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浅析徐铉的诗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5-04-15

  摘 要:徐铉身为南唐诗坛的领军人物,对诗歌功用的认识继承了传统诗教观和重视诗歌的抒情性,反映了传统文人对儒道精神的追求和渴慕,是对五代后期和宋初文学实践的集中反映。

  关键词:诗学;徐铉;诗歌

  提及五代文学,古人或近世一些学者往往使用“轻佻浮华”、“颓靡纤丽”、“文风衰飒”、“气格卑弱”等词眼一笔带过,这样的概括似乎粗略。南唐政治经济的一度中兴,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南唐诗坛作为五代后期的诗界重镇,以不同于其他 诸国诗歌的新面貌出现,为五代诗坛吹进了几缕清风。如罗立刚先生所言:“南唐文学较好地发扬了江南文学以抒情见胜的特色,虽不乏绮艳成分,却少了狎玩色彩,多了真情抒发。……几位代表性的作家如徐铉、徐锴、李建勋、韩熙载、李中、孟宾于等,诗中除咏物之作,有‘体物’诗学迹象外,一新变气象就是人生喟叹类题材明显增多。”①徐铉身为南唐诗坛的领军人物,诗学思想更多地表现为对传统的继承,集中体现在对诗歌功能和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和自觉追求。文学思想是时代在个人身上留下的印记,徐铉的诗学观也是对五代后期和宋初文学实践的集中反映。

  讲到诗歌的功能,徐铉一方面注意到了“通政教,察风俗”和“词必关于教化”的政治道德功能,另一方面强调诗歌“吟咏情性,黼藻其身”遣兴抒情性,在文与道之间找到平衡和契合。这点在其《成氏诗集序》中表现最为突出。

  南唐君主累世好儒,推崇文治,利用科举考试、兴办书院学馆、修缮礼仪典章等措施大量网罗人才,一时江南儒风漾溢、名士云集,文物蔚为可观,为中原和其他九国所仰止。徐铉既是江南鸿儒又是南唐重臣,积极主张恢复儒家诗教传统。他在《成氏诗集序》中认为诗歌的旨意深远,作用广博。在治世,诗歌可以“通政教,察风俗”使“物情上达,王泽下流”,是沟通统治者与百姓的桥梁,从而实现政通人和。徐铉的《御制春雪诗序》可看出。

  徐铉认为诗歌之所以能够“泽及四海,化成天下”和诗歌歌咏儒学及王道是分不开的。他在这里把诗歌的政治道德功能提到了首位,且表达了“将兴古义,允属昌期”的愿望。值得关注的是,徐铉诗学思想中的复古不同于初唐文人陈子昂。陈子昂提倡慷慨多气的“汉魏风骨”和清俊遥深的“正始之音”,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而徐铉只推崇汉之前的文学,对之后的魏晋、齐梁文学颇有微词。之所以如此,因为二人诗学思想的出发点不同,陈子昂重在发挥风雅中的兴寄诗道,徐铉则强调诗歌风雅一面及其对治世的促进作用,这与他的词臣身份相符。除此,徐铉在《北苑侍宴诗序》、《文献太子诗集序》中也表述了同样观点,“感惠泽而发颂声者,臣子之自然”,“赏物华而颂王泽,览穑事而劝农功,乐清夜而宴嘉宾,感边尘而闵行役。……理必造于玄微,词必关于教化。”他在为王祐作的《故兵部侍郎王公集序》亦言:“虽复古今异体,南北殊风,其要在乎敷王泽,达下情,不悖圣人之道,以成天下之务。”朝代之初,歌咏王道和文治教化是台阁文臣首要之责,无可厚非。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徐铉标举“词必关于教化”却不提倡以诗刺上。他认为应“厚君臣之情”,所以极少作讽喻诗。为什么会有这种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的反差呢?关键在于时代对个人的挤压。恪守儒家之道,成就道德文章历来是士人的责任。徐铉从小受儒风熏染,深深眷恋儒家思想。而南唐中后期朋党倾轧、对外战争、君主治国乏术的现实使诗人意欲有所作为的理想化为梦幻泡影,因此用世精神显得十分孱弱无力。这个时期徐铉强调主师古、祖风骚、宗汉魏的儒家诗教观,似乎不合时宜。在瓜分豆剖的五代,受时代和诗人“顺时”思想的双重制约,传统诗教观不可能真正贯彻到诗人的创作实践中。这种思想表现在诗歌中就是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无奈。

  南唐中主、后主时期,君主暗弱,治国乏术。攻闽征楚导致的国力虚耗和内部党争的倾轧不已让南唐过早的走向衰微。诗人们意欲复兴儒家传统却无所依托,壮志难酬。诗人在斯道不行无法兼济天下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选择独善其身。诗歌相应地由重外物事功迅速转为重内心修养,更多地思索个人命运与人生哲学。因此徐铉说诗歌亦能“吟咏情性,黼藻其身”,即诗歌的抒情性和心理自适功能。徐铉在为朋友所作的序文中多次强调诗歌的抒情性。

  徐铉对“情”的理解集中在“精诚中感”上,突破晚唐以来以温庭筠、韩偓为代表的重在刻画香奁闺情的狭隘诗“情”观,认为诗歌是深情远思郁积于心中不得不发之产物,或遇事造景,吟咏自怡,或吟玩感叹,申述骚客之情,都是指向诗人内中的情感。抒情是徐铉诗歌的主要特征,他的诗较少直接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多吟咏性情,借寄赠酬唱之作互诉衷情,在感叹漂泊、伤离远念中表现社会的乱离与昏暗。这和他的诗歌创作重视内心真情实感的抒发是一致的。南唐诗人多发掘诗歌在抒发个人情感方面的作用,能够跳出轻艳浮薄的闺情范畴,缘情而不纵欲,别具清丽雅淡的特色。徐铉诗歌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质。

  总的来看,徐铉对诗歌功用的认识,继承了传统诗教观和重视诗歌抒情性,反映了传统文人对儒道精神的追求和渴慕。此外,徐铉在周遭环境的挤压下,他的人生态度更多地体现为顺时和变通,这成为他表达从容自保、悠然忘事生活的个性创作。

  小编推荐优秀的文学类期刊 《山西文学》评职称论文范文

  《山西文学》是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月刊,有50多年历史,是全国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培养了几代三晋作家,推出了众多同时期有社会影响的作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