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媒体融合: 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

发布时间:2021-12-25

  [摘要] 媒体融合, 是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及能量交换。其趋势性特征表现为: 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 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 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 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媒体融合本质上不是抑制和同化个性信息需求, 而是培植和满足个性信息需求; 不是排斥传统媒体, 而是优化传统媒体的功能; 不是一个定态目标, 而是一个动态进程。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已将新闻传播推进到一个革命性变化的临界点。

媒体融合: 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新媒体; 传媒变革; 新闻教育

  十多年来, 互联网信息传播创造的全新景观, 证明了由计算机技术、通讯技 术和 网 络 技术构成的现代信息 技 术 蕴 藏 的 改 变 人 类信 息传播形态的巨大潜能, 也把媒体融合这样一个大趋势展现得日益清晰。近年来, 网站多媒体信息的种类日益丰富, 数量急剧增 长 , 以 提 供视频信息为主的各类网站快速发展。报纸的数字化信息进程在加速, 各种形式的手机报已经成为各类报纸开掘新的市场空间的前沿触角。一些能够作为新一 代 电 子 报 刊 阅读 工 具 的 便携终端开始投入实验性应用。人口覆盖率最高的电视媒体开始在 新 的 网络 数 字 平 台 上 酝 酿发展战略。各种媒体之间的合作依据网络数字平台以各种方式展开。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媒体融合, 是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及能量交换。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采集、合成 、传 播 和 经 营 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方式, 把历史上不同媒体形态的独立演进过程统一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序的过程。

  如同 历 史 上 呈 现 过 的 信 息 传 播 技 术 的 进步和媒体传播形态的演进一样, 媒体融合是人类在信息传播过 程 中 追 求 的 达 及 信 息传 播 理想境界的过程。只要人类的信息需求在变化, 只要信息传播技术在发展, 媒体融合就不可能是一个定态, 它不可能终结。

  媒体融合的趋势性特征

  在 媒 体 融 合 的 过 程 中 , 诸 多 新 的 传 播 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会不断出现。已有的媒体融合的实践已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1.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

  从世界范围来看, 无论是著名通讯社还是主流报刊, 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广 播电 台 , 都 在网络平台上借助多媒体信息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在同一网络媒体平台上传播多媒体信息, 已经是今天媒体机构为扩大传播效应而追求的信息合成模式。

  各类 媒 体 拥 有 了 同 样 的 多 媒 体 信 息 的 传播途径与技术手段。信息的采集、合成和播发呈现出技术融合的趋向, 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已经日益和谐地集成于一个传播平台, 并且用全新的方式融合成新的业务形式。当多媒体信息集成在一个传播平台之上的时候, 信息间的能量互补使媒体信息传播效率在提高, 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在随之加强。

  在多 媒 体 信 息 的 采 集 、合 成 、播 发 的 过 程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 , 直 接影 响 着媒体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改变。媒体的人员构成、组织结构、运行方式都将 因 此 发 生 重 大变化。有研究者指出:“媒介融合时代的业务形态整合, 带来的也许并不是简单的从业者技能的跨媒体化, 而是对于传媒机构的现有运行体制的挑战。根 据 多 媒 体 内 容 采 集 与生 产 的 需要, 进行生产流程的改造, 重新 进 行 内 部 的分工, 这也许是更实质性的应对。”[1]

  2.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

  今天的受众已经日益被多元媒体覆盖, 由于信息需求的差异, 受众对不同种类的媒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 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可能被一个人同时使用, 个体受众往往处在与多元媒体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中。

  已有的媒体融合的实践让我们相信, 现有媒体的运行方式包括出版或播发渠道, 已经受到现代信息技术 的 冲 击 并 开 始 引 发 一系 列 改造, 这种变革趋势正在加剧。但与此同时, 媒体融合的趋势既没有消灭受众信息需求的差异, 也没有消灭媒体 形 态 的 多 元性 和 传 播 内 容 的专业化。

  现代 信 息 技 术 只 是 为 不 同 种 类 媒 体 之 间的信息共享提供着便利, 进而推进着各类媒体的细化分工。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的需要, 将信息分门 别 类 , 通 过 不 同 的 媒 体渠 道 进 行 传播, 以保证受众更便捷、更充 分 地 通 过 不同 媒体渠道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 从而获取最大的传播效益。

  网络 数 字 信 息 平 台 可 以 保 证 各 种 传 统 媒体直接进入多媒体信息传播领域, 使单一媒体机构形态衍生出多元媒体机构形态。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会 推 动 着 同 一媒 体 集 团 中 的 不 同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 而且会推动整个社会范围内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这种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 量 交 换 将 推动 整 个 人 类 的 信 息共享过程。

  由于 人 类 在 长 期 的 历 史 间 形 成 的 获 取 信息的习性, 媒体发展过程的渐 进 规律 , 社 会 整体文明发展的不平衡等复杂原因, 多元媒体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共存局面还将长期持续。

  3.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交互

  随 着 Blog、Tag、SNS、RSS、wiki 等 代 表 着 Web2.0 新一代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核心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 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障碍正在风化和消失。

  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 信息的传播者正在从制作信息到聚合信息, 从发布信息到经营信息, 从输出本体信息传播能量到整合网络信息能量。信息的接收者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 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全面利用信息, 从信息索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群体。

  网络 已 经 成 为 人 类 共 创 信 息 与 共 享 信 息的平台, 人类在长期历史间创造并承袭着的信息传播模式, 正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本质性改变。媒体融合趋势, 正在将信息能量从网络延伸到网络之外的更为广阔的领域, 使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作用与影响。

  这种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 加大了信息提供的总量, 深化了信息价值的 开 掘, 提 升 了 信息使用的效率。

  4.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

  目前, 在网络和手机媒体中, 电信业、IT 业对于信息生产的支持作用已经十分明显。它们揭示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融合性媒体会带来更复杂的生产流程, 需要更细化的专业分工,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 传 媒 业 在 以 往 的 经验 中 并 不了解、并不擅长的技术与环节。因此, 媒介融合的大趋势, 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产业性变革, 那就是信息的生 产 线 已 由 传 统媒 体 延 伸 到 其他相关行业, 如电信业、IT 业。信息生产不再是传媒业的封闭作业过程, 而成为技术行业提供基础平台的全社会各个行业参与的生产过程。外部能量的支持, 不仅会提升信息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而且意味着信息生产的总体模式的变革。这一模式不仅使过去一些“外部行业”在未来的传媒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且意味着传媒组织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

  手机是目前最能够证明媒体融合趋势性特征的媒体。手机通话、手机短信、手机报纸、手机电视都已呈现在这个信息接收与发布的微型平台上。从声音到文字, 从图片到影像, 从接收到发布, 从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到点对群的信息传播, 这样一个独立用户使用的通讯工具, 已具备了多媒体信息交互传播的基本功能。这个最初为个人语音通讯而发明的工具, 不仅是已成为各种媒体信息的接收终端, 而且已经拥有日益强大的公共信息传播的技术元素。

  因为手机所集成的这些信息传播功能, 使它成为今天增长速度最快, 拥有用户数量最为庞大的媒体终端。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 截至 2006 年 12 月底, 中国手机用户已达 4.61 亿户, 比去年同期增长 17.2%。固定电话用户达 3.68 亿户, 同比去年增长率只有 4.96%。[2] 从手机用户的增长速度与规模上, 已经能够清楚看到媒体融合趋势的加剧。

  目前 所 看 到 的 手 机 未 必 已 经 达 到 融 合 媒体的理想境 界 , 但 手 机 传 播 模 式 及其 所 蕴 含的潜力, 已经昭示着未来的媒体融合方向。

  对媒体融合本质的辨识

  如果能够避免一些感觉上的误区, 或许有助于对媒体融合本质的辨识, 从而避免对媒体融合引发的变革所产生的各种恐惧。

  1. 媒体融合不是抑制和同化个 性 信 息 需求, 而是培植和满足个性信息需求。

  每个 生 命 都 会 为 维 持 自 身 的 延 续 和 发 展营建个性化的信息交流环境。随着社会的整体文明进程的演进, 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速度、深度、实用度和愉悦度的需求会 日益 增 长 , 从 而呈现出更强的个性化差异。

  媒体 融 合 预 示 着 广 泛 开 掘 和 深 度 调 用 人类的整体信息资源。在这个过程中, 媒体融合的过程不是抑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增生, 而是推进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发展; 不是对个性化信息需求进行同化, 而是为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开辟广阔途径。

  媒体 融 合 之 所 以 能 在 更 高 程 度 上 满 足 个性化需求, 一方面是因为它带来了多种媒体信息的聚合、重组和反复利用的 方 便 性 , 从而 为个性化的信息选择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技术将使信息的传输、发布更为灵活多样, 为受众使用更个性化的方式获取信息提供了可能。

  2.媒体融合不是排斥传统媒体, 而是优化传统媒体的功能。

  媒体 融 合 不 是 网 络 媒 体 和 其 他 新 的 数 字媒体对报刊等 传 统 媒 体 简 单 的 取而 代 之 的 过程, 媒体融合是对包括报刊在内的所有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进行扩展的过程。

  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Roger Fidler)在《媒介 形 态 变 化——认 识 新媒 介》一 书 中 , 提 出 了媒介形态 变 化 的 六 个 基 本 原 则, 其 中 之 一 是 “增殖”, 即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通过我们称之为语言的传播代码传承下去和普及开来。[3]

  现代 信 息 技 术 将 各 种 信 息 形 态 统 一 起 来的本质趋向, 不是摧毁和吞噬 传 统媒 体 , 而 是尊重人类在漫 长的 历 史 间 形 成 的 信 息 获取 习性, 承袭传统媒体在漫长的历史间营造的信息传播优势, 吸收传统媒体的传播 能 量 , 扩 展 传统媒体的 传 播 功 能 , 弥 补 传 统媒 体 的 传 播 缺陷, 以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 丰 富 信 息 展 示 的层面, 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 提 高信 息 使 用 的效率。

  媒体 融 合 进 程 是 对 信 息 传 播 的 手 段 与 形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过程蕴涵的 巨 大 的 能量 基 于 对 人 类 创 造的一切信息传播 的 手 段 与 形态 进 行 融 合 而 不是进行排斥之上。

  3.媒体融合不是一个定态目标, 而是一个动态进程。

  媒体 融 合 是 一 个 随 着 技 术 的 发 展 而 不 断突破现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制作的总量在不断 增 长, 信 息 传 播 的 手 段 在 不 断丰富, 信息传播的效果在不断优化, 信 息 使 用 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地依托网络把多媒体信息集成在一个网站中, 也不是创办几个手机报、网络电台、网络电 视 台 这 样 的媒体形态, 它是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信息集成手段 、信 息 交 流方式、信息使用方法各个领域不断完 善 、不 断 创新、不断优化的变革过程。媒体融合不会是一个有着清晰外延与内涵的定态目标, 它是人类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会包含无穷的创新事物, 它永远不会终结。

  媒体融合时代的变革诉求

  信息 传 播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传 媒 市 场 化 的 进程已经把新闻传 播 推 进 到 一 个 发生 革 命 性 变化的临界点。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之下, 三大领域的变革已经置于新闻界面前:

  1.新闻传播技术体系的变革

  随着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向 新 闻 传 播 的 各 个 环节日益广泛的渗透和日益深刻的影响, 各类媒体的新闻信息采集、合成、播发、管理的技术体系必将发生深刻改变, 这种技术体系既包括作为传播基础的技术平台, 也包括应用这些技术来进行传播的方式与方法。

  技术平台体系的不断更新。纵观人类的信息传播史,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往往成为信息革命发生的前导力量。今天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的革命, 比以往任何一次信息技术引发的信息传播领域的革命都要深刻。今天的新闻媒体需要根据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不断更新现代信息技术所依托的硬件与软件配置, 以获得在媒体 融 合 的 趋 势 下 维 持 生存 、不 断 创新、占据优势的技术设施与装备保障。今天的时代, 是一个使用科学技术工具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将决定未来传媒的命运前途。

  技术方法体系的不断发展。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形态的出现, 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乃至生理机能 都 在 发 生 着 种种 显 性 或 者 隐 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变化, 基于传统媒体运行规律的信息采集 与 合 成 的 技 术 方 法 体 系也 面临改造和创新。当人们使用各种平面显示终端接收数字化信息的时候, 扫描式阅读习性的形成、信息布局中“层”的结构的使用, 多媒体 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 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比重日益加大, 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信息采集、描述、编辑、组合等各个方面新的技术方法体系的产生。

  2.新闻传播管理体系的变革

  基于 传 统 媒 体 运 行 规 律 的 新 闻 传 播 的 管理体系在数字 化 信 息 传 播 时 代 已经 显 现 出 巨大的局限。信息来源和信息组合的复杂变化, 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的多种多样; 媒体形态之间的自由更移, 都对新闻传播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媒体内部的管理体系: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 网络的多平台性十分明显, 它集传播媒介、技术平台、虚拟社会以及经营平台等属性为一体。[4]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 谁还只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媒体看待, 谁失去的就不止是眼前的竞争力, 甚至会失去未来生存的基础。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 技术体系的改变, 传播形态的改变, 经营模式 的 改 变, 构 成 对 传 统 管 理 体 系 的 挑战。媒体内部管理的复杂程度将急剧提升。各种专业人员的组合, 各种职能机构的协调, 各种信息形态的管理, 与各种外部系统的连接, 都会迫使传统的媒体内部管理体系进行变革。

  媒体行业的管理体系: 媒体行业的管理要改变目前条块分割管理造成的种种缺陷, 要建立起对媒体融合 趋 势 下 的 具 有 综 合 协调 功 能的行业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要能够兼顾技术支持与内容提供, 传播意图与传播效果, 传媒责任与受众需求, 媒介发展与商业竞争的全部态势, 掌握媒介系统与技术系 统 , 传媒 系 统与公众系统, 传媒系统与商业系 统 , 传 媒 系 统与传媒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的复杂态势, 寻找之中的客观规律, 在此基础上实施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传播管理。

  跨行业的管理体系: 媒体融合将外部行业引入到信息 生 产 的 深 层 。行 业 之 间的 利 益 协调, 将成为影响未来的“大”传媒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跨行业的管理体系, 应该能够在一个新的信息生产的格局下, 明确各个相关行业的角色定位, 规范各个相关行业的责任, 调集各个相关行业的能量, 协调各个相关行业的关系, 以推进媒体融合环境中整个社会信息传播体系结构的建 造 和信 息 传 播 效 率 及 信 息 使用效率的提高。——论文作者:高 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