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核心期刊浅析戏仿在影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6-03
影视现在已经是人们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部门,电影院是小情侣很好的约会场所,在一系列的影片中选择看哪儿部影片,目前很多导演把作品的注意力转移到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剧本上,进行翻拍,给人们塑造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摘要:面对影视市场中对剧本越来越严格的审核要求,新颖、经典、通俗以及社会主旋律成为新一代剧本的必备条件。许多导演将目光重新定位到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经典作品上,借用经典名著为基础,运用戏仿的表现法,加入全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创作出全新的影视作品。也借此使观众在新的作品与原著的对比中产生差异,达到调侃甚至嘲的目的。戏仿在当前影视与文学作品中大量的运用,正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体现。使新的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深刻,表达感情更丰富,更容易与观众和读者产生共鸣。
关键词:剧本;借用;对比;二次创作;无厘头;现代主义 文学期刊
近年来,随着世界电影行业的高速发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成为新一代影视人的新课题。作为一部影视作品灵魂的剧本则成为了创作者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而在创作中以原著为基础的戏仿手法的应用,无疑使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凭借着这些经典名著成为观众的宠儿。戏仿,又称谐仿,指创作者在自己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借以达到新的感情效果。而这种新的情感是通过新作品与原著的对比差异产生的,其优势在于既易于观众对于新剧本的接受程度,也更容易在对比中把握导演所要表现的新的情感与旋律。
一、戏仿在影视作品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
戏仿创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一部观众耳熟能详的原作品。我国众多的经典名著与传说故事无疑为戏仿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生长发展的土壤。纵观我国影坛,不难发现在很多的作品中我们都会找到似曾相识却又完全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戏仿的魅力。举例来说, 《西游记》原著不仅思想内容深刻,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也是其成为众多导演青睐的原因, 而众多以 《西游记》为源本的影视作品中,最成功的莫过《大话西游》系列电影。这一系列电影不仅将周星驰推向了后现代主义喜剧大师的位置,更推动了“无厘头”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大话西游》以《西游记》为创作蓝本,在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发展上大胆创新,完全颠覆了经典。孙悟空在《大话西游》中成为了草寇,逍遥自己、乐不思蜀,在影片的开始他不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当他逐渐明白自己的宿命时选择的逃避也颠覆了原著在观众心中塑造的孙悟空形象。而当他选择放弃七情六欲、爱恨悲欢时,他成为了英雄,但是却失去了紫霞,这也告诉人们英雄是有代价的,而失去的有时会比得到的更多。除去大话的外衣下的内核, 《大话西游》告诉人们的是生命不得不承受的重量,它是精心设计的人生寓言,关于人生、得失、梦想与宿命。
戏仿性文学的一大景观也正是语言戏仿的应用。而这也是现代主义的精髓所在,当其运用在影视语言后,那种诙谐、戏谑的调侃,更是让观众忍俊不禁。影片的台词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以展现当前社会人们心中一去不复返的“童言无忌” 。
二、戏仿手法应用在影视作品中的优势
戏仿与其他影视创造手法相对比,其优势在于以观众耳熟能
详的传说或故事为创作蓝本,又与原本不同,既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达到了共鸣,又有新的创作内容吸引观众。在经典与创新的完美融合中,赋予影视作品新的内涵。戏仿的作品诞生后, 其否定意义也逐渐展现出来。 时间在变、思维在变、观念在变、文化在变,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的理解肯定大相径庭,而这也成为影视市场中越来越多戏仿作品催生的原因。因为我们要拍摄符合时代主流思想的影片,而作为一种写作形式的形式戏仿,也正与当前时代的主旋律相吻合,展现了整个时代的欲望。
再以周星驰电影为例,1993 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正上映,面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编剧运用戏仿的手法大胆进行创作,角色还是传说中的角色,主题还是原著的主题,但整个故事发展情节已经看不出原著的痕迹。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应用周星驰招牌似的无厘头搞笑方式配合以戏仿的手法,将影片定位于喜剧片,影片中经典的台词、演员的夸张表演,更是整部影片成为一部难以超越的经典。在影片中,导演通过喜剧元素传达着自己的思想。例如,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度,刚进华府时唐伯虎只是下等奴隶,每天都要像狗一样的跑步,而表现这一段时却运用轻松愉快的音乐,与所表达内涵形成鲜明对比;华府的两位少爷则代表着领导阶层, 在此导演抨击上层永远正确的世俗思维, 即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与影片台词“你们两个都是低能儿” 。不过是一个文雅一个通俗而已,而一语道破天机的唐伯虎却成为了两位少爷的崇拜对象,这也是刻意的一种讽刺。这些影片思想内涵的体现也正是通过戏仿的二次创作手法体现出来的,暗藏在影片中,使观众看完后得以深思,增加了整部影片的思想内涵及可看性。
三、后现代语境下戏仿的“狂欢”
在文本策略上讲,戏仿就是世俗化与狂欢化。通俗的说,戏仿作品与源本正是一组反义词,生与死、明与暗、肯定与否定、认可与斥责等等,也正是这样正反同体的诙谐,使得戏仿的作品既是欢快狂喜的,却也冷嘲热讽;既肯定又否定,再生与毁灭相辅相成。也正是这样的对比,使戏仿的手法不论在影视还是文学作品上的应用都越来越宽泛,形成当代影视文学中突出的特征。综上所述,戏仿在当前影视与文学作品中大量的运用,正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的体现。使新的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更深刻,表达感情更丰富,更容易与观众和读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戴维·洛奇.《〈小世界〉导言》.见洛奇《小世界》.罗贻荣译,重庆出版社,1992.
[2]参见陈永国.《互文性》.《外国文学》,2003.
[3]罗吉·福勒,袁德成译.《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M.巴赫金,佟景韩译.《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唐纳德·巴赛尔姆,虞建华译.《白雪公主后传》.《外国文艺》,2003.
小编推荐优秀文学期刊 《电影文学》中文核心期刊征稿
《电影文学》创刊于1958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旗下的刊物之一。创刊近50年来,依托长影的人才资源与品牌优势,发表了大量的影视文学剧本及影视学术作品,在全国广有影响。邮发代号:12-8。本刊立足电影电视的理论研究,关注导演表演的创作思潮,拓展学术争鸣的文化视野,探究艺术流派的价值取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掘优秀作品,扶植影视文学新人,研究电影创作理论,总结艺术创作经验,传播海内外影视发展信息,为中国电影多出精品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