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人最易的文史常识》:充满趣味的文化之旅文史知识
发布时间:2014-03-18
近日,河南文艺出书社出书了《中国人最易的文史常识》,该书涵盖中国保守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娱等方方面面300个文史常识。在此,引经据典地赐与逐个,调查易错的文史常识的前因后果,辨析貌同实异的礼节学问,讲述有特定寄义的汗青典故,揭秘丰硕多彩的风俗。全书分为五部门,每一个文史常识背后都有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阅读的同时,仿佛在进行风趣的汗青穿越,奇妙无限。既然乐在此中,那么让我们打开此书,起头充满趣味的文化之旅吧。
第一章典故溯源。本章次要是摸索一些文史学问与本来的意义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好比,现退职场上所说的“跳槽”,在明清时代,是说的。一个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时间后,又发觉了更有钱的主,于是另就新欢,好像马从一个槽换到了别的一个槽吃草。同样,对一个嫖客也是这个事理。因而说,“跳槽”的意义专指风月场中男女寻欢的行为。后来,这个词被人们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也许是一种自嘲或打趣吧。本章还对地名及一些典故进行摸索。好比,“山东”是指崤山以东、清朝“湖广”是湖南湖北、“多财善贾”不是跳舞、“忘年交”不克不及随便利用,等等。有些典故,从字面看,也仅只能知其一,罕见其祥。现在进行溯本求源,可使人们更深地领略其韵。
第二章词语考古。古汉语重视言语的精辟和凝缩,本章不是凡是意义上的言语学研究,而是对词语进行分解考古,阐发出躲藏的本来的丰硕涵义。好比,“七月流火”不是天很热,像下了火一样,在古代指气候日渐转凉。还好比一些成语,虽然只要一字之差,但意义也有了必然的不同。如,“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 “骇”注释为,这个词含有贬义,意为“使人听了很是惊讶、害怕”。“骇人听闻”,“ 耸”是“、轰动”的意义,是“人们对所听到的工作感应”。“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中的“负”与“ 孚”两字意分歧。“不负众望”是不大师的期望,“不孚众望”是不克不及使群众信服,一字之差,但意义截然相反。这些都是人们常用的、容易忽略的词语,通过词语考古,会加深理解,规范利用,不再等闲犯错。
第三章礼节点校。本章次要讲述关于礼节的文史常识。礼节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必然的商定俗成的法式体例来表示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戴、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与人们的糊口慎密相连、互相关注。好比,本章所说的“先干为敬”,这个词在社交场所,特别是晚宴、午宴之时,经常听到的一句社交辞令。这种劝酒的体例有必然的渊源,在古代,仆人必需先喝,仆人先喝,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能够安心饮用。这种礼俗慢慢延长下来,对于人们在酒菜之上若何应对才不失礼节是有协助的。除此之外,还讲述了“贱内”“夫人”莫自称、“淑女”“”大分歧、“左”“右”座次有讲究等词语的准确利用,领会和控制这些学问,对人们的日常糊口有必然的协助。
第四章风俗揭秘。中国是一个具有长久汗青风俗保守的国度,本章对一些风俗的揭秘,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风俗,领会中华积厚流光的风俗文化,以便更好地办事于工作和糊口。好比,文中讲到人们经常说的“买工具”的来历,为什么只要“工具”而没有“南北”,是说中国古代的法术用金、木、水、火、土,推算彼此生克的事理和运势,这“”又和工具南北中这“五方”相配。据传说,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有个老友盛暖和。一日,两人相遇,朱熹问他:“你提着篮子干什么呢?”盛暖和说:“去街上买工具。”其时还没有“工具”这一说法。朱熹疑惑,盛暖和说:“你把和五方对照一下就大白了。”本来,“东”即“木”,代表一切动物。“西”为“金”代表一切金属物质。而“南”属“火”,“北”乃“水”,“中”属“土”。盛暖和上街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就不合错误了,篮子怎样能够装水和火呢。久而久之,“工具”就成为货色的代名词了。除了这些,文中还说到“福”字倒贴有禁忌、举头三尺有神明、汉子厌恶绿帽子等等。每一个风俗常识背后都有一个风趣的故事,读来让人收获颇丰。
第五章人物批评。文章所讲的是人们所熟悉的汗青人物,通过逐个讲述,可进一步加深领会人物的原貌,同时还能悟出干事的事理。好比:知恩图报,韩信“一饭令媛”。在今天不少人看来,这个词仿佛是某些人豪侈腐蚀的,但其来历和字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有天地之别。这是讲述汉朝上将韩信没有出道之前,家境贫寒,有一个妻子婆时常布施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有了钱,便让手下给妻子婆送去千两黄金。因而,“一饭令媛”不是奢靡,而是知恩图报的表现。本章还讲到陈世美不是亏心郎、“”潘美冤枉多等等。
总之,全书300个文史常识,颠末岁月的更迭和时代的变化,与本来的意义已有很大不同,控制这些内容,好处多多,能够说是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东西书。作者郭灿金是河南大学教师,文学博士,努力于普及国粹学问,探究汗青。正如他所言,对常识、对词语、对礼节、对风俗等本来意义进行探究,以厘清它们本来的布景,洞悉它们本来的意蕴,调查在漫长的语义流变中,它们发生了如何的变化,更好地办事于人们的工作和糊口。现在,读完此书,相信你会感应在进行一场充满趣味的文化之旅,同时也找到了破译躲藏在典故、风俗、礼节中的文史暗码,在当前的使用中解悟其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这也是本书出书的动力地点。(文/牛文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