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见刊的农业论文浅析大豆高产栽培
发布时间:2015-05-18
【摘 要】总结了绥中县油菜复种大豆种植模式,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油菜、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大豆;复种;栽培技术 农业期刊
绥中县地处辽西走廊,繁殖油菜籽已有多年的历史,曾占据过全国2/3市场。但由于马铃薯等高投入、高产出的前茬作物不断推广,油菜籽面积受到冲击,由过去的小户连片种植转向农场、种植大户的大面积种植。前茬油菜、下茬大豆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种植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油菜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宜选择生育期较短、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四九、油青等。
1.2选地整地
种植油菜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良好、杂草较少的地块。一般整地在晚秋进行,先旋耕打碎前茬作物根茬及残留物,然后平整耙压,春季土壤开化后播种;也可以在春季旋耕、播种一起进行[1]。
1.3播种
油菜是较抗寒作物,经过早春低温有利于其完成春化阶段,顺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因此,在3月中下旬即可以播种,最迟不能超过4月5日。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均采用机器播种,即做畦播种施肥一次完成。每台机器每天播种5.33~6.67hm2,施复合肥337.5~375.0kg/hm2。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原则,畦宽135~175cm,幅距15~20cm,幅宽10cm,每畦播6行。用种子6.0~7.5kg/hm2(播种时按种子量对小米750~1 500g/hm2,做到播匀播细。
1.4田间管理
由于春季干旱,因而水分管理是关键。播种后10~15d,小苗出土,此时若干旱,应适当进行1次喷灌,以利保全苗。5月1日左右,幼苗达2~3片叶时,应及时结合除草定苗。5月10日左右,油菜始见花。此时应随灌水追施尿素,施262.5~300.0kg/hm2,水要浇透。如天气特别干旱,还应适当浇水,保证果实饱满度。
1.5病虫害防治
油菜害虫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及小菜蛾等。蚜虫始防期应在窝子密时,用吡虫啉喷雾防治;美洲斑潜蝇及小菜蛾发现成虫即开始防治,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花期水分供应充足是油菜籽高产的关键,因而应保证田间土壤潮湿为度,一般需浇水1~2次[2]。结实期病虫害防治仍是管理重点,特别是小菜蛾幼虫,如防治不及时,会啃食幼嫩果荚,造成瘪粒或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
1.6及时收获
6月下旬至7月初,油菜进入收获期。收获适期以菜荚变黄、籽粒变红褐时开始,及时抢收,力争1~2d内收割完毕。然后就地晾晒2~3d,完成后熟,及时脱粒。再把籽粒拉到晾晒场摊平晾晒1~2d后,筛选、装袋入库。同时把秸秆就地焚烧或拉出地外,马上翻地,抢时播种大豆。
2大豆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宜选择高产、生育期中等的大豆品种,如铁丰29、开交8157等。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病粒(粒上有花纹、斑驳和异形粒)、虫食粒、破损粒、青粒、透明粒和杂质,选用包衣种子。
2.2播种
夏播大豆由于分枝力较差,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行距在40~45cm,株距5~6cm,单粒条播,用种90.0~97.5kg/hm2,随播种深施复合肥75.0~112.5kg/hm2,保证种肥隔离。此时正值雨季来临,播种覆土不能太厚,以1~2cm为宜;镇压不能太重。播种至出苗前喷施除草剂封闭杂草。
2.3苗后管理
播种后5~6d,苗基本出齐,应及时查田补苗。补苗的豆种应浸种,以利提前出苗。间苗时间掌握在大豆幼苗长出2片对生单叶后进行、间苗时疏密、去弱苗、病苗、留壮苗。缺苗断垄处留双苗。间苗后结合除草中耕松土、破除土表板结。全生育期至少中耕松土3次、同时向根部壅土、逐渐培成垄。夏播大豆从开花到灌浆期叶面喷施3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或交替喷施2g/kg尿素溶液。9月中下旬大豆进入鼓粒灌浆期,如遇干旱天气,应适当浇水。
2.4病虫害防治
播前每100kg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g对水2kg拌种,可预防根腐病;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幼苗出土后真叶刚展开时,如发现花叶病毒,要及时拔除,同时用20%盐酸吗啉双胍·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花荚期用4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豆荚螟、食心虫等。整个生育期注意蚜虫及造桥虫的防治[4]。
2.5适时收获
夏播大豆完全成熟期应在10月中旬左右。在大豆粒归圆后应及时收割。晾晒3~4d后脱粒,在晾晒场晾晒1~2d,装袋入库。晾晒时要摊平,铺匀。同时每隔1~2h,翻动1次。
3参考文献
[1] 冯玉珍,杜景珍.油菜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7(12):22-23.
[2] 郑益生.稻板田直播油菜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173.
[3] 柴武高,段志山,吴海燕.河西沿山冷凉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9(2):48-49.
[4] 方庆旭,郭永萍,包宗武,等.包头地区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