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内能源动力工程学已发SCI论文分享
发布时间:2022-11-10
发表sci论文不仅是个人的荣誉,对单位来说也是一种荣誉,2022年,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教师以长春工程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多篇高水平SCI学术论文。下面对这些信息展开分享:
刘璐博士在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 (中科院SCI一区,影响因子6.707)上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effect of B-TiO2 and MIL-100(Fe) for high-efficiency photocatalysis in methylene blue degradation”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简单的共沉淀法首次合成了B-TiO2 /MIL-100(Fe) 复合结构光催化材料。这一材料既解决了TiO2光生载流子复合的难题,又增加了MIL-100(Fe)的光Fenton活性,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高达91.12%,TOC降解效率77.25%。
图1 刘璐博士研究成果的图解摘要
杨博然博士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中科院SCI二区,影响因子4.779)上发表了题为“Numerical study of condensation film formation and transforming processes on porous surface within ceramic membrane ”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利用CFD软件Fluent模拟计算了多孔陶瓷膜表面在微米尺度下的凝结液膜输运过程,研究过程中重点讨论并分析了韦伯数We与凝结流体分离系数比F/F0在0.5至2.5这一区间内凝结液的流动状态。该研究成果可用于解释凝结液在微米尺度下的多孔界面上所涉及的液滴形成、液滴聚合、液膜形态转换规律。
图2 杨博然博士研究成果的图解摘要
李成副教授在期刊《Energy Reports》 (中科院SCI二区,影响因子6.87)上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transmission line operating status based on improved combination weighting evaluation model”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组合加权评价模型的状态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以标准和规范为基础的电力状态指示体系,综合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很好地避免权重不平衡的现象。该结论已应用于白城地区新能源发电及外送系统中,与传统的标准评价方法相比,更符合客观现实。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价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3 李成副教授研究成果的图解摘要
潘亮副教授在期刊《Journal of Asi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中科院SCI四区)上发表了题为“Review on th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air collector”的综述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综述了太阳电池、玻璃盖板、流道、多孔介质及肋片等结构对太阳能光伏空气集热器光电/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并指出了当前的挑战与潜在可行的研究方向。该论文的发表对未来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南教授与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中科院SCI二区顶刊,影响因子6.465)上发表了题为“A narrow shape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 (DL-MCHS) designed for highpower laser crystal”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大功率激光器设计了一套双层微通道换热系统,相比于常规单层换热装置节能60%。
图4 胡南教授研究成果的图解摘要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培养青年教师上下功夫。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科研团队建设,陆续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学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持。
本文内容整理自:长春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