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论文浅析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15-05-30
甘精胰岛素类具有长效作用,应该每天一次在固定的时间皮下注射给药,为无色澄明液体。 甘精胰岛素为无色澄清溶液。
[摘要] 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效果相当,从经济学角度,可优先考虑甘精胰岛素。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2型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糖尿病的早发现率和早治疗率明显上升[1,2]。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该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4]。治疗上,除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自我监测和运动锻炼外,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五大要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6]。在临床上,药物治疗糖尿病方案众多,疗效间尚存在一定差异[7,8]。本文分别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条件:①患者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和体征;②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糖尿病;③患者有胰岛素使用指征; ④患者无听力、智力、言语交流沟通障碍,与医务人员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⑤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在开展本研究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使用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②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分裂样精神病等重型精神疾病,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③患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或无法坚持为期3个月的随访。随机将本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 40~75岁,平均(61.72±15.85)岁;病程 6个月~20年,平均(10.72±9.16)年。实验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0~76岁,平均(62.31±16.22)岁;病程1~21年,平均(11.27±10.0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和自我监测。对照组采用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20091)治疗,早晚餐前15 min皮下注射,给药初始剂量为12 U/d,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早晚胰岛素用量,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甘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50051)治疗,给药初始剂量为12 U/d,早或晚给药1次,格列喹酮30 mg(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310)。根据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前餐后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统计分析。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达到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x±s)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60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1.67%,实验组60例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9,10]。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4]。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该病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但是,关于该病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不同治疗方案间临床疗效尚存在一定差异[7,8]。本研究分别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都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可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甘精胰岛素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经济实惠,尤其是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值得推广应用。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末梢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其在体内的浓度分布同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曲线大致相同,不会形成明显的药物峰浓度,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药物有效浓度持久而且作用平稳,从而产生得到预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11];②第二代短效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能够刺激胰岛素迅速双向释放,该药物因半衰期较长故能够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增强分泌糖负荷后早相胰岛素,在患者糖摄入后能够早期促进分泌胰岛素,发挥有效的降糖作用[12];③格列喹酮能够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能够促进分泌内源性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形成互补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降糖效果[13,14]。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在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效果相当,但是,从经济学角度,应优先考虑甘精胰岛素,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Sartorius N,Cimino L. The co-occurrence of diabetes and depression: an example of the worldwide epidemic of comorbidity of mental and physical illness[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12,41(10):430-431.
[2] Gundtoft PH,Kristensen AK,Gulaksen BA,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ymptoms is low[J]. Dan Med J,2013,60(10):A4705.
[3] Petersen AB,Knop FK,Christensen M. Lixisena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 Drugs Today (Barc),2013,49(9):537-553.
[4] Canivell S,Ruano EG,Sisó-Almirall A,et al. 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receptor methylation in newly diagnosed, drug-na ve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A case-control study[J]. PLoS One,2013,8(9): 75474.
[5] Gao D,Ning N,Wang C,et al. Dairy products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3,8(9): 73965.
[6] Ajala O,English P,Pinkney J.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ifferent dietary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J]. Am J Clin Nutr,2013,97(3):505-516.
小编推荐优秀医学期刊 《中华疾病控制》核心医学征稿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原名《疾病控制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主管、安徽医科大学主办、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协办的医学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同时被列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以光盘版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