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国家级中医药期刊浅析小儿湿疹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15

  小儿湿疹指的是变态反应的皮肤病,一般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敏性皮肤,主要与我们的吃的东西,皮肤碰的物体有关,湿疹的孩子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皮疹,孩子的皮肤变得很不光滑,小编推荐一篇关于小儿湿疹的医学论文。

  【摘要】 小儿湿疹有别于成人湿疹,用药力求柔润平和。风药除具有祛风、息风之功外,尚有疏邪外出、开郁畅气、助气行血、通阳胜湿、走窜通络和引经报使的作用,故治疗小儿湿疹风药必不可少。

  【关键词】 风药;小儿湿疹

医学论文发表价格

  小儿湿疹临床诊治有别于成人湿疹,成人湿疹动辄苦寒清热燥湿,或峻攻,或纯补,而与小儿则不相宜。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阳气柔弱、阴津未充、气血未盛,因此小儿湿疹用药戒峻攻呆补,慎燥烈苦寒,力求柔润平和。笔者认为,治疗小儿湿疹风药必不可少。所谓风药是指功能上可祛除、疏散外风或平息、搜剔内风,主要用于治疗风证的一类药物。风药在药物学中并未专列条目,而是按功效散见于相关章节中。笔者临证体会到风药除具有祛风、息风之功能外,尚有疏邪外出、开郁畅气、助气行血、通阳胜湿、走窜通络和引经报使的作用。

  1疏邪外出

  风药多具辛味,性能发散透泄,使各种入侵肌表之邪从表而散,从汗而泄,故风药不仅祛风亦兼清热、祛湿等。风、湿、热是小儿湿疹的主要外来致病因素,“风为百病之长”,易与湿、热诸邪相合而致湿疹发生。临证时,应根据风、湿、热程度的轻重和皮损特点进行辨证论治。风胜者,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皮损以粟状丘疹为主,发无定处,瘙痒剧烈,治以辛凉散风为主,用消风散加减,常选用牛蒡子、浮萍、薄荷、苍耳子、菊花、僵蚕等风药。热胜者,热为阳邪,故皮损红赤焮热、斑丘疹、化脓肿痛、全身发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银翘散系列风药加减时,常酌加牡丹皮、生地黄、紫草、绿豆衣、生石膏、知母等,以助凉血散风止痒之功。湿胜者,湿性重浊、黏滞,故皮损表现为水疱累累、水肿、糜烂、渗液、结痂,浸淫漫延,迁延难愈,治以芳香化湿为大法,但因风药性燥胜湿,故祛湿时常用一些祛风胜湿药,如羌活、独活、防风、防己、萆薢、苍术、地肤子、威灵仙、苍耳子等。

  2开郁畅气

  风药以“风升生”归类,味薄气轻,其性轻扬升散,犹如春气之生发,具有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的作用。湿邪容易阻遏气机,小儿湿疹多由“湿因气而不化,气因湿而不行”所致。只要气机升降协调舒转,则诸脏之气皆顺,水湿即可循经正常运行,此即“气化湿亦化”。且风药对气机的调节不同于一般理气药,其以升散、达表为主,善于畅通由下而上、由里达表的气机,因而最能启发小儿少阳春气生发之性,引提小儿升发之气,资助清阳之气升腾。笔者常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加柴胡、薄荷、川芎、羌活等化裁调畅气机,轻宣透解郁闭之湿邪,使肺气得宣、肝气得疏、脾气得升,从而使三焦气机得以通畅,则引起小儿湿疹之主要病邪——湿邪随之而消,气化湿化,气行病愈。

  3助气行血

  小儿湿疹的病机总以各种病因导致气血淤滞、经络阻塞为主,故对于小儿湿疹的治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调理气血,气血通行、经脉通利,则病邪自无可容之地。风药之辛散升浮、遂肝木曲直之性,行而不滞、散而不郁使气血畅行,是由风药善于畅达阳气、活跃血行、通利血脉之特性所决定。临床常用的川芎、羌活、白芷、防风、桂枝、蒿本、威灵仙等风药具有辛、散、窜、透、动等多种特性,既能祛风散邪,又能助气行血;既能防血因邪侵而滞,又能使邪因血行而灭。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4通阳胜湿

  小儿湿疹虽以风、湿、热相合浸淫肌肤而成,但以“湿盛”为关键。湿为阴霾之邪,其性黏腻,最易郁遏阳气。湿为阴邪,非阳不运,非温不行。自当用辛热药温通阳气为主,配合适当的利湿药,达到通阳以化水湿的目的。风药多具通阳之性,能通达阳气,振奋气化以胜湿。尤其一些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小儿湿疹多属寒湿证,湿因抑气而不化,困阻内滞,寒易伤阳,阳气渐耗,肾失温煦之职,不能司三焦之气化。此类小儿湿疹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常见症状:肛门、阴囊、双下肢皮疹增厚、浸润,表面粗糙,覆盖糠秕状鳞屑,或因搔破而结痂,部分呈苔藓样变,伴见怯寒肢冷、小便不利、足跗浮肿,舌质暗红、苔薄白微腻,脉濡沉细。此类湿疹症状虽表现在皮肤,但其病根内联脏腑,究其病理实为卫气内陷而营血寒湿不能外透为患。盖阳气内虚致卫不外发,阴寒内盛致营郁不达,卫陷营郁则成寒湿顽疹。然湿归于脾,寒司于肾,脾肾阳虚不能温化内外寒湿,寒湿郁滞经络肌表,卫气内虚无力温营透邪外出,此乃形成顽固性小儿湿疹缠绵不愈之关键所在。治以通阳化气利湿为重。常用升麻、柴胡、羌活、防风、独活、桂枝等风药配入真武汤、五苓散、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化气行水,渗利湿邪,犹如日照当空,则阴霾自散。

  5走窜通络

  湿疹除了与外风有关外,也常与内风有密切关系。对顽固难愈的慢性湿疹病机关键在血分内伏热毒、病久入络,日久阴血暗耗、络脉淤滞,内虚生风。此类患儿表现为皮肤粗糙,甚则肌肤甲错,大量脱屑,瘙痒剧烈,日久不愈。自觉手足心发热,烦渴低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治疗须在滋阴养血、除湿润燥的基础上加用虫类搜剔、通络、透邪,如全蝎、蜈蚣、僵蚕、地龙、乌梢蛇之类迅走诸灵风药,最能搜拔深窜于气血中之病邪,解除阻滞于络脉中之淤滞,以松透病根。

  6引经报使

  风药辛窜善行,走而不守,最宜作引经之用,以引药气直达病所。风药引经治疗小儿湿疹,以引药上行、引药达表及循经用药最为常用。

  人体上位包括头面、颈项及上肢,按照经络循行图分析,生理状态的人体应为上肢上举,而非下垂,故纳入上部。风性向上,易袭阳位。而风药多轻清上扬,“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及”。笔者治疗小儿上部湿疹多以防风、升麻、羌活、牛蒡子、白芷、蝉蜕、菊花、桑枝等为主药。其升发阳气之功,既能引营卫气血畅行于上部经脉,又能使其他药物凭风药之力上行而发挥治疗作用。

  太阳主一身之表,若太阳经气不利,肌表闭塞,清阳之气不能向外透达至肌表,则湿浊之气聚于肌表易成湿疹。风药辛散、宣通之性具有开启玄府腠理、疏通经络窍道之功。故小儿湿疹遣方用药时少使1~2味透表之风药,引药达表,则湿疹易愈。如麻黄、升麻、柴胡、荆芥、桂枝等风药皆取透达肌表、开郁启闭,以领清阳之气趋表走外,通腠祛湿。

  由于湿疹所发生的部位和经络的不同,须结合经络所主的一定部位而循经选用风药引经报使,从而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如太阳经用藁本、羌活;阳明经用升麻、葛根、白芷;少阳经用柴胡;太阴经用桂枝、升麻;厥阴经用柴胡、川芎;少阴经用独活、细辛。

  小编推荐优秀医学期刊 《国际中医中药》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医学系列杂志之一,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连续两届荣获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1996)、北大核心期刊(199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