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敏团队在《安全与环境工程》成功发表粉尘云燃爆特性及抑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6-18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罗振敏、罗传旭等学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4200)的支持下,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将成果发表在《安全与环境工程》2025 年第 01 期第 107 - 117 页的《BHT 粉尘云燃爆特性及抑爆研究》一文中。
一经发表,这篇论文便吸引了众多关注,截至目前,网刊阅读次数已达 16 次,网刊下载次数更是高达 139 次,在 cnki 平台的下载次数也有 138 次 。
科研团队就像一群 “安全侦探”,借助 20L 爆炸球和 1.2L 哈特曼管这两件 “破案神器”,对 BHT 粉尘云的燃爆特性展开全面侦查。他们着重研究了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和喷粉压力等因素,会如何影响 BHT 粉尘云爆炸的最小点火能、最低爆炸浓度和最大爆炸压力,同时还探索了利用惰性粉体抑制其爆炸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一系列有趣又重要的结果被发现。研究人员注意到,BHT 粉尘云的最小点火能会随着质量浓度和喷尘压力的变化而 “调皮” 地起伏 —— 先降低后增加。这就好比点火难度有一个 “低谷”,在特定的浓度和压力范围内,BHT 粉尘云更容易被点燃,一旦超过这个范围,点火难度又会上升。而最低爆炸浓度与粉尘粒径紧密相关,粒径越大,最低爆炸浓度越高,也就是说大颗粒的 BHT 粉尘需要更多的数量聚集在一起,才会达到爆炸的条件。此外,研究明确了 BHT 粉尘最大爆炸压力为 0.638MPa,这个数字直观地展现出其爆炸时的强大威力。
在抑爆研究方面,团队测试了可膨胀石墨、碳酸氢钠、三聚氰胺聚磷酸盐三种惰性粉体。当它们以相同质量分数加入时,抑爆效果各有不同。其中,可膨胀石墨表现最为出色,能让爆炸压力下降 41.10%;其次是碳酸氢钠,下降幅度为 37.62%;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则使爆炸压力下降 35.27%。这一发现,为在实际场景中选择合适的抑爆材料提供了关键参考。
这项研究成果意义非凡。它不仅填补了 BHT 粉尘爆炸特性研究的空白,还为涉及 BHT 粉尘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提供了实打实的爆炸防治策略。就像给 BHT 粉尘戴上了 “安全枷锁”,为企业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了一把坚固的 “保护伞”。相信随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未来人们能更好地驾驭 BHT,让它继续发挥 “保鲜卫士” 的作用,同时远离爆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