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电子论文 > 正文

电子设备有何可靠性

发布时间:2017-09-06

  随着科技进步,对电子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靠性是衡量电子设备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元器件的角度出发,其可靠性水平决定了整机的可靠程度。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电子产品论文。

电力自动化设备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电子设备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水平质量。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是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可靠性的提升是电子设备更稳定运行的保障。本文对电子设备可靠性进行研究,以指导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关键词】可靠性;可靠度;平均工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

  整机的可靠性程度高低又代表产品的质量优劣,同时也反映出设计师得水平。可靠性贯穿于设计、生产和管理之中,如何提高产品可靠性,使其发挥最佳性能,是一个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用户的最佳使用体检。因此,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升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具备极大挑战的工作,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

  1可靠性定义

  GJB450中对可靠性的定义是:系统、机械设备或零部件,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度在军用标准中也有相关释义,即: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可靠性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2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它定性描述显然是不够充分的,必须要进行量化处理,这样才能精准地描述和比较。可靠性的量化描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平均工作时间(MTTF)和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平均工作时间是指产品在最终失效,或无必要修复时的前面的工作时间或次数,其中包括由于有故障而修复后继续使用的时间或次数。平均无故障时间是指产品从使用开始直到出现故障前得连续工作时间或次数,不包含排除故障后使用的时间或次数。一般来说,电子元器件的平均寿命越长,其产品可靠性越高。但是,可靠性与寿命有关系却又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认为可靠性高,寿命就长,或寿命长其可靠性就肯定高,这都与使用要求有关系。故障率也可以反映可靠性的高低,现实工作中,电子设备的故障率是可以计算获得的。电子元器件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规律,设备故障率就是通过对内含所有元器件的寿命及失效机理分析计算而来,即设备总故障率入P是元器件工作故障率;入b是元器件基本故障率;πe是环境系数;πq是质量系数;πr是电流额定值系数;πa是应用系数;πs是电压应力系数;πc是配置系数;入Pi是第i中元器件的工作故障率;Ni是第i种元器件数量;n为所用元器件的种类数目;入s为系统总故障率。

  3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3.1环境因素

  电子元器件在工作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盐雾、霉菌、气压、海拔高度、大气污染颗粒等都会对电子元器件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使其电气性能下降,甚至损伤元器件,造成故障的发生。

  3.2机械性能结构

  电子产品的机械结构设计要满足使用工况的要求,强烈的机械振动或冲击,会使设备产生机械结构的损伤变形,甚至导致电子元器件的物理损伤或失效,致使电子产品无法正常运行工作。

  3.3电磁环境

  环境中的电磁波无处不在,使电子产品在运行中无时无刻不与空间中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接触。在电磁信号的干扰影响下,电子电路噪声变大,稳定性变差,干扰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设备运行故障,甚至安全性也将会受到威胁。

  3.4组装工艺

  电子产品在生产中组装工艺的不同,使电子元器件的牢固程度、受干扰程度、受环境影响的耐腐蚀程度均有不同的表现,造成的结果是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是参差不齐。因此,选择合理规范的组装工艺是保证产品生产中产品质量和可靠度提升的重要保障。

  4提高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1)确定电子产品的使用工况,确定研发方案、战术技术指标、组装工艺及防护等级等信息。(2)降额设计。将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应力适度降低,低于规定的额定值,从而降低元器件的基本故障率。电子元器件对电应力和温度应力较为敏感,降额设计是降低基本故障率的常用手段,在最佳降额范围内,采取I级、II级、III级降额等级,可实现可靠性提高和成本控制的最优方案。(3)散热设计。首先,在硬件设计上尽可能地提高电能利用率,将发热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减少热阻,降低元器件失效率。采用模块化布局,将功耗件、发热源进行最优化布局,设计合理的散热通道,将热能竟可能地快速排出到外部空间,降低元器件基本故障率,提升设备整体的可靠性。(4)电磁兼容性设计。采用屏蔽手段将干扰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限制自身的电磁信号向外部空间辐射,而影响其他设备。根据使用环境中的干扰源性质、强度、频率等,确定合理的屏蔽手段和屏蔽体,解决电子元器件由于受到电磁干扰而引起的失效或故障率,从而提升整机运行的可靠性。(5)采用成熟度更高的元器件及组装工艺,尽量选用标准间,尤其是在易损易耗件的选择上优先采用标准件。(6)进行冗余设计,使系统具备多种手段来实现同一种功能,尤其在关键技术环节采用此设计。如:并联结构设计,当一个功能模块失效时,并联支路的其它功能模块一样可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工作可靠性。(7)薄弱环节要提高最低可靠度元器件的可靠度,以增强整个系统或模块的可靠度。(8)增设全方位的保护功能,如过载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保护措施,提升产品运行可靠性。(9)进行防振、防冲击的设计,以及在包装、运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提升产品可靠性。

  5综述

  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提高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系统性工作,在选择和控制元器件的品质、合理软硬件电路设计、规范的组装工艺等方面要严格要求和把关。做好电子元器件的品控把关、合理设计、严格要求是提高电子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也就是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科技进步的体现就是产品质量的升级及可靠性能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杨虹.微电子工艺可靠性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2]魏胜利,费敏锐.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研究进展[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9(02):16-22.

  阅读期刊: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自动化设备》(月刊)创刊于1973年,是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主管,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科技期刊,创刊以来一直坚持面向科研、面向制造、面向应用的办刊方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