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论文发表浅析外国文学如何教学

发布时间:2015-01-29

  摘要: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文学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在本质上指向一种以跨学科为精髓,以比较文学为方法,追求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文学人类学。从文学人类学视野出发,外国文学教学应坚持在文化大语境下把握外国文学,坚持比较文学观念,坚持人文精神等教学理念;应重视一些边缘性的文学、生态文学、东方文学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国外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外国文学教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

  20世纪,随着比较文学和文化人类学等超国界的新学科迅猛崛起,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共同催生出一门“文学人类学”新学科。什么是文学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文学与人类学的结合。在文学专业方面,通常理解为一种以人类学视野研究文学的学问。随着主流话语对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接纳与包容,文学人类学不再变得陌生,甚至变得时髦起来。

  文学人类学已经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热点和研究范式。笔者认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需要具有一种文学人类学的观念与视野,有必要增加一些之前外国文学教学中所忽视的教学内容以及对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改变。知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观念”对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新的视野和思维,外国文学中更为丰富的内容、多重价值应被发现和承认,尤其是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对我国的外国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当代世界文学观念与文学人类学

  21世纪是一个文化全球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由文化全球化与本土构成的“二元并存”“双向交流”“多元混合”的现代景观,这深深影响到了文学观念的转变。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文学传统和文学观念永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与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持一种开放、多元、辩证的态度理解已有的文学传统和观念。“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歌德提出来的,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后殖民理论的影响,很多学者重新提出世界文学,并以一种宏观、全球的眼光客观地评价“世界文学”。最值得一提的是,戴维·达莫斯奇对“世界文学”建设颇受关注。他在《什么是世界文学》(2003)中考察世界文学的形成,提出世界文学并不是所谓大师的万古流传的著作,而是一种阅读与流通的方式,通过翻译,某些著作得以流传到本语言之外的地方,在源泉文化与接受文化之间,这些获得翻译的著作既受它们的限定,也超越这些限定,从而成为世界文学。戴维·达莫斯奇“世界文学”观念凸显了世界文学作为一种阅读模式存在的特征,也表明了文学研究需要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考察。

  谈起世界文学概念,我们会必然想起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合并。

  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连通起来,统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并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新兴的合法化的二级学科。当时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认为这样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随着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学者开始感觉到两者存在着内在的发展联系。叶舒宪教授大力倡导的文学人类学是针对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文学观念作出的一种理论回应,表达了一种与文学传统观念的质疑和批判,难能可贵。他指出,20世纪末,中国大陆学界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相衔接,新设了一个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的比较研究如何真正进入“世界文学”的层面,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难题。从合并的逻辑上推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相加,也就实际指向一种人类文学或“文学人类学”[1]。根据叶舒宪教授的论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合并,在本质上指向一种文学人类学,表现出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因此,根据文学人类学的观点,外国文学教学应超越西方中心主义,超越狭隘的民族眼光,代之以全球或世界的眼光,与文化全球化进程发展方向联系起来综合考察外国文学教学。二、外国文学教学中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在文化大语境的世界文学背景下,如何重新阐释和评价外国文学的重大现象和作家作品?如何适应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世界文学观念带来的教学探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作重新思考。在一定意义上说,外国文学教学理念应以文学人类学视野为参照。笔者认为,跨学科研究是文学人类学的精髓,比较文学的理念是文学人类学的重要理念,追求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是文学人类学的旨归。因此,我们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始终要坚持以下的教学理念。

论文发表

  1.

  坚持在文化大语境下把握外国文学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起,多元文化语境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人们在继续关注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共同点的研究,文学研究中的学科互涉与边界跨越的互文性日益明显。互文性是法国后结构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它的意义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这种现象使得文学日益与政治、宗教、历史、哲学、社会科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书法、影视、雕塑等)的界限出现逐渐模糊的趋势。在文化大语境下整合外国文学知识体系,应以外国文学的知识点为原点,从相关知识中挖掘新的知识启迪,提出新观念和新见解。把外国文学放在文化大语境中进行观照,这既是外国文学课教学走出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也是对当前学术界从单纯的文学研究走向更大的文化研究范围的适应。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要注意各学科的之间的打通,总结各学科之间的时代精神和艺术规律,拓展和深化外国文学教学。

  跨学科研究就是文学与人类经验所表达的其他学科领域的关系或比较。按照教育部关于“学科整合”精神,适度打通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在教学中引入比较方法,包括东西文学、东西方各国别文学的比较,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艺术的跨学科比较。外国文学具有跨国界疆域、跨时代、鲜明生动、形象具体等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打开我们视野,能够了解和感受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民俗风情在内的异域文化。结合外国文学课程综合性、理论性、时空跨越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能动性思维,促进其网状知识结构的形成,培养其树立不同民族文学乃至文化间的互识、互证、互补的多元文化意识。具体说来,外国文学教学要告别过去通常按照确定不变的教学计划进行的弊病,从单纯的文学史教学转向到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这也涉及到外国 文 学 教 材 的 编 写 问 题,暨 南 大 学 中 文 系张世君教授的《外国文学史》是一部比较成功的范例,她曾在教材前言指出,教材内容的创新需要在跨学科平台上整合知识体系,实现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本课程的知识点为原点,从相关知识中挖掘新的知识,提出新观念和新见解[2]。

  因此,如果我们还是单纯地强调文学的固有边界,利用传统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方法来研究和讲授外国文学,显然是很难行得通的。从外国文学教学的目标来看,外国文学广阔的文化视野有助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才思维模式的培养。

  2.

  坚持运用比较文学观念

  将“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合并统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在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比较文学观念、思路、意识和方法的运用,注重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两门课程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注意东西方文学的打通,总结出人类共通的文心或人类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当代,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观,不仅仅指向一个学科或一种方向。在外国文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具体在在外国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扫除这方面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外国文学作品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文学人类学视野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应把一国文学的特点与其文化联系起来,包括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历史脉络、社会概况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基本掌握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例如,两希(古希腊、希伯莱)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起源)、意大利的文化(崇尚艺术、热情奔放、民族自豪感、矛盾的宗教信仰态度等)、法国的文化(深厚的历史传统、勇于创新、人道主义精神、理性思维)、英国的文化(严谨、绅士、幽默、排外)、德国的文化(深沉执著、权威崇拜、开拓进取、思维严谨)、俄罗斯的文化(文化兼容、文化的两极化、强烈的民族意识、苦难)、美国的文学(融合文化、个人主义、开拓进取、平等原则)、拉丁美洲(混血文化、魔幻、包容、独立自主)、印度的文化(驳杂、永恒的品质、宗教性、永恒的观念)、日本的文化(等级、尚武、稻作文化、勤勉敬业、纤巧精微)等。在教学中,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形成开放的现代意识和世界意识,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阐释外国文学。

  四、结语:

  困境与态度不管怎样,对外国文学教学进行理论探讨是必要的,但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距离,仍会碰到许多难处。文学人类学研究有着颠覆体制的冲动,在文学人类学视野下观照外国文学的教学,不是全盘否定目前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编排。我们虽然无力改变现状,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外国文学教学问题存在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有所补充、有所健全。在当代语境中的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真正建构一套外国文学教学体系,是一项非常必要但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几篇文章的理论探讨可以解决的,还需要长期教学实践的检验,还需要全体外国文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一种新的文学观念的出现,总是和传统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有时是反传统的,所以也会出现一些质疑的目光。

  当然,什么事情犹如钱币的两面:一方面,我们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确实感觉教学空间的巨大,确实领略到跨文化、跨学科带来的无限风光,文学与其他学科互文性带来的课程魅力;另一方面,研究视野和教学视野的无限开阔,又不得不使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牢记外国文学课程的基本属性,不能沉湎于文学人类学视野带来外国文学教学中兴奋而忘记学科的基本内容的传授与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推动外国文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舒宪 从“世界文学”到“文学人类学”———文学观念的当代转型略说[J].当代外语研究,2010(7):14.

  [2]张世君 .外国文学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

  [3]王宁 .全球化、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