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浅析广西瑶民的地理分布
发布时间:2015-05-04
【摘要】民国时期广西瑶民总量仍是个谜,现有各种统计数来源不一,甚至相互矛盾。首先,1934年广西省统计局初次公布了全省约有5万瑶民散布在三十四县,其中半数瑶民聚集于大瑶山。此后,随着调查资料的增多,官方和学者逐渐认为广西有20余万瑶民散布约六十县,但不同资料关于各县瑶民的数量仍有较大差异,令人难以取舍。本文选取较为可信的调查资料,利用均值还原的方法,试图复原民国时期广西各地的瑶民数。
【关键词】民国;瑶民数;分布
关于瑶人分布的研究一般都以某个朝代为中心,论述当时瑶人在相关地区的分布情况,例如:李默的《宋元广西瑶族分布考略》、《明代广东瑶族的分布》及吴永章的《清代广西瑶族分布述略》等。而民国时期瑶民分布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仅有的《广西通志·民族志》也只罗列广西少数民族的总量及其比例的增减,并未论述各地瑶民分布的情况,而且缺乏对数据的考证。本文从民国前期官方和学者难以调查各地瑶民的情况出发,再分析人们如何摆脱1934年对瑶民分布的局限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四个民国后期的统计资料,选取较为可信的《广西统计年报》瑶民数及刘介调整的瑶民数,并用均值还原的方法复原各区县的瑶民数,以求证于方家。
一、调查的难度
在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记载各地瑶民聚落分布情况后,广西地区一直缺少全省瑶民分布的资料。直到1933年,广西省教育厅才开始调查各地苗瑶族的社会状况。这期间,该问题一直困扰着官方及相关学者,具体原因有两点:
首先,多数瑶民都生活在各县的偏远山区。例如:吴彦文认为瑶、苗等群体:“大都在深山穷谷,从地理环境说,那儿有的是峻极于天的岗峦,崎岖蜿蜒的鸟道。邃密的林菁,逼人的岚瘴。”与吴彦文类似,莫一庸和张先辰也是从瑶民所处环境去认识他们。而王泽民更具体地提到瑶民受制于山地环境,他们:“除了买卖东西之外,轻易不到山外边来……侄子是常常住在徭山里的”。他们主要分布在相关县的山区:“比较著称者,如桂平、平南、蒙山、修仁、荔浦、象县、武宣七县问的大藤山,三江、龙胜、罗城、融县、西隆、都安、凌云、南丹、东兰、平治、宜山、忻城、隆山、镇结、贺县、兴安、全县、义宁等县山地。”总体而言,这些人群最明显特征就是僻处山区,且受制于闭塞环境的落后群体。正因为如此,陈正祥将未同化的瑶、苗、僮等统称为山地居民。
其次,民国前期,广西政局长期不稳定,缺乏有组织的调查机构。这些山地居民遍布广西数十县,任何个人或学术团体都难以完成全省的调查。有感于此,1930年闭元璋曾断言:“关于蛮族的人口,向来没有真确的统计,欲知道他们的确实数目这是不可能的。”后来,1936年周瑞荃还认为:“去调查瑶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散居于各边界处的山地上面”。甚至,杨永凡明确提到:“散布在广西境内的原始民族:包括苗瑶侗僮,分布的地区占几县,及人口总数几多,向来(1932年以前)不曾有过可靠的统计”。因此,一方面,瑶民居住在偏远山区,调查的难度非常大;另一方面,官方没有相应的调查机构。
二、局限的认识
在广西政局稳定之前,全省瑶民总量都为简单的调查和估计。从1933年起,教育厅为发展苗瑶民的教育,才开始调查各县苗瑶族的社会状况。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教育厅共收到四十四县汇报的苗瑶族情况,接着在当年就将有些县的调查结果公布于《广西教育行政月刊》。例如:忻城、昭平、镇边、百寿、三江、凤山、融县、苍梧、象县、全县、恩阳、兴安、罗城等县。随后,统计局还根据这次调查推测全省约有5万瑶民散布于三十四县,其中2.5万瑶民聚集在大瑶山。此后,这个估计一直都被官方和诸多学者引用。本节将论述官方和学者如何逐渐摆脱这些局限认识:即瑶民聚居大瑶山、瑶民散布三十余县及全省约有5万瑶民等。
(一)并非聚居大瑶山
在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将浔州府、平乐府及柳州府交界的统治空白区标记为瑶山(即大瑶山)后,官方和诸多学者都认为广西瑶民主要分布在大瑶山地区。正如刘介所言:“此(瑶)族在吾桂省,以历史言之,较各族为最古。其散播地点,几乎遍于省境……大藤瑶尤为瑶族之大本营”。而官方组织的广西省农村调查,也提到:“中部一大方块(大瑶山)则为瑶民之居住地,遍地皆山,至今犹未划分区界”。甚至,1932年《广西公路路线图》称此处为“群瑶地方”。
当时研究者普遍认为瑶民最多的地区为大瑶山,不过各自对当地的瑶民数说法不一。例如:闭元璋认为:“据最近的估计,居于桂平北境之瑶山者约有瑶人六七千人。”庞新民在参加瑶山调查后,估计当地有万余瑶民。唐兆民在深入瑶山调查后,认为全山约有一万七千多瑶民。钟济新在《广西瑶山见闻记》中,提到大瑶山地区共有瑶民万余人,“其五种瑶之户口估计约二千余户口,人口约万余人左右。”而王泽民也认为:这里的瑶民分为五种:“叫做正傜、寨傜、花篮傜、板傜、山子傜……合起来共有一万多人。”
在各种估计数面前,省府依然不清楚当地瑶民数,而且1933年“各县苗瑶族社会状况调查”并未调查各地的瑶民数。因此,统计局的《广西年鉴(第一回)》(以下简称《第一回》)只好根据瑶酋李荣保的估计,推测大瑶山约有2.5万瑶民,甚至还认为大瑶山是瑶民最多的地区。此后。《广西年鉴(第二回)》(以下简称《第二回》)、杨永凡及万光汉等都延续《第一回》的观点。甚至,在吴彦文汇总各县瑶民数后,数据已显示大瑶山地区的瑶民数并不比桂东北和桂西北多,但是他并没摆脱“瑶人主要分布在大瑶山”的观念。此后,张先辰依然认为“瑶人主要分布在大瑶山”。晚至1946年,陈正祥还认为瑶人主要聚居在大瑶山。
直到《广西年鉴(第三回)》(以下简称《第三回》)重新汇总各县瑶民数后,统计部门首先认为大瑶山并非瑶民的主要聚居地,当中提到:“徭族分布于东北及西北各县,其中以义宁、兴安、全县、灌阳、修仁、贺县、宜山、南丹、东兰、都安、平治、田东、万冈、凌云为最多”。此后,1947年《广西统计年报》更进一步地统计出了全省各地五十五县瑶民的具体数量。其中,大瑶山地区的桂平、平南、蒙山、修仁、荔浦、象县、武宣等七县瑶民数(33633人)只占全省瑶民总数(206546人)的16.3%。因此,大瑶山地区的瑶民所占比例并不高,“瑶民聚居大瑶山”的观念也与现状不符。
(二)超越30余县
在1934年《第一回》之前,除普遍认为大瑶山地区有瑶民外,各界对其他区县“有无瑶民”的争议很大。根据教育厅的各县(苗瑶族)调查报告,《第一回》认为广西全省共四十四县有原始民族,并首次估计全省共三十四县有瑶民,但同时也矛盾地列举了瑶民在三十七县的分布情况。与此同时,《广西各县概况》在介绍各县语言概况中,还提到三十六县有瑶民。引本小节将论述随后的语言调查如何摆脱三十余县瑶民的局限估计。
1934年,省统计局在进行全省农村经济调查后,确认瑶话散布六十一县,明显超过此前三十余县的观点。相对于苗瑶族社会状况的局部调查,语言调查比较容易确定某地有无说瑶话的人群,进而确定有无瑶民。此前,刘介也提过全省瑶话的分布情况,并将瑶话分布当作瑶民分布,但其数据来源不清楚。而《第二回》依据各县农村经济调查,正式用瑶话分布取代《第一回》的瑶民分布,如表1所示:
表l瑶话的分布情况据广西省政府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6年5月,第161-164页制作而成。此外,省辖九区主要依据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统计年报》,1947年,第37页,及莫一庸等《广西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印行,1947年,第60-68页。
由表1可知,北部有瑶话人群的县比较普遍,而南部比较稀少。首先,瑶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为桂东北及桂西北。在第一区和第八区的二十二县中,仅百寿县无瑶话人群。与桂东北类似,桂西北(第五区)除乐业县外,其余十县均有瑶话人群。其次,桂北的第二区很多县都有瑶话人群,但内部南北差别明显。在该区的十九县中,除南部的柳城、柳江、中渡、雒容、来宾及迁江等六县外,其余北部十三县都有瑶话人群。第三,桂南的第四区南北差别明显。其中南部的邕宁、横县、永淳、绥渌、隆安、同正、扶南、宾阳、上林、武鸣等县均无瑶话人群,而该区北部的都安、隆山、平治、那马、果德等县都有瑶话人群。第四,桂东南很少瑶话人群。在第三区和第九区的十三县中,除北部的平南、桂平及苍梧县外,南部十县均无瑶话人群。
瑶话分布虽能确定某地有无瑶人,并取代三十余县瑶民的估计,但仅记载“有无瑶话”的语言调查无法获知各地瑶民的数量。此后,在《第三回》的特种民族分布巾,统计部门进一步补充了各县瑶民的具体数量。
(三)从5万到20余万
在《第一回》之前,广西瑶民总数一直都含糊不清。例如:闭元璋估计广西瑶民总数少于3万,而德国学者HansWist在《华南瑶族》中,综合1931年之前的各家调查,推测广西瑶族有46000人。1934年,《第一回》根据四十四县汇报的《苗瑶社会状况调查表》,估计广西瑶民约有5万。随后,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的农村调查队也认为广西约有五万瑶民,而万光汉更是直接转述《第一回》的瑶人分布情况。当时,广西共有5万瑶民逐渐被各界所接受。
此外,这期间有些研究者认为瑶民总数有几十万,但均为主观估计,并非实地调查。例如:周瑞荃认为全省有50万瑶民,陶保桓认为几十万瑶民,唐兆民认为40余万瑶民。具体周瑞荃提到:“据调查所得,全省共有五十万之众,不过在实际上来说,去调查瑶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是因为他们都是散居于各边界处的山地上面,向来有事未完粮纳税,不肯服从政令的国民,五十万这个数,未必十分准确,也许还要多些,或者少些,都不一定”。陶保桓也认为:“广西境内差不多全被五岭和苗岭等山脉盘踞,在这些山脉所绵延的地方,都有苗瑶民族,占整个广西一半以上的县份,他们的人口多少,现在虽然没有正确的统计,至少有几十万以上,是可以说的”。
在差距极大的各种估计数面前,《第二回》放弃了《第一回》的各县瑶民分布概况,并用各县瑶话分布取代瑶民分布。此时,统计局虽然仍认为广西有五万瑶民,但已意识到自己公布的数据并不准确。而且从1931年起,省政府已着手调查和收集各地苗瑶等族群的户口及人口情况。基于这些资料,吴彦文首次罗列出多数县的瑶民数,而刘介开始认为广西有20余万瑶民,他提到:瑶人“约为二十余万……傜族分布五十余县。”此后,邱昌渭、莫一庸及张先辰等人也认为广西瑶民总数为20余万。例如:张先辰提到“特族人口数目,尚乏精确数字,据历年调查所得约数估计……(瑶族)约二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