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刊之古籍版式在当代书籍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4-24
【内容摘要】文章以古籍版式的历史脉络为开端,总结出周空、竖向排版和小元素的运用三个古籍版式特点,并介绍它们在当代书籍版式中的演变和运用。得出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并结合现代设计理论才能立足于世界。
【关键词】古籍版式 竖排 留白 元素 论文多少钱
一、我国古籍的发展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书籍发展更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商代的简册书籍是已知最早的书籍,距今3000多年。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厚重的简册已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于是战国后期帛书开始出现。从出土的帛书上看,汉代的帛书版式上已出现界格栏线。界行的形态模仿的是竹简之间形成的间隙,分为丝线织的和笔画两种,后人称黑色为“乌丝栏”,红色为“朱丝栏”。简册上下编绳形成的两条细线,演变成帛书中的边栏。这样的演变不仅是形式上的借鉴,更有利于书写整齐。
汉代在帛书发展的同时,纸的发明和改良促使了卷轴装的出现。卷轴装经历从抄本书到印本书的过渡,版式上出现天头、地角的留白,保留了界行栏线,有了首行缩进的格式和图画的穿插。
从卷轴装演变到旋风装,人们开始慢慢有了“页”的概念,同时形成了版式周空的特点。到唐代的经折装,版式更加规范,已形成完整的边框,左右有单或双栏边框,上下有文武线。这对之后出现的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中国古代印本版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初出现的蝴蝶装,版式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版式中的边栏、界行、天头、地角,还演变出鱼尾、象鼻、白、黑口等新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印本书版式的雏形。之后的包背装因为装订方式的不同,在版式上刚好与蝴蝶装相反,象鼻、鱼尾由版心移到书口。线装书作为中国古籍形制的最后一种。版式上沿用蝴蝶装、包背装的基本形式,发展得更具书卷气,是中国版式的集大成者。
二、我国古籍的版式特点
1.天头地角的周空
在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出于对天、地的推崇,中国印版书形成了天头、地角,界格栏线则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要遵循的法则。经典的印本书版式在版心周围留出2厘米的空白,称之为周空。周空有利于读者视线对正文的关注,同时又具有做注释的实用价值。布局合理的周空令版式纯朴雅致,极富书卷气。
2.竖排的秩序之美
中国古籍最大的版式特点就是其纵向排列。整齐排列的黑线构成了数目恰到好处的长形界格,界格既有助于文字的整齐排列,毕业论文格式同时在视觉上给人自上而下的流动感。配以界格内长短各异、富有节奏变化的竖排文字,两者在趋势上得到有机的统一。再辅以整体修长的开本,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纵向延伸感,优雅的秩序之美孕育其中。
3.局部元素与整体
在整体纵向的趋势下,古籍版式还包含界格、边框、鱼尾、形态各异的朱红印章、精致考究的插图等元素。插图元素常用于小说印本中的分栏版式,这样的版面图文并茂、热闹有趣。古人对元素的合理运用,使其既发挥了本身的实用价值,又丰富了整体的纵向走势,活跃了版面。中国古籍完全具备孙庆增提出的“装订书籍,不在华美的饰观,而在护秩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的书籍设计理念。
三、古籍版式在当代书籍中的应用
1.周空与留白
当代书籍版式愈来愈讲究具象的文字内容与抽象的思想意境相互融合,设计师也越来越重视版式中的留白。空白是一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学理念,绘画中有“计白当黑”一说,表现在中国古籍版式上就形成了天头地角的周空。这种周空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体验。周空在实用价值上,一方面限定了文字范围,张弛有度地引导读者视线;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留出了视觉休息的空间。掌握好版面的黑白关系、虚实变化,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突出重点、分割画面,使画面各部分形成一种比例关系。正如达·芬奇所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现代设计提倡“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在古籍版式中的周空也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印本书的版框、书名、内容文字和符号等元素,在版面中心构成实的灰面,与版框外天头地角的大面积留白形成了强烈的黑白、虚实对比,使版框内的文字得到烘托。在诗集、散文和设计类书籍的版式设计中常有此类运用,与书籍内容相呼应的留白,有助于阅读者更好地体会文字内容所要表达的意境。同时由于当代版面文字承载量极高,在密集的文字排列中留白,能使阅读变得轻松,如同让眼睛找到了一处可呼吸的优雅空间。这既满足了现代人放松的心理诉求,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简约、低调又不失细节的审美需求。
设计师苦心经营的留白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留白让版式空间变得丰富多彩,使版式设计更具想象空间和生命力。
2.当代竖排
纵观当代我国港台和日本书籍,横竖排兼有,其中日本书籍以竖排居多。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印刷技术的成熟直接导致了书籍文字承载量的增加。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如古人般“一目十行”地读书,于是版面变大,行数剧增,界格因不适合当代版式的需求而慢慢消失。但竖式排版不应该淡出我们的生活,因为相同行距下,竖排仍然比横排给人的感觉更通畅清晰,行与行之间的间隔更大。竖排给人下拉的感觉,没有横排的压迫感,相对给人轻松的印象。汉字在结构上已发展得较为完善,其本身形态相对稳定,竖排成段后会在版面形成高高低低的起伏,使版面产生错落有致的节奏韵律。竖排形成的节奏感有利于打破汉字的稳定性,使版面更活跃。但从版式上说,竖排和横排都有其不可取代之处。同时竖排版面的纵向延伸感与点、线、页码等小元素有机地结合,使版面富有变化的同时又呈现出整齐的秩序之美。
3.元素的多样化
中国古籍版式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界格栏线、边框等线性元素。这些元素在当代书籍版式中常常出现。现代书籍中常在版面两侧或段落图片间添加长线条,这些线如同古籍版式中的界行栏线,起着限定相应文字的作用。规律的线条能使版面文字条理化、秩序化,从而有助于阅读。现代版式中,虽然界格消失了,但在版面中添加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却可以有效地引导文章内容。少量的横向线条可以使版面更稳定,给人踏实的感觉;令较小的空间在视觉上放大,留白的空间变得丰富。因此在现代书籍版面的设计中,可根据横竖线条在空间上给人的不同感受,实现对版面空间的布局规划。
边框在当代版面中,一般用来辅助图形,或插入文字。在文字底部衬上,大色块会给人以边框的视错觉。边框和底部衬色块都能使文字突出醒目,有助于读者视线的集中,保证了注视范围和停留时间,同时也使边框内的文字更为稳定。
书耳、鱼尾和印章等元素发展到今天,已被演变成一个符号、线条及图形。它们结合小标题文字或页码,在版式中构成了具有装饰意味的虚线、虚面。文艺类书籍常在页面周边用页码、小标题文字等小元素来衬托版面。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元素恰恰最能体现设计师对版面的把控能力。横排小字搭配页码数字或线条、图形,在版面中给人以写意、精致之感。
当代竖排书籍常用三栏或两栏的分栏方式,这种分栏方式在元朝小说版式中就常结合精致的插图一同出现。古籍插图多为黑白线稿,为了区别文字,插图周围常配边框并同时留有空白。但当代书籍插图多是色稿或是摄影图片,有很强的吸引力,除非强调其本身的特殊性,一般很少加框处理,仅需在四周留有空白即可。现代分栏版式受西方构成主义、网格系统的影响演变得更加丰富。分栏使版面清晰,富有节奏。在此基础上结合配图,使版面既井然有序,又活泼有趣,同时图文相嵌还能提高版面的利用率。这种版式特别适合百科全书、图鉴等说明性书籍运用。
当代书籍设计已经开始渐渐注意到对古籍版式的借鉴,如《诗经》和《剪纸的故事》。这两本书分别夺得2010年和2011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它们除了制作精良、设计考究、版式优雅之外,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中国古籍版式的灵活运用。中国古籍版式包含着一种由内而外的整体美感,散发着一股优雅的书卷清香,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厚重感。发展趋势证明:我们应立足于中国优秀的古籍版式,结合当代科学的设计理论,唯有如此,才能设计出既包含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书籍。
参考文献:
[1]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菊地信义.菊地信义的装帧艺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小编推荐优秀的文史论文 法律讲堂文史版_法律讲堂文史版徐志摩
《法令课堂》文史版,旨在“观复而知新”,回望过去,观照现实,探究汗青和文化新的内涵。其内容重在“探秘中外法令文化”,先贤的才智思辨,挖掘典范文化的时代脉络和人文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