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作文论文想象与联想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03-01

  本篇小学语文作文论文阐述想象与联想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旬刊)创刊于1981年,由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山西教育报刊社主办。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宣传理论,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是广大教师、教研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研究、探索、交流小学语文教学教材、教法、学法的新平台。

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语文教师应结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而科学的作文教育观: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情感的丰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想象联想;培养途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小学生的作文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想象与联想虽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但大部分学生认为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随意而想,不受任何限制,只要编出一个好的故事就行。这种观点致使他们写出的文章没有广度、深度,不切实际和缺乏新意。这也是他们写不出好作文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力的过程中只注重讲授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方法,只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因而使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不能灵活运用想象和联想。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困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打下想象和联想的基础

  吴克杨在《创造之秘》中精辟地论述:“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这说明人的想象力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从生活、学习、工作体验中,才获得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一个人生活体验越丰富,越深厚,他的意识形态越有创造力,想象力越丰富多彩。这一点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比如一个天生的聋子虽能看见色彩缤纷的世界,但想象不出高山流水韵依依的美妙;一个天生的盲人虽能听到世间万物发出的声音,但想象不出地球上的万物样子。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当他们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才能发挥出合理的想象。因此,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摆脱课本框架的束缚,走出课堂,去体验和感受社会生活,扩大知识面,不断积累生活素材,才能为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可能的必要物质条件。当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还远远不够,还得将感性材料向理性认识转化,才能使想象力不受时空约束。

  为了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老师以郑板桥为例: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酷爱画竹,写出不少有关咏竹的诗。其中有一首代表性之作《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这首诗让后人诵读起来,气势磅礴,刚强有力,并为诗人的品格所折服。细细品赏,不难感受到到诗人写出这样的诗,不是空穴来潮,而是他在生活中对竹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相似联想,禅悟出人生如竹——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若他没有对竹子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深刻的内心体验,是想象不出这样千古绝唱的诗句。所以说,想象力来源客观现实生活。学生从中深受启发,有位学生在《春夜》这篇作文中写到:“……我深深地知道,脚底下有无数绿色的生命在萌发,在颤动着……”没有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学生也不会写出这样真情实感的语句来。

  (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亚历斯·奥斯本博士花大半生的时间,从事于人类创造力的研究,在《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这本书中有一句宣言式的总结:“强大的美国来自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跟美国人从小对阅读的重视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想象力和创造力同人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要使想象和联想丰富、深远,人的大脑必须贮有丰富的知识信息,才能有效地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如吴承恩、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等,他们之所以有惊人的想象力,同他们具有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他们终身学习的结果。

  总书记强调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他率先垂范,将读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条件。比如: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学生凭借书中的描述,可以想象出鲁滨孙孤身一人在荒岛中是多么孤单寂寞,又是多么惊险,他能在荒岛中生存28年后获救完全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以此为例,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也流落荒岛会怎么样?学生就不会无所适从,而是会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可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每个人的真、善、美鉴别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拓展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力

  鲁班发明锯子,怀丙和尚捞铁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一切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他们认真思考,善于思考。正如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难得有人一年会思考二三次以上,我则因一星期思考一两次博得了国际声誉。”由此可知思考的重要性。

  思考是开发人的智力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客观存在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无常,要认识它们的发展规律,并能为我所用,就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从而产生生动的想象;不善于思考,或懒于思考的人是难以点燃想象之火的。从某种意义来说,思考是想象的引爆器。李白看到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联想到“疑是银河落九天”,要是不善于思考,即使看到了再壮观的瀑布也不会有感而发;曹植如果不善于思考,不会由“萁在釜下燃” 联想到“豆在釜中泣”,接着创作出令天地都感动的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它已成为人们劝诫世间人要重视亲情,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伦理道德用语;陈慧英若不善于思考也不会由梅花联想到老一代华侨漂泊他乡那种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牛顿若不善于思考就不会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牛顿定律。诸如此类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展开多维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四)培养学生情感的丰富性,活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叶圣陶关于写作有一句名言:“所以抒写感情并不在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竟可以一个也不用,自有别的办法收到抒写感情的效果。如果你把引起你感情的缘由和经过写出来,无论外界的事物或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的写出来,这就抒写了感情了。别人看了你的文章,虽然不曾接触过那些事物,发生那样变化,可使由文章的媒介,却像接触过了,发生过了,结果自然来了感动。”从这可以看出,写作的情感是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必要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情感因素都会刺激大脑皮层,由此引发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与联想,才使作家创作出如《红楼梦》里那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二钗人物来。如果一个作家与世隔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没有情感投入,想象力是很难调动起来的,就没有办法写出令人感动的作品。因而,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力,应从培养细腻敏锐的情感人手,才能写出情真意浓的文章。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为少年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