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论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27

  【摘要】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对待散文教学的不重视态度以及散文自身的特点,导致散文教学走进了误区,教学成效不容乐观。反思课堂上的散文教学,可引进“主问题”教学。通过初读感知,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通过深入细读文本,围绕“主问题”从多层次对文章进行品悟;最后通过总结积累,指导学生迁移与应用,以期走出当前散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上好一堂真正的散文课,并指导学生形成主问题意识,培育终身受益的品读习惯。

语文知识杂志征收语文类论文

  【关键词】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多层次品悟;品读习惯

  一、散文教学的现状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语文课堂上相当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散文重视不足,认为散文不如小说、文言文等重要,在散文教学时较为随意。同时由于散文自身“形散”的特点,许多教师难以把握其教学要点。稍有难度的散文,便会加深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困难,这些严重影响了散文教学的有效性。走进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当前散文教学存在着很大问题,大多陷入了以下几大误区。

  推荐期刊:《语文知识》杂志办刊以来,得到了广大语言文学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办刊质量高,多次被河南省新闻出版部门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为国家的语言文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影响广泛。为国家的语言文学研究和中学语文教育做出了贡献,影响广泛。我们衷心感谢读者和作者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并欢迎继续赐稿与订阅。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散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多采用“逐段串讲、逐句讲析”的方法,教学模式单一而固定。造成的后果是,经过分段讲解、结构把握、语言赏析后,一篇篇蕴含着丰富意蕴和审美情趣的散文被剖析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文章原有的审美风格。

  (二)教师盲目跟风

  在新课改的潮流下,许多语文教师盲目跟风,“满堂问”“随意问”或“合作探究问题”等低效的课堂提问在散文教学中屡见不鲜,繁多、零碎的问题使得散文更“散”,学生难以抓住作品的重点,难以突破作品的难点,难以品透作品的妙点。

  (三)忽略正确方法的指导

  受应试教育功种眭目的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字词教学和内容分析上,忽视了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实践。同时也没有从文体自身的角度来审视散文中的人事景情,使得散文阅读课变成了知识性灌输的课堂。

  以上这些不当的教学方法,加剧了散文的松散性,降低了散文的美学价值。往往~堂散文阅读课下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领悟不到散文中所蕴含的意境,也体察不到散文所传递的人文价值,更感受不到散文这种文体的特殊性。由此可见,当前的散文教学使得散文这种极具审美价值的文学性文体,变成了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师手中的牺牲品。

  二散文教学中的主问题

  那么,如何走出当前存在于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使散文教学走上正轨,这是摆在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通过对散文教学的观摩,我们可以发现,散文教学总是缺乏一条主线。为了避免散文教学的松散性、随意性,语文教师应学会将文章看作一个整体,提纲挈领地抓取出文章的主问题,通过这些关键问题,将全文串联起来,做到散文不散教。

  (一)主问题的概念

  “主问题”这一概念是特级教师余映潮曾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恰当课堂提问而提出的。它是指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即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如若在散文教学中引入“主问题”教学,便可以将看似繁杂的材料做到前后关联,也便于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摆脱当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当指日可待。

  (二)主问题设计的设计原则

  为了主问题散文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必须要对主问题的设计原则有一定的了解,主问题的设计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主问题设计要有整体性

  主问题的设计要着眼于整体,从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探究的角度出发,它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较长的阅读时间,建立前后材料的关联,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在主问题的设计中,“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应答则显得苍白无力。问题或提问的出现,要力求做到能引发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2.主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主问题的设计要依据文章的特点,不能忽视散文的文体特点,用教学其他文体的模式来教学散文。同时,也不能局限于散文的文体特点,把所有的散文都讲成“形散神不散”,每一篇散文应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情感。所以,在散文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具体篇章的“神”,每一个教学主问题的提出,要能够让学生从中领会到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3.主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主问题在教学中的出现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主问题的量不宜过多,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要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板块”,主问题要能达到“一问抵多问”的教学效果。同时,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问题的设计应注意逐层深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三主问题散文教学的具体实施在明确了主问题教学策略对散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了解了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原则后,我们可以将主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于散文教学,这对解决散文教学陷入的困境将会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具体实施主问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品读质量,成为研究的重点。主问题散文教学的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初步感知,设计主问题

  对于如何将主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于具体的散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设计出支撑整个教学环节的主问题。主问题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立足于标题,设计主问题。标题一般是文章的“文眼”,通过标题,我们可以快速地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我们一看到题目“藤野先生”这四个字,便可知这是一篇关于人物的回忆性散文。于是我们便可以立足于标题,对藤野先生这个人物进行分析,设计主问题。比如围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的,以及作者是如何刻画的”这一主问题,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并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使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所以,立足于标题,不失为设计主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第二,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设计主问题。钱梦龙老师曾说:“好的语文课需要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的确,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章的亮点所在或主旨所在。例如杨绛的《老王》一文,显而易见,文章的关键句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据此,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主问题:所谓的“不幸者”是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幸?所谓的“幸运的人”又是谁,她真的幸运吗?同是天涯沦落人,又何生“愧怍之心”呢?由浅入深,逐层深入,逐步剖析作者的内心世界,便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因此,通过抓关键语句设计主问题,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第三,找出文章的线索,设计主问题。好的散文在看似散乱的外表下肯定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便是以“明天封不封阳台”为单条线索的散文,前面已经提到的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典型的拥有双线线索的散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暗线。对于这些具有清晰线索的散文,我们要学会抓住一条或多条或明或暗的线索,来设置主问题。

  第四,分析文章结构,设计主问题。对散文教学来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初读课文,可以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于是散文主问题教学也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出发,设置主问题。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根据初读感知,可知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那么我们便可以据此设计主问题,“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可以调换位置吗?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时空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好处。这种居高临下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以上这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设计主问题,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从宏观上理解课文。但是语文阅读教学是灵活的,需要以文本为立足点,主问题设计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以上方式中取经,但不应局限于上述方式,更要学会在面对不同散文时,做出具体的分析。

  (二)深入细读、多层次品悟

  主问题的有效设置,可以直接使学生快速抓准文章脉络,使散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散文教学仅仅从宏观上设置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微观上咀嚼品味。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深入细读,进行多层次品悟,这样才能领略到散文真正的价值。

  以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一文为例,通过初读课文,对“明天要封阳台一明天还封阳台吗一明天先不封阳台”这一文章思路的梳理,我们把握到本文的线索是“明天封不封阳台”。

  抓住“明天封不封阳台”这一线索,设置主问题,探索“明天不封阳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入细读,可以围绕“明天封不封阳台”这一主问题进行多层次品读。就《明天封不封阳台》这篇课文内容来说,可以进行三层品悟。第一层品悟,可围绕“不写鸽子行吗?”展开教学。这一层里包括不封阳台的直接原因,对鸽子描写的语言分析,以及作者对这只受伤、惊恐并让人怜爱鸽子的深意。第二层品悟,可围绕“不写草原行吗?”展开教学。这一层里

  包括草原茫茫的场景,以及作者由此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入思考。第三层品悟,可围绕“不写儿子行吗?”展开教学。这一层里包括对儿子的形象描写和儿子对鸽子的惊喜和担忧,同时也包括从儿子角度得出的不封阳台的原因。通过对以上三层“不写……行吗”的探讨,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暂时不封烟台的原因,领略到文章语言的特色,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生存的思想。在初读感知,设计出主问题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读,这样便能加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提高对文章语言的鉴赏能力。

  (三)总结积累。育品读习惯

  课堂总结

  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常态。教师需对每一堂课进行总结回顾,以主问题贯穿的散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多层次的品悟,对散文的语言以及段落也能有更为细致的了解,但是最终的一切还需要落实到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收获上,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效做一个检测。

  我国开设的语文课程,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养成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于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双生关系,在散文主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重视散文文质兼美的语言风格,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同时也应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写作,能够将文中出现的语言与表现手法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不仅如此,将主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于散文阅读的教学,其最终目标是期望通过教师的长期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够养成主问题品读的习惯,自主地将主问题意识应用于散文阅读中,提高品读散文的水平,而不至于在日后遇到散文的时候依然无从下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实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这样的短期目标,又能达到增加文字积累,提高写作能力,以及培育品读习惯这样的长期目标,无疑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四.结语

  散文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难点所在,同时也是学生阅读的难点所在。将主问题教学策略应用于散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掌握。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散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需要语文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水平的文学修养和解读文本的能力。散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学主问题设计能力,才能在具体的散文教学实践中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提问,走出当前散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做到散文不散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一堂真正的散文课,才能让学生在散文教学中有真正的收获,明白散文的真谛,领略到散文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才会对散文产生兴趣并学会热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主问题意识,养成自主品读散文乃至更多优秀中国文化作品的习惯,能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语文教学通讯,2011(2)

  【2】孙莉.初中散文教学初探U】.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

  【3】詹碧容.语文课堂主问题预设探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