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数学课程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校数学课程迫切需要变革。在信息化环境下,文章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对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有极大的辅助功能。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数学;线上和线下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数学课程的探索

  0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42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现今中国的智能手机已经达到了7.88亿部,手机里使用率最高的 APP 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越来越显现出它不可动摇的地位。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应着眼于服务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理念,无论从教师的教或是学生的学都应有全新的变化,将线上和线下,传统的真实环境和网络的虚拟环境无缝对接,相互促进地改变高校数学的教学现状,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成为本文研究的背景与起点[1]。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并实施一系列学习模式。

  1.1.1 信息化环境下,创新了教育理念

  传统观念下的高校数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主见,何来教学效果[2]。教学相长,必须两方都明确自己的地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特别是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后,学习的时间才能自主掌控,自觉把握学习进度,因此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相应提高[3]。为了实现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必须有质的改变,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恰好满足了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本次研究借助于蓝墨云班课平台,建立微视频等教学资源108个,各项活动包括限时测试、任务单、头脑风暴共 64 个,学生可以采取网络自学或共同学习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掌握基本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将线上学习定位为辅助教学,主要分布在课前和课后,是配合课堂教学完成的。课前学习以思维导图和任务单进行导学,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告诉学生学什么,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哪些知识点,它们的关系是什么[4]。为了答疑解惑,学生查看微视频,也可以直接通过限时测试检验学习效果。课后线上学习以头脑风暴题目和小组作业(任务单)形式展现,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点,如图1所示。

  1.1.2 信息化环境下,创新了教学模式

  根据本院学生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下,内容无法出新,思路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次课前教师都得反复口头强调预习的内容,但是无力约束学生的行为[5]。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效果好不好,只能依赖于教师假想,没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课后教师安排的作业还得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批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的工作不断循环,乏善可陈;但是自从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结合起来,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初期,备课任务是艰巨的,必须筹备各类题库,工作量也是传统教学的数倍。课前教师只需要清楚罗列出思维导图,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的辅助性,及时跟踪学生的足迹,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讲授知识,省时省力,课后教师就不用再布置作业,毕竟课前资源和练习已经布置,教师无须硬性约束学生作业时间,而教师此时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追踪学情,及时反馈信息保证教学质量。后续阶段教师可以在题库中甄选题目,更换不同的题目,保证题目的新颖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教师教学越发轻松,线上教学的时间是自由的,蓝墨云班课里的作业批改也是利用了零碎时间完成的,最关键的是教师可以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足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互动交流。对于无法掌握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转战于课堂,与教师面对面,和同学合作深入探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的跟踪和学生课程表现,实时引导教学和调整学习的安排。

  1.1.3 信息化环境下,创新了学习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在原先的传统教学下,自己是被迫学习,因此课前的预习都是空谈,目标难以达成,质量无法保证,课堂上感觉学习的内容枯燥,作业抄袭严重,鲜有原创,更谈不上日后对专业课程的帮助。倘若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让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模式,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钟,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也不会无助逃避,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多学多得,在线考查,基本达到预习目标,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接受教师的解答,从而促进学生自愿接受教学,课堂上才能参与教学,明确自己的需求,更有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课后才能自主安排作业进度,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流程,即使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研究学习资料,这为后期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1.1.4 信息化环境下,创新了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成了学生闻之胆寒的关卡,他们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应付考试,及格就代表课程学习结束。期末靠运气和临时抱佛脚,平时分看教师的心情,成绩册中,常常出现平时分高出卷面成绩数倍的现象。成绩不真实,造就了学生急功近利的想法。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奉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评价内容,不限定表达的方式,不限定完成的时间,不限定参与的地点,教师利用课程平台全面、客观、人性化地给学生定位,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日常的积累呈现出可靠的成绩,系统给出的平时分有力地说明了学生学习状况,期末考试成绩也有相应提高,值得欣喜的是两项成绩更为接近,自然对专业课程学习产生助力。

  1.2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采用信息技术对高校现实课堂的影响,对象为某民办高校的 904 名工科专业的大一学生。其中,实验组 523 人,来自 15 个自然班;对照组 381 人,来自 8 个自然班。实验研究前,两组数学基础水平相当。

  2 研究结果

  2.1 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的感性评价

  本次研究历时两年,有 488 名学生完成了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发布的调查问卷,数据真实有效,反映了学生的学情和对高校数学教学的希望。重点选择了几项作为学生对数学课程在信息环境下的感性评价,如表1所示。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参与高校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起初接受起来是困难的,作业明显较多,教师又没有规定时间来约束学习,对于学习方法不合理的专科学生来说,自觉性的缺失很难让他们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但是随着课程的陆续展开,老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督促他们完成进度,学生得到相应的分值奖励,辛苦的付出和实在的收获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能依赖一张试卷,待到学生渐渐习惯了信息化学习流程,才知道学习是轻松有趣的事情。

  2.2 信息环境下的高校数学教学效果分析

  根据实践效果,教师对教学资料及相应的得分值做出了调整,进而应用于第二学期的 8 个班级,对比教学效果。最后将所有教学数据汇总成表2。

  (1)对初期、中期和末期的 3 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初期到中期这半个学期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力引导,实验组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从中期到末期阶段,学生的进步更加明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信息化对高校数学课程的效果。

  (2)本次研究展现了信息技术对高校数学的影响,较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是,学生从侧重期末考试成绩转为平时学习的积累,平时以线上资源考量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以小组作业成绩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水平,以期末考试总结教学的效果。从表 3 看出,平时分由线上学习和小组作业成绩决定,表里 15 个班级的人均平时分和人均卷面成绩相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修正优化学习资料,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操作简便,学生可以即时获利,特别是后 8个班级的成绩进步特别明显,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最终的卷面成绩更加贴近。

  在对照组中,学习内容相同,现将 8 个对照班级数据列表,如表3所示,进行对比。

  表2和表3全面对比后说明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更真实、更全面、更加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①基于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的表现,是真实成绩的反映;②更容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③是科学的教学方式,整体优势强于传统教学的成果。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走入教学是大势所趋。前期看来,教师的先期工作量繁重,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工作量越来越小,工作的机动性强,学生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这说明信息化条件下,改革探索是可行的,师生是一致认可的,这对其他的公共基础课程,甚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巨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数学课程的探索相关期刊推荐:《江苏科技信息》(半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综合指导类科技月刊。自创刊以来秉承“科学、严谨、诚信”的办刊方针,“院士话题”“自主创新”“申报指南”“知识产权”“科技金融街”“公共服务平台”“民企在线”“地方科技”“管理论坛”“研究与交流”等特色专栏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好评。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在线编辑联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