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淮安府署明清奇案文史版
发布时间:2014-07-03
10年前,一部叫《天下粮仓》的电视剧红遍,甚至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中文台都有口皆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视剧改编自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查赈案”,更少有人知晓这个案件的发生地就在淮安城中心的淮安府署。
淮安自古便是苏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中官衙密集,淮安府署即淮安知府的官衙。在清代,地方大致分为四级,即省、道、府、县。淮安知府即府一级的长官,官阶四品。淮安府署作为现今全国完整保存的两座府级官署之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近年来,淮安区投入2.8亿元对淮安府署进行了性修复,使得这座昔日江苏第一大府再现雄姿。
初冬时分,我们走进了这座有着640余年历史的古代官衙,在那个偌大的广场上稍一伫立,就会被严整布局所体现的威仪所。气势恢弘的大堂屹立在面前,东西两侧按左文右武分列着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长期研究淮安地方史的文史专家刘怀玉先生告诉我们,淮安府署占地足有两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共600余间,分东、中、西三。明清衙署的建造都要奉行工部的《工程做例》。在布局方法上,建筑均坐北朝南,中轴对称;以层层院落递进串接,形成多重空间。衙署建筑依据功能要求有纵轴线并列递进,中轴线上有:照壁、牌坊、大门、仪门、甬道、三班六房、大堂、二堂院落及内宅院落;东侧轴线上的建筑有:土地庙、厨房、花园、吏舍等;西侧轴线上为、会客厅、用房等。整组建筑主次分明,布局严谨,体现出规范与谨肃。
在大堂屏风的背后,巨大的“慎”字下安排有两个座位,那是供师爷坐的。知府在大堂处理公务时,师爷在后面静听,听到有什么不妥之处就写个字条叫下人送到前面去提醒。府署后面还有后花园供知府赏玩休闲,后面的官宅里还设有戏台。
漫步淮安府署,训诫的文字比比皆是。在府署仪门至大堂间的甬道上,有一座牌坊,名“公生明”,取自《荀子·不苟》中的“公生明,偏生暗”。牌坊的背面还刻有黄庭坚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难欺”。大堂的两侧有一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时时提醒官员要为官,作风正派,为百姓办事。然而,如此这般的频频提醒,也无法禁绝封建的贪腐。号称清代四大奇案之一的“李毓昌查赈案”就发生在这里。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新科进士李毓昌被派往山阳(今淮安区)查赈。山阳知县王伸汉大肆贪污,恐怕被查,便贿赂前来查赈的官员,10名官员中唯独李毓昌不为所惑。李毓昌深入民宅认真调查,掌握了王伸汉虚报户口、赈银的底细。王伸汉大为惊恐,设宴李毓昌但遭到,便买通李毓昌的三个仆人在茶水中下毒,并用丝带勒死李毓昌,随后制造他自缢身亡的。李毓昌胞兄李泰清在整理弟弟的遗物时,发现血衣和写有“山阳冒赈,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负天子”的禀帖残稿,便赶到京城。案情很快大白,嘉庆亲自批示,将谋害李毓昌的、刁吏、恶仆等处死,革职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还惩处了其他涉案的和9名查赈大员。
在淮安府署的“户科”,立着一座李毓昌的塑像,警示后人:清正廉洁、黎民者流芳千古,枉法、荼毒者。如今,作为国家4旅游景区的淮安府署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