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思考

发布时间:2019-09-17

  摘要: 核心素养是人们常常提及的热词,其主要是以培养全面发展人为核心,旨在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在此热潮的推动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尝试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高校应以培养学生强大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精神为首要目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精神健康、有责任心、积极乐观的新青年。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教学; 核心素养; 提升

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思考

  “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已经准确指出了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应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从学生的整体出发,要培养精神健康、有责任心、积极乐观的新青年。

  1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每门专业的学生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将要参加的专业比赛早已被列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并且对于专业的基础知识还有比较完善的考核系统。但是,汉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否应被划入目标之内,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大学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能力的培养被冷处理,得不到重视。

  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习者知识广博、学识深厚、善于分析、擅长表达,不以培养专业的作家为目的,旨在培养学者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因此,院校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整体价值,最大程度发现学生的潜质。

  2 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 1 构建专业的体系

  大部分高校致力于构建具有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学校层级类型三维关联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体系,并且以实现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此目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具有非 “科学性”,学者能力水平的差异、学习能力的不同都会对学者专业能力的形成造成影响。

  2. 2 实施显性的教学计划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以理论类、知识类为主课,所有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都是围绕基础知识展开的。这种教学系统持续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向信息时代,这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渐渐显现出来。如今我们更注重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对此我们要制定符合实际、便于执行、具有实效的教学计划。

  课外活动的介入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开设演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开展制作小报的活动以提高学生排版能力、写作能力等; 开展模拟教学的活动以提高学生从事教学的能力等。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得语文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也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 3 发展内置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调整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模式要优先考虑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化对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更具实际价值,但是教学模式的转变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比如: 写作课程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做法,要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教师要对所教的课程有亲身实践的经历,增加课程的可信度和丰富度。重要的是要实现实践教学,在实际训练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策划和引导的作用,学生要自身通过活动参与体验,从而将理论转化为个人能力,并从中获得能力生成的快乐,由此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考虑“岗位模拟”和“岗位介入”的方式进行实训,如播音主持课可以采用不同的节目,如新闻类、综艺类、服务类、少儿类等节目作为模拟主持训练。“岗位介入”是安排学生从事实际的岗位工作,比如: 作为学校的新闻记者,采访学校的活动并撰写新闻报道。

  2. 4 实施汉语言专业实训教学

  汉语言专业实际训练教学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教师的基本构成大多是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他们也是刚刚从高校毕业就投入到高校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素质能力了解有限,使得这些教师不能胜任实践性课程教学。这时也应鼓励教师到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弥补其实践方面的不足。要对他们的实践情况进行测试,使实训活动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也能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二是教学条件的提升。汉语言文学从根本性质上来说,它并不是实验性学科,没有相对应的实验室、实训室。但是,人才培养必须要进行实践,要为此专业建立专业的实训室,或者联合文科其他专业共建实训室,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具有合适的活动空间,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5 扩展能力培养路径

  能力培养的路径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高校应尽可能扩展能力培养路径。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设置与学生核心实践能力相关的课程,且课程的数量要足够多。另一方面,辅助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成为课堂之外的补充练习。课内活动由于受到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顺利完成,因此课外的活动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为了达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组织开展主题辩论会、演讲比赛、古诗名篇朗诵等活动,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有趣,文学素养也得以提升。

  期刊推荐:《汉语言文学研究》(季刊)创刊于2010年,是由河南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办刊宗旨: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生态。读者对象:大学生、高校文科研究人员和其他社会科学爱好者。

  2. 6 创新考核制度考核

  也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很显然,评价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操作起来难度系数很高,使得考核难于进行。考核对于考生来说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种反馈环节,学生可以从考核结果中获得积极的信息,使其自觉提升其不足的能力和基础知识,学校可以通过考核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方向或方法进行调整。评价的组织包括个体评测、评委评价、小组评价等; 评价的方式包括常规与竞赛、书面与口头等。在新的测评标准中,还可以适当添加诗文背诵、小报制作、课堂教学等项目,并且在学生的能力评价记录中加入测评结果,从而促进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

  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考核不能太过死板无趣,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一些创新,比如: 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考察。在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模拟型的报刊,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版面设计、书写、美术等能力也得到了考察,教师可以从中择优进行展览,将好的作品进行发表,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教学模式应尝试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置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即核心能力,希望能够为面临转型的高校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鲍梅颖. 浅谈如何让创新意识走进初中汉语文课堂[J]. 读写算 ( 教育教学研究) ,2015 ,( 38) : 116 - 117.

  [2] 杨超,乌琼芳. 新闻媒体在汉语言文化学习中的作用[J]. 数字传媒研究,2016,33 ( 7) : 18 - 20.

  [3] 李晶晶. 论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校外教育( 旬刊) ,2015,( 02) : 118.

  [4] 王俊玲. 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 ( 2) : 147 - 148.

  [5] 于颖. 浅探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基于核心素养下汉语言专业特色建设[J]. 中国校外教育,2017,( 30) : 55 - 56.

  [6] 利惠新.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能作文[J]. 读写算( 教师版) ,2017,( 21) : 4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