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毛基业:国内管理学成长需国际化交流2014年6月18日

发布时间:2014-06-18

  第六届“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年会”新闻发布会于2014年5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毛基业。(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浪财经讯 第六届“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年会”新闻发布会于2014年5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毛基业。

  以下为实录:

  毛基业:尊敬的伊校长、徐老师、各位朋友、各位老师们同学们,首先,感谢各位朋友们参加我们今天下午的活动,还要感谢我们在座一些同学、志愿者,正式的培训活动还没开始,大学就来“热身”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一个是向大家简单说明一下我们是怎样的一个学院,二是我们为什么要承办这个会议。大家比较一下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学院的愿景和价值观与此次年会的——“贡献管理知识,创新管理理论”非常相近。伊校长在任职商学院院长期间将这个会议承办下来,我们全院师生也觉得是一个荣誉,是一种信任,也是一个贡献社会、履行我们、愿景的机会。

  学院的历史,我就不多讲了。用几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我们是“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发源地”。这么多年来,我们也非常自豪自己一直是中国管理教育的开拓者与探索者。最近这些年来,我们也在大踏步的国际化。在国际化方面,我们也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叫“做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的顶尖商学院之一”。这个“之一”暂时还抹不去,但要求我们要有国际视野,这种国际视野反映在我们的师资队伍、教学项目、全英文项目、国际交流伙伴等各方面上。我们现在有两个全英文教学项目,如果算上今年即将到位的老师,我们有差不多四十位海归,到明年,我们三分之一的师资队伍会都是海归。

  刚才伊校长院发展依靠的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制度保障、学院治理。我们从2008年开始做国际认证,直到今天成为中国不到百分之十的具备两个最权威的商学院质量认证体系的商学院,这就像企业做ISO检签一样。2012年,我们与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共同发起了“全球高端管理联盟”。这个主要是服务MBA学院的平台,对教师交流、学院治理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联盟每年都会举行全球留学周,在联盟内实行双学位,可以说参与此联盟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化。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我们的高管培训第一次参加《金融时报》的全球排名,就排到了50强!在中国商学院里,只有中欧在我们前面。在此之前,我们的EMBA项目排名也进入全球百强。所以从最近这十年来看,我们一直在国际化上与时俱进,希望能给中国企业一些成长,一起世界。

  为什么要承办这个会议?首先,就是刚才讲的,我们是一个有的商学院。我们认为这是履行我们的很重要的一个举措,也是我们践行学院社会责任的一个重大措施。最近几年,我们提出若干个学院发展战略,其中一条就是未来我们要做出的差异化之一,也就是社会责任。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能有环保意识、有公益心。我们提出每位同学在校期间都要至少持续参与一项公益活动,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践行节能环保。因此,我们也把这次会议看成是学院推动本土管理学的重要措施,是学院贡献社会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重要意义的,和有实践意义的活动。

  与此同时,承办此次年会的另一理由是我们对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的认同和支持,对徐老师个人多年服务提升中国管理研究所做的贡献的高度的认同和支持。这个学会的,是我们高度认同的,它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也与我们的有着相似的地方。

  可以讲,此次会议是当今最具有权威性和国际性的中国管理研究年会,我们对能成为此届年会的承办方而感到自豪,同时更希望能够将此次年会顺利、的完成。去年在举办的年会,我们大批同事也亲临现场,去学习、去感受、去参与,融入到学会提供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之中,这都为我们承办今年的年会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徐老师个人也提前一两个月从美国赶过来,为会议的筹备亲力亲为。所以说,不论从商学院的年会筹备组,到徐老师等个人,都为此次年会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

  伊校长在承接此次年会之时曾承诺,我们要把2014年年会办成最成功的一届年会。成功,我们不能虚化,要落实到量化指标上,现在有一个指标显示出我们已经有一个记录,那就是参会人数。学会年会第一次在召开是2004年,十年之后再次荣归,我们感到荣幸的同时,更多的是重视。为了让会议成功,从徐老师、伊校长,到我们学院组成的年会筹备组,从三年前开始选会址、策划会议细节,到寻求赞助、联络参会人员,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一直都在精益求精的完成。举办今天的发布会,我们也是希望朋友们能多多参与年会的报道,帮助我们实现“举办最成功的一届年会”这一目标。

  最后,讲一点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跟大学分享。在我自己的研究领域——信息管理,或者叫IT管理界,大概有八个比较好的一流期刊。这些期刊发表的内容中,要么是研究中国特色问题的,要么是在中国采集数据的论文。从新世纪以来,十四年中,一共有115篇文章。看单一作者时,我们作者在国际领先期刊上的发表数量其实是零,、倒是有一些单独作者。再看合作发表,我们自己合作完成的论文数量其实也是零。所以说,我们现在还处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阶段,说明我们现在管理学的成长还很需要国际化,还很需要IACMR这样的国际会议,将海外资深学者的经验通过这一平台引进来,提供给本土学者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

  我举个小例子,刚才徐老师简单回顾了一下管理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我感觉是这样子的。大概在1989、1990年,我刚开始在UBC读博士的时候,当时参加一个小活动,有教授到中国来做学术交流,回来以后在院里报告,说对中国管理学的感受和了解,当时就讲了一个断言,说“中国没有管理学研究”。他说在国外他们叫管理学研究,而在中国叫teaching development,其实就是备课,或者写教材,当时国外是这样看待我们的管理学研究的。但经过像徐老师这样的管理学者们二十多年的努力,从1990年到现在的二十五年时间,研究范式被牢牢确立。刚才徐老师讲,中国管理研究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就是自然科学管理学部的成立。现在的基金申请,没有研究的基础,几乎是没有可能获得国家级项目科研经费的资助的。

  我在想,我们看到了管理学在发展中出现的自身的问题、局限性,包括越来越脱离实践,越来越去钻牛角尖,还有对社会责任承担的不够。所以我们的商学院愿意承担责任,愿意同致力于中国管理研究的学者们一起探索,我们的师生也愿意在这个探索中寻求正能量,谢谢大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