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认知能力培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23
小学数学学科是培养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小学是基础认知能力与数学知识融合的关键时期,基础认知能力是“学”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人基础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认知能力融入的必要性
基础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注意力提高记忆力,记忆力促进观察力,观察力发现问题激发思维力,思维力运转形成创造力,创造力应用于实践并产生兴趣引起注意力。五种能力循环往复、相互关联。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认知能力的培养,运用上述五种能力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克服简单的机械记忆,增强学习数学的体验,激发认知思考的主动性,让数学真正发生。
推荐期刊:《数学教育学报》服务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及高等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确立现代数学教育观,倡导数学教育科学学术争鸣,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反映数学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新成果,发挥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还有《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成“好、中、差”三类,再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能够克服简单的机械记忆。基础认知能力的培养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它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也有很多和数学有关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融合基础认知能力,能够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了解掌握客观世界中事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克服数学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从而不再简单枯燥、单调乏味。
(二)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知识应用与理论学习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在数学学习中融合基础认知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发现、观察、猜测、反思、操作等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较好地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进行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和探究数学,直至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喜爱数学、走进数学。
(三)能够激发认知思考自主性。在数学学习中融合基础认知能力,能够突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激发他们进行自主认知思考,不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而是利用特有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学生在探究中,能够发现新旧现象或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分析推理,善于发现、勤于分析和积极主动思考,充分激发潜能、启发思维。
二、基础认知能力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形而上学学科,在物质世界中并不存在,它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为赋予数学符号的具体意义,进而成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的。基础认知能力与数学学习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小学生在Et常生活中以数学的视角,发现事物、观察事物、记忆事物、思考事物以及进行小创造、小发明,是基础认知能力的映射,是知行合一的实际体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注意力培养。注意力是行动的先导,是记忆力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存在着上课溜号、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足、自我约束力差等现象,导致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加强学生注意力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能够有效解决课堂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取鼓励表扬、组织趣味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最佳状态。在最佳心理状态下进行数学学习,不但能够让他们充分行动起来,而且会有效帮助记忆学习内容,进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记忆力培养。记忆力是对头脑中以往客观事物的内容和经验进行保持、重现、识记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正常进行,数学学习离不开记忆,因为学习的结果就是对新经验的获取,而新经验的保持就需要记忆力。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很多,记忆力的好坏,对学生吸收、积累知识和形成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在成长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探索数学的学习规律和记忆技巧,把握记忆力与数学教学的内在联系,有效帮助学生解决记不牢、记不住以及死记硬背等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观察力培养。观察力是细致人微、系统全面地把握事物脉络的一种信息搜集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将教学重心放在单纯地传授知识上,让观察力培养处于“野生”无人问津的状态,变成了一味地灌输式教育,教育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发现问题须要观察,观察能够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尽可能地为学生们提供观察机会,正确掌握让学生运用数学能力观察的方法,充分认识观察力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出难题的破解方法,打开成长的快速上升通道。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力培养。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归纳、系统概括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问题的产生伴随着思维的产生,它是思维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昨天上课时学生们都很好地掌握了当天所学内容,课堂上回答得也都非常好,而且现场还能举出很多实例,可是,在今天上课时,大部分学生对昨天所学知识就模糊了,个别的甚至全都忘了。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力,让其对所感知的知识再想一想,对所遇到的问题再问一问,让学生在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导引下,持续运转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是运用知识、能力等综合因素产生新思想、发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种动力,是托起中国梦、实现百年梦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创造力是中国大多数学生所缺乏的能力,也是教育改革后希望学生拥有的能力。数学和很多课程一样,考试中绝不会出现同样的题目,而只会是相同的题型,所以学生要完成题目解答,首先需要的就是创造力。没有创造力的学生学不好数学,数学的学习,同样也能反向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作为创造力塑造最佳时期的小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殿堂,而不是禁锢学生创造力的牢笼。
三、基础认知能力培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基础认知能力,须要进行具有差别性、趣味性、生活性的课程设计,确保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进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学,进而增强数学的学习效果。
(一)基础认知能力融入要具有差别性。小学教育的艺术在于使每一名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慢、有的快,但都能在辛勤地努力和付出后,看见自己的进步,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基础认知能力的培养要采取差别对待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精心挑选作业,使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100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9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好比一个孩子只能挑1O桶水就会筋疲力尽,而另外一个孩子挑完30桶水还精力充沛,但你非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去挑30桶水,最终必然受伤。
(二)基础认知能力融入要具有趣味性。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是很难在小学生心底引起共鸣的,是难以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只有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他们才会有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基础认知能力,激发内在驱动力,确保融入的有效性。具有趣味性的课程设计,还能够加强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的运用水平,保证课堂的活跃和热闹,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从心理上更加接受教学内容,确保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目标。
(三)基础认知能力融入要具有生活性。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通过课堂生活情景的营造,带给学生最大的熟悉感,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确保基础认知能力有效地融入课堂。数学学习融合基础认知能力,须要将知识与生活对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开展生活化的数学练习,从而引导小学生关注数学认知与Et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活学活用的学习习惯,让数学发挥更大的意义,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水平,丰富小学数学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