次邀请帮扶对象的教师来我园参加专题培训,如“聚焦儿童,科学观察评价”“班级工作管理”“开展有实效的家长工作”等,帮助教师解决日常保教工作的问题,掌握正确的教育观。我们选派名师、骨干教师到帮扶园开设专题培训,在互动共学中共同进步。四是学习资源共享。每学期我园的专家讲座或公益讲座,都会邀请帮扶园的园长及教师一起聆听、一起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了帮扶园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五、联研模式———互研共思,培植自信

  农村园、民办园的教师往往不重视教研活动,即使参加教研活动,也是教研前无准备、教研中保持缄默、教研后无实践,使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有的幼儿园甚至不开展教研活动。日常的教研工作目的,就是要解决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农村园、民办园抓好教研工作,对帮带者和管理者都具有挑战性。一开始,我们也曾经问过帮扶园教师:“你们教育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你们想开展什么教研活动?……”帮扶园的教师经常是笑着摇摇头。我们只好采取了跟踪观察,帮助他们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以微视角的问题来开展教研:一是教研选题的帮带,从最直观的家教园地、主题墙饰、观察角等环境的创设入手进行研讨,慢慢地拓展到区域创设、主题课程环境创设的研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帮扶园教师的主观布置慢慢退位为幼儿的主动参与,开始重视互动性环境创设。另外,我们还根据帮扶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从幼儿早操的编排到幼儿早操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等系列研讨。二是教研自信的引领。我们在教研前做好教研预告,让双方教师都知道要研什么、怎么研,事先与对方教师沟通,帮助他们梳理出关键问题,鼓励他们在教研中重视问题,一次次地培养他们的教研自信,先引导他们敢于开口,再勇于提问,最后能参与思考。三是教研模式的逐步改变。我们先开展导师引领式教研,由导师发言,其他教师可先倾听;接着开展体验式教研,从放松地听到行动参与;然后开展问题解惑式教研,从行动过渡到表达;最后开展探究式教研,从表达到思维碰撞,逐步提高难度。教研模式的改变,让帮扶园教师从“要我研讨”到“我要研讨”,慢慢地成长起来,同时也不断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课改的进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园的办园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的帮扶园总认为只要关注教师团队建设,会开展活动、会带孩子,保证安全即可,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专家们的事情。个别园从管理者到教师,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或有的想参与但不敢参与。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园采用了“联研机制”,引领科研,指导科研。我园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木偶教育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实践研究”,就吸收了帮扶园为课题研究的基地园,每次的课题研究活动都邀请帮扶园的园长、教师一同参加,感受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了解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掌握课题研究的策略,同时感受课题研究成功的快乐。除了引领式的科研活动,我们还关注帮扶园的实际,让他们在坚持特色发展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做自己的课题。我们鼓励和指导台商区百崎中心幼儿园申报立项的市级课题,就是立足于该园的发展实际,在开展早期阅读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木偶形式与早期阅读的有效融合,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质量。我们通过课题带动和辐射,指导丰泽区机关幼儿园开展有关闽南本土课程建设的研究,从木偶文化进校园到闽南文化进校园,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引—学—导—推—思—行”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方式,增强了帮扶园的教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同时促进了帮扶园的特色发展。

  推荐阅读:教育中文核心期刊选择

  六、体验模式———实践为重,深度帮扶

  我们重视让帮扶园的教师参与体验式学习,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策略。面对长期结对的帮扶园,我们经常开展双修活动,从邀请来园参观环境创设,到下园指导实际的环境创设;让帮扶教师学习指标,对照指标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指标评价教师的指导策略,依据评价引发教师调整教学行为等,使教师逐步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践到思考,获得经验。针对幼儿活动常规的培养问题,通过专题培训后,如何把书面的常规化为实际的组织指导,就需要教师去实践。我们通过下班指导、案例分析等方式,指导帮扶教师立足班级幼儿实际,组织、观察班级幼儿活动常规,通过实践反思与调整,将常规培养的方法、原则、策略等内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面对中期和短期帮扶的对象,我们经常会设计一些参与式的帮扶指导活动,如跟班园长参与我园每周一的常规检查、每周四的研究日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反馈、思考,从“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深入了解各项常规工作的意义、做法等,实现制度分享、管理分享、经验分享,让帮扶园的园长和教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提升帮扶效益。

  七、互换模式———教学核心,提升质量

  提升帮扶园的保教质量,关键在于提升帮扶园的教学质量。我们采用“教学活动资源互换”“教师互换”的模式,开展深度辐射帮扶工作。我们立足教学活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幼儿早操、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观摩活动,并到双方的园所进行实践研究。我们发挥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到帮扶园去实践、去验证,寻找城乡教学的异同点。我们通过提供真实的学习现场,讲方法、解困惑、授技巧,将“传帮带”变成了一次一次生动有效的体验式互动交流。我们还进行双方教师互换,深入教学一线,让帮扶更有实效。我园每年轮流选派骨干教师到帮扶园支教,以支教为轴,开展了丰富而有深度的辐射帮带工作:坚持每日进班级组织半天活动,并面向帮扶园教师随时开放跟班听课;每周批阅周表和逐日计划,并面对面解读和引领;每周三个半天随堂听课评课;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每月进行一次环境创设指导和家教园地创设指导;每学期开展一次早操编排指导、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一次家长学校讲座;一学年指导一个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开设观摩活动和各类幼儿竞赛、大型活动。这样的帮扶能全方位地深度帮带辐射,突显帮扶的实效性。

  帮扶工作是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先后帮扶了多所幼儿园,它们通过了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先后与近百所省市县区的幼儿园牵手共进。我们因园制宜,智慧帮扶,互促发展,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优势资源共享而努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