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红甫团队在《安全与环境工程》成功发表储气库注采井可靠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6-18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联合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米红甫、王莉莉、邵鹏等学者,在《安全与环境工程》2025 年第 01 期(第 118 - 126 + 156 页)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基于超椭球 T-S 故障树的储气库注采井可靠性分析》,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417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B2023NSCQ-MSX0862)等多项基金支持,一经发表便引发行业关注,目前网刊阅读量达 16 次,网刊下载 183 次,CNKI 下载 181 次 ,展现出极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研究团队另辟蹊径,首次将超椭球 T-S 故障树分析法引入储气库注采井可靠性评估。针对行业普遍面临的统计数据匮乏问题,团队创新性地运用证据理论,成功获取底事件故障的证据区间,为故障树分析注入关键数据支撑。同时,借助超椭球模型对证据区间进行优化约束,有效改善了传统分析结果过于保守的弊端,显著提升了评估的精准度与可靠性。
为确保新方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团队构建了完整的基于超椭球 T-S 故障树的仿真流程,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有效性。应用该流程对储气库注采井进行深入分析后,研究得出重要结论:注采井发生半故障的失效概率区间为 [5.2501×10⁻⁴, 5.3125×10⁻⁴],对应二级失效等级,属于 “很少发生” 范畴;完全故障的失效概率区间为 [2.1109×10⁻³, 2.1361×10⁻³] ,处于三级失效等级,即 “偶尔发生”。此外,重要度分析明确指出,半故障状态下需重点关注盐岩蠕变过量、管材不耐蚀、注采气频繁等因素;全故障状态时,套管密封面泄漏、注采气频繁、水泥环密封泄漏等问题则是检修重点。
“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储气库注采井可靠性评估的技术空白,为实际运维提供了精准的量化依据。” 相关专家表示,超椭球 T-S 故障树分析法不仅能帮助企业提前预判注采井潜在风险,还能指导制定科学的检修维护策略,对降低运营成本、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有望为我国储气库设施安全运行筑牢科技防线,助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