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政法论文 > 正文

政法类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之浅析新时期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4-10-15

  【摘 要】道德榜样教育是教育者以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重点是运用道德的力量进行示范教育。青年时期是身体急剧变化的时期,而生理上的发育成长和社会实践的日益增多,这使道德榜样教育对青年有着特殊效应。要有效地进行榜样教育,充分发挥榜样在道德中的作用,就有必要对道德榜样观进行反思。一些传统榜样的精神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实效,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应生活化、真实化,并从多方面入手,依靠社会各方面努力提高道德教育的综合水平和质量,进而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关键词】青年;道德教育;榜样教育;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一、道德榜样教育的内涵

  道德是指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为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

  榜样即模范和典型,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某一实际的行为实践活动及其活动的成果或行为实践中蕴含、体现、彰显出的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模仿、学习、借鉴意义、激励作用的东西”,是某种道德标准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道德榜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格的典范、楷模,是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

  道德榜样教育是教育者以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重点是运用道德的力量进行示范教育。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习、对照和仿效。

  二、从青年的特点上看道德榜样教育的特殊效应

  青年时期是身体急剧变化的时期,而生理上的发育成长和社会实践的日益增多,又带来了这个时期青年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

  (一)丰富的情绪情感

  青年时期随着脑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强化,尤其是社会实践的增多,产生高等情感的能力与年龄俱增,范围也随之扩大。青年依据社会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论、行为和意图。而高尚的道德榜样,渗透着真挚的情感,倾注着纯洁的爱,不仅具有先进性和鲜明性,还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定能拨动青年的心弦,产生道德情感的传递,感染人感化人,激起青年人情绪上的共鸣。

  (二)强烈的自我意识

  青年时期由于独立意向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维护自己社会地位与荣誉的一种意识倾向,是一种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与荣誉感密切联系着的积极心理品质。青年人的自尊心表现出事事都争强好胜,耻于后进,并急切渴望成为人生旅途上的强者。这是青少年易于接受英雄形象的心理基础。同时,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生信念逐步形成,他们已将道德榜样化为实现自我教育的内在需要,经过他们自己独立、自觉地选择的榜样一经确定,在其自我教育中就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较强的可塑性

  青年人模仿对象广,更注重人的内心品质。他们把自己所钦佩的人物作为自己道德理想的化身,把自己的行为和理巴人物的行为相比较发展为摹拟,摹拟成为榜样与青年两个桥墩中弧形的桥梁。

  (四)较弱的自制力

  青年时期内在的自制力不及成年期稳定,主要表现为:目的易变,缺乏恒心,易冲动,好发生片面与偏激。此时,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传输持续强烈的道德榜样信息,就能使他们在这种激励下逐步接受榜样的诸特征,培养健康的心理定势,最后在道德结构上接近榜样或完成与榜样的同化。

  三、新时期道德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特殊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榜样教育曾经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凝聚民族力量、鼓舞群众士气,并且形成了“见贤思齐”的优良传统。然而最近一段时期,尤其是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榜样教育已失去原有的优势,逐步走向低谷。不少学者都用“雷声大、雨点小”、“干打雷不下雨”来形容目前榜样教育的现状,“听起来激动,看上去感动,行动上无动”则是对于榜样事迹的写照。这对新时期的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树立科学的榜样教育思想

  1. 榜样的选取要注意群众性、时代性。一个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榜样、理想人格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一定时代精神的典范。因此,是否准确地把握道德榜样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对榜样人物的评价标准,是进行道德榜样教育的首要条件。

  榜样是现实的榜样,而不是完美无缺的。只有这样的榜样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因此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榜样教育具有普遍性和连续性,能够保证榜样教育的实效性。选取榜样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进行道德教育,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也只有得到了学生认可的榜样才真正具有榜样的意义。

  2. 榜样应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由于个体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等的不同,造成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观。有学者对道德教育的层次进行了概括,认为道德教育应分为三个层次:“必须层次(现阶段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即道德底线)、弘扬层次(以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教育目标)、追求层次(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道德教育体系)。”因此榜样的确立,榜样教育的开展也必须适应相应的道德教育的层次,也只有这样,榜样教育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真实性。道德行为的发生,既有理性的、判断和意志的抉择,又少不了情感的推动。强烈的情感总是和真实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真实,才能在青年内心引起一种敬仰和向往的情感,从而产生向道德榜样学习的意向。在树立榜样时,我们还应把握“情理’之度,不能将榜样搞成“神明” 一类的东西,成为受人供奉的“ 菩萨”。先进人物也是在不断改造和完善自身方面逐步成长起来的。只有活生生的榜样,真实可信的榜样,才能让青年感到可亲可敬。

  4. 联系性。只有使道德榜样所体现的原则与青年特定的行为表现发生联系,才能把外在的道德榜样转化为主观的、内心的道德要求。青年人在理解榜样人物品质的基础上,对其所体现的道德原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并通过具体化,将这些原则与青年的行为表现加以对照。这样,不但能够提高青年的道德判断能力,而且又能改善青年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使榜样教育收到好的效果。

  5. 变化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榜样。榜样同任何事物一样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可能永远在别人前头,保持他们的示范作用。一个好榜样,由于主观努力不够或客观条件的变化,变得相当落后了,就应用新的榜样去代替他,而不能靠换标签来保护他。

  (二)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教育者的信念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种现实的刺激与强化要比书本上的理论更有说服力。在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自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要远比其他榜样“有效”得多,因此要提高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从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入手。

  (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

  目前榜样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其呈现方式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情感认同度和心理体认程度,而情感认同度和心理体认程度正是榜样教育有效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所谓情感认同度是指受教育者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受榜样言行的鼓舞、震撼,由此产生的情感冲击,从而引起情感共鸣的程度。而心理体认程度是指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言行中所表现出来对榜样及其行为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榜样精神的践行程度。因此,要使榜样教育真正有效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度和心理体认程度,也就必须要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榜样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榜样教育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使其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开展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改善榜样教育自身的一些缺陷以适应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之,要有效地进行榜样教育,充分发挥榜样在道德中的作用,就有必要对道德榜样观进行反思。一些传统榜样的精神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道德的实效,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应生活化、真实化。并从多方面入手,依靠社会各方面努力提高道德教育的综合水平和质量,进而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国新.以德治国促进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探索与求是,2001(05).

  [2] 张荣昌.德治与法治:廉政建设的双管武器[J].社会主义研究,2001(03).

  [3] 诺兰等.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北京[M].华夏出版社,198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