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文体特色 发展学生思维
发布时间:2019-07-30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将课标精神与中年级学生学情特点相结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记叙文、诗词、说明文不同的文体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意象思维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体特色 学生思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具体到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意识到课堂是师生共同的大舞台,学生是舞台上的主角,要使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大有作为,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利用好教材中不同文体的特色,将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通过记叙文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分析,是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认识和思维;综合,是指把对事物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和思维。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侧面。通俗而言,就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应以深度阅读为前提。学生只有认真研读文本,方可走进作者的心灵,从而提出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最终达到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的目的。
以教学《草帽计》为例。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红军战士们对贺龙同志的评价是“神机妙算”,这个词既是对人物作出的准确评价,又是牵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核心统领,是本课的关键词。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神机妙算”作为切入点,以这一关键词统领全文展开教学。
首先以“神机妙算”一词引入,借助工具书了解 “神机妙算”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质疑。然后梳理质疑,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问题:贺龙同志的草帽计是根据哪些情况设计的?在这样的主问题统领下,学生在自学、思考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酷热的天气、平坦的山场、红军的军纪、白军的丑态与“神机妙算”相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各种策略的介入、学生交流时的火花碰撞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有所提高,理解不断深入。最后,学生借助思维图,利用本课学习的关键词自行梳理交流内容。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全面思考问题,在思考中着手梳理,在梳理中建立关联,在运用中积累词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贺龙同志正是算准了这天、这地、这人:酷热的天气让他计由心生,平坦的地形让他果断施计,对我军和敌军的了解让他成竹在胸,从而成功实施了草帽计。此时,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再是词典上的寥寥数字,而是牵动全篇、关联各个因素的深刻理解,同时,他们对贺龙的人物形象也有了更加丰满立体的认识。
二、通过诗词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
简单地说,古诗词中的“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融汇着诗人看到的景和赋予的情,同一事物在不同境遇下可以融入不同的情感。因此,结合不同的诗词,借助相同的意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对小学生而言,一下子具备上述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逐步朝这个方向前进却是可行的。
在实践中,我们从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入手。例如在教学《古诗二首》时,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与《游园不值》中的意象都是花,但表现的手法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杜甫写这首诗,描绘了群花争艳,表达了对春花、春光等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游园不值》透过 “一枝红杏”赞美“满园春色”,以少总多,赞美新生事物的勃勃生机。当学生明白了这两首诗不同的意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描绘花的其他诗句:《小池》中才露尖尖角的荷花显露着生机;《墨梅》不仅反映了王冕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和纯洁的操守……
以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发现诗人虽然都在写花,但描绘不同、心境不同,情感也各不相同。这不是简单的古诗积累或诗意对比,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学独有的思维方式,明白物象实景背后的文化韵味。
三、通过说明文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从心理学讲,就是指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在观察中,我们之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观察点、观察角度,确定合理的观察顺序等,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而要认识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即把握事物的本质,关键还在于思维。
如果学生在观察中不会正确地思考,必然会影响观察的质量。所以说,观察中的思维能力是整体观察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把重点放到培养思维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的一般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的思维经验,使观察中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以教学《沙漠之舟》为例,开课时先板书“舟”字,然后提问学生“舟”是什么意思?船是在哪里航行的?紧接着出示沙漠以及江河湖海的图片,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认识“舟”的象征意义。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通过两个问题“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结合文本内容和图片引导学生对骆驼这种动物进行观察:“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由此引申出作者的观察经验——正因为作者在观察的时候能够积极思考,才能抓住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把骆驼“沙漠之舟”的形象写得生动具体。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不能仅靠课内指导,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并与课内知识联系起来,抓住其独特之处并将之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自然就能提高。
学贵慎思,思以致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教学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将逐步提高,实现从“学会” 到“会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沈培坤.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李钰.抓关键词句感悟文本能力培养初探[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12).
[4]杨丽琴,黄瑞夷.培养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16(10C).
凸显文体特色 发展学生思维相关论文期刊推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语文个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