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论文 > 正文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07

  内容摘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产量高、质量优、减量化、效益好、效率高、竞争力强、经营者素质高、农民收入高阐述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数字技术嵌入农业要素配置体系、产业体系等“六大体系”,促进资源利用绿色化、产业融合深度化等“六化”,探寻了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新阶段、构建发展新格局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大农业数据库、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新基建”、大力培育“新农人”、健全政策评估机制等完善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以期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 赋能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内在机理 政策设计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产量高位护盘,2020年达到13390亿斤(高云才,2020),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中国人手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振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底气、筑牢了发展基石、彰显了制度优势。但是,总体看来,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全国人民的期盼相比,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水资源稀缺、耕地地力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产地污染及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万宝瑞,2016),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走质量兴农之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宋洪远,2018)。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求(丁声俊,2018);能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形成生产高效、生态稳定、环境良好、质量可靠、产能持续、三产融合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李国祥,2017)。

  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产业体系完备、资源配置趋优、产能结构合理、各类主体活力十足(夏显力、陈哲、张慧利,2019);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黄修杰、蔡勋、储霞玲,2020);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在于保产、高效、减量和增收(张露、罗必良,2020)。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产业多元融合等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辛岭、安晓宁,2019)。城乡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态势,需求从“吃饱”向 “吃好”再到“吃得安全”转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钟钰,2018)。但是,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产业融合层次浅、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现代科技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不高、不完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王蕴琦,2018)。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突出农业发展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不断提升我国的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韩长赋,2018)。

  已有文献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表现、机遇及挑战、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等进行了研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政策导向。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向农业领域渗透,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政策措施还不够清晰。鉴于此,本文在深刻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探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对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进行了设计,以期助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包含产量、质量、绿色、效益、效率、竞争力、经营者素质、农民收入等的统一整体。本文将从“五高一好一化一强”来阐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一)产量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底座基石”,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深刻变动,确保粮食安全就具有了极为特殊的意义。从外部环境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使这个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二者深刻交织(程国强、朱满德,2020);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唐宜红、符大海,2020),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从内部条件看,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旦粮食出了问题谁都救不了我们,唯有中国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的粮,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保持稳定。农业发展必须确保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高,稳住农业基本盘,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质量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农业上的体现就是要求有优质的农产品、优美的田园风光、优越的文化生活等,要求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即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农业发展的内生特点、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成为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的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必须确保农产品质量高,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减量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但是,农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生产模式还没有彻底转变,农业资源透支、过度开发,依赖石油产品的农业生产体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1978年仅为884万吨,2019年达到5403.6万吨(最高为2015 年的 6022.6 万吨)(国家统计局,2020),2018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到150.36万吨(国家统计局,2019)。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的广泛使用,造成了土壤板结酸化、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发展必须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减量化,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担当。

  (四)效益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与农田水利建设,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达694.8亿元;持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稻谷及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了玉米与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产粮大县奖励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安排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达466.7亿元(国家统计局,2020);农业保险加快实施,稳产增收的作用持续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种粮收益不断上升,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但是,同时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下移的挤压,加之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格局没有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把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计算在内,三大主粮每亩生产净利润很小甚至为负。2013-2018年稻谷小麦玉米成本收益如表1所示。农业发展必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地方政府抓粮有积极性,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五)效率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逐步推广,我国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始终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是,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仍然不高。2018年我国及主要发达经济体谷物及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如表2所示。同时,由于受土地规模较小和制造业水平不高的制约,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滞后,导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此外,尽管2020年实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但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农业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变革,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六)竞争力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以来,我国加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步伐持续加快,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稳中有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7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持续3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占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5.9%(韩长赋,2020),农业竞争力空前提升。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农业竞争力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目前我国农业仍然是大但不强、多但不优,基础仍然不稳固;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结构性矛盾较突出,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抵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较短,全产业链收益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发展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竞争力,把提高农业竞争力摆上突出位置,促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七)经营者素质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农户兼业化、乡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态势不可逆转,职业农民所占比例持续下降,新型职业农民更少,而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更多的是老人、女性,低文化程度的农业从业人员较多。根据笔者2020年寒假通过学生在所在地的调研,江苏、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安徽、四川等省份的调研样本数据中,总体来看,职业农民占样本总数的比例仅为9.86%,从事农业生产的户主年龄平均为56.61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户主占样本总数比例仅为6.90%,职业农民占比12.77%。2020年江苏等省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农业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破解“谁来种地”难题,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八)收入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接续出台,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但是,总体看来,农民收入增幅与增速呈现“双降低”的态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2019年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仅为3.8%(国家统计局,2021)。究其缘由,我国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固然有工资性收入增速下滑、财产性收入难以扩大、转移性收入难以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但经营性收入总量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但经营性收入仅为5762,占比36%(国家统计局,2020)。因此,农业发展必须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笑起来,不断增加农民福祉,通过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氛围更加浓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需要,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制定了专门指导性文件统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供给数量更加充足、品种与质量更加契合城乡居民的需要农产品(王艳,2017);2017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等。这些新思路、新文件都为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其次,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一是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总量不断跃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大关,达到101.6万亿元(国家统计局,2021),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底座更加坚实;二是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城市“同网同速”的新发展格局初步实现。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国行政村中通光纤与4G 的比例都达到98%,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到1.35亿户。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相关知识推荐:发农业论文如何选择好投期刊

  最后,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更加强劲。一是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驱动更加强劲。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农业上的体现就是要求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与优美的田园生活,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驱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劲。二是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更加强劲。当前,科技创新在突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供农业发展质量、抢占农业竞争制高点上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陈昌兵,2018)。

  (二)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尽管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引领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站在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激发中国数字发展活力的高度,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但是,当前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还不完善,亟待加强。

  第二,支持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农业数据库还未完全建立。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度挖掘数据资源潜力,通过数据资源流动与高效利用促进农业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服务链的不断壮大。但是,当前包括农资农产品数据库、农村土地登记确权颁证的结果、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在内的大农业数据库尚未建立。

  第三,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仍需加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农业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变是实现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仍需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仍需加强。

  第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农业“新基建”亟需加快。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仍未打通。

  第五,支撑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仍然缺乏。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培养农业生产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电商人才,也需要挖掘专家学者、各类技能人才。但是,当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并愿意投身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相对短缺。

  第六,确保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评估机制不健全。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评估机制,动态优化调整现行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及时纠正政策偏差,能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当前保障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精准落地的评估机制还不完善。

  四、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将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嵌入农业要素配置体系等“六大体系”,促进资源利用绿色化等“六化”来实现农业“五高一好一化一强”的理论逻辑。基于数字技术赋能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

  (一)嵌入农业要素配置体系,实现资源利用绿色化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牢固树立绿色之 理念,筑牢绿色保护根基,强化绿色科技支撑,瞄准绿色供给目标,加强绿色政策保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永续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当前我国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农业资源要素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农业资源要素还不尽匹配,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限制着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嵌入农业要素配置体系,能够实现资源利用绿色化。首先,数字技术凭借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由增加化肥、农药、水、劳动力等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向减少化肥、农药、水、劳动力等实现增产增收转变,为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绿色化开辟新途径。其次,数字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立足各地农业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及环境容量,能够把握土地、种子、水、化肥、农药与生物多样性等农业绿色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律,优化农业结构与区域布局,为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绿色化开拓新空间。再次,数字技术通过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等先进经验,系统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业补贴政策与资金,完善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绿色化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评估考核机制等,为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绿色化开创新局面。

  (二)嵌入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融合深度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两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但是,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产业体系还存在着资源环境匹配度较低、种养业结合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较弱、流通体系效率较低、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充分等问题,约束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嵌入农业产业体系,能够实现产业融合深度化。首先,数字技术利用大数据等实现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零距离对接,加快生产市场有需求、本地有优势的农产品,畅通产业链的生产端、流通端及消费端,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的收益份额。其次,数字技术通过大农业信息库等,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与主食加工发展,实现农业“接二连三”,打造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再次,数字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各地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及文化价值,能够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农业+”旅游、“农业+”商业,发展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隔二连三”,促进农民增收。——论文作者:杨建利1 郑文凌1 邢娇阳2 靳文学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