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疆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4
摘 要:畜牧业是新疆的特色基础产业,是自治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农业体系的中轴,它上联种植业、下撑加工业并延伸到现代服务业,横跨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对于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同时,畜牧业又是新疆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和经济来源。做好畜牧产业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新疆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疆 畜牧产业 研究
一、新疆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疆畜牧业资源状况
1.牧草地和载畜量情况。根据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新疆农用地面积 94 627.2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 186.9万亩,园地面积546.3万亩,林地面积 10 147.2万亩,牧草地面积76 670.7万亩;牧草地大部分质量较好,优良牧草地占全疆牧草地总面积的 36%、中等牧草地占30%、劣质牧草地占34%;新疆草地牧草种类丰富,可作为家畜饲用的高等植物达 3 270种,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达3 200万羊单位。
2.畜禽品种及分布情况。新疆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地区差异较大,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畜禽优良地方品种,这些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大都具有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强的显著特点,在奶、肉、毛、绒等方面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良好性状,从而构成了新疆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畜禽品种基因库(见表1)。
3.牲畜存栏和出栏情况。2016年新疆牲畜总存栏4 621.35万头(只),其中:牛408.17万头、马89.01 万匹、驴54.59万头、骆驼18.15万峰、羊3 915.7万只、猪297.44万头、家禽5 080.8万羽;全年出栏大小牲畜 4 428.62万头(只),其中:牛258.07万头、羊3 612.82 万只、猪471.01万头、家禽7 793.6万羽。(不含兵团)
4.畜产品产量情况。新疆肉类总产量由 2006 年158.21万吨增加到2016年159.73万吨。其中,牛肉产量由 39.25 万吨增加到 42.48 万吨,增长 8.3%;猪肉产量由 28.78 万吨增加到 33.90 万吨,增长 17.8%;羊肉产量由66.99万吨减少到58.31万吨,呈现负增长。
5.畜牧业产值情况。2006~2016年,新疆畜牧业产值不断攀升,由 189.1 亿元上升到 653.2 亿元,占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22%,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2017年,畜牧业产值更是高达 686.95亿元,同比增长5.2%。
(二)新疆畜牧业发展历程回顾
1.快速起步阶段(1949~1957 年)。这一时期,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稳定牧区社会,保护与发展畜牧业,保护牧主经济,在牧区不划阶级,对牧主不斗不分,实行了牧主牧工两利政策;通过发放生产贷款和生活救济款、大幅度提高畜产品收购价格、组建公私合营牧场等方式,逐步引导广大牧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畜牧业生产也得到快速发展(见表2)。
2.巩固调整阶段(1958~1965年)。受左倾错误思潮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期牧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造成畜牧业生产出现下滑;60年代后期,有针对性地凋整了牧区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使畜牧业生产恢复了稳定的发展势头(见表3)。
3.波动徘徊阶段(1966~1976年)。这一阶段正是“文革”时期,在经历畜牧业管理体制变化及一系列的政治动荡之后,畜牧兽医科研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挫伤了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新疆由牛羊肉外调和出口地区变为肉食严重短缺地区。
4.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5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在政策、资金、物质和技术等方面加大了对畜禽饲养专业户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并及时调整了畜牧业内部结构,为畜牧业向商品生产转化和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畜牧业生产连续 8年实现稳步增长(见表4)。
5.持续推进阶段(1986~200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进,新疆畜牧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畜牧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区畜牧业由副业开始向主业转变,城郊畜牧业围绕肉、蛋、奶产品需求,步入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见表5)。
6.稳步提高阶段(2006~2017年)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导向以畜牧业为主导转变,统筹畜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农区牧区城郊畜牧业协调发展,将新疆建成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对外加工出口基地”的发展目标,畜牧业“六大体系”和“五化”建设开始推进(见表6)。
(三)产业政策对新疆畜牧业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1.产业结构调整对畜牧业地位的影响。2016 年,新疆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6 年的 17.33∶47.92∶ 34.35调整为17.1∶37.3∶45.6,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农业内部产值结构看,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例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畜牧业产值却比2006 年增加了71.05%,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新疆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见表7)。
2.农业补贴政策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一是畜牧业良种补贴。实施良种补贴政策多为通过供种单位补贴,以优惠价格把良种直接销售给农牧户。自2007年起,自治区在奶牛良种补贴的基础上,先后启动实施了肉牛、细毛羊等畜种的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有效促进了新疆畜牧品种的改良步伐(见表 8)。二是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补贴。自治区根据 2010年农业部印发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制定了新疆补贴标准,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建设(见表9)。三是动物防疫补贴。2011年农业部出台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政策,有效控制了流行病等畜禽疫病的发生,为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覆盖全疆所有牧业县、半农半牧业县的牧民,种类涵盖12大类35小类的112个品目。畜牧机械化投入的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现代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3.金融科技政策对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一是畜牧业保费补贴。自治区于 2007 年 6 月开始实施畜牧业保险保费试点,推出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2012年在玛纳斯、吉木乃、察布查尔3县,进行了基础母畜和种畜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见表10)。二是金融服务支持政策。新疆金融机构(银行)先后采取“公司+合作社+牧民”信贷模式、“银企农”合作模式、“政府+信用社+合作社+保险公司+农户”等模式为农牧民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信贷服务(见表 11)。三是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就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涉农项目支持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以及人才支持政策等内容,连续下发了相关意见和试行办法,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推进了新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四是科技扶持政策。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惠牧科技政策的支持下,新疆先后育成新吉细毛羊、多浪羊、新疆绒山羊、博格达绒山羊、新疆驴、拜城油鸡、新疆鹅等多个优质高产畜禽新品种;启动了生产科技服务、重大技术推广、振兴奶业等15项行动计划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先后研制出口蹄疫O型/AsiaI型双价灭活苗等新疫苗和新制剂10余种,有效保障了新疆畜牧业生产安全。
4.重大专项扶持政策对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一是草原生态奖补。2011~2014年,自治区累计发放禁牧补助资金36亿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 32.31亿元、牧草良种补贴资金2.312亿元、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资金 5.5 亿元,极大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拓宽了牧民就业渠道,增加了牧民政策性收入,推动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游牧民生产方式由单一的放牧生产向种植、舍饲圈养生产为主的多样化方向转变,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早期断奶快速育肥、两年三产等新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畜牧业生产领域。三是“菜篮子”工程。自“菜篮子工程”实施以来,新疆“菜篮子”中畜禽等“荤食菜”品种日渐丰富,“菜篮子”工程在丰富市场供应、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平抑物价、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南疆发展专项。2010 年以来,自治区发改委累计落实和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补助投资30.5亿元,大力支持南疆三地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业等4大类24 个基本建设项目,推动南疆三地州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五是南疆肉羊良繁体系建设。2015年全面启动了《新疆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落实畜禽良种工程资金 2.9 亿元,扶持南疆五地州(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州)建设1个自治区级种羊性能测定中心、10 个肉羊原种场、30 个良种场、98 个扩繁场,形成布局优化、草畜配套、层级分明、互为支撑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提高了南疆五地州的科技示范带动能力。
二、新疆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优劣势解析
(一)新疆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机遇和挑战
1.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体现在:现代畜牧业肩负着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历史重任;中央全面提升新疆战略地位和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特殊性为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产品消费持续增长等。
2.不利因素及面临挑战。新疆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加大,畜牧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牧民低投入、低产出、低营养的养殖习惯和区域饲草供应不平衡矛盾突出;农区畜牧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畜禽疫情对畜牧业发展影响依然严峻;畜牧龙头企业少、精深加工能力弱,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缺乏重量级领军企业家群体等。
(二)新疆畜牧业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分析新疆各区域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为南北疆和东疆畜牧业生产及畜群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新疆各地州市由于自然资源、生产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的牲畜生产的综合优势差异较大。肉羊在全疆都具有广泛的生产优势,肉牛的优势北疆高于南疆和东疆,马的优势在北疆,生猪的优势区域基本为人口相对集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
(三)新疆畜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
新疆由于各地区之间存在自然地理、人口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畜牧业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差异,通过对各个地区畜牧业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可以全面了解畜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因此,我们通过建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下的新疆各地州畜牧业区域竞争力模型,研究分析地州之间的畜牧业竞争力差异。
通过指标选取、数据整理、因子分析、利用SPSS23.0 计算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新疆14个地州的得分与排名(见表13)。
相关期刊推荐:《当代畜牧》杂志是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由北京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国家重点刊物。主要展示我国畜牧行业的新动态,报道畜牧业科研成果,以及畜牧养殖、生产实践、临床案例、遗传育种和疫病防治等内容。本刊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兼顾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设有:市场分析、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与营养、遗传育种与繁殖、宠物门诊、牧草开发、环境保护、环境控制、兽药天地、经验交流、价格动态等栏目。
2012~2016年,全疆14个地州市畜牧业竞争力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喀什地区上升势头强劲、竞争力突出,这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人口多等因素有关;昌吉州、伊犁州直的竞争力较强,这和两个州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基础比较好,农业基础稳固和其他发展要素相匹配紧密相连;哈密市、克州、博州、吐鲁番和克拉玛依市,畜牧业竞争力表现较弱,主要是受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较差、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的制约。
(四)新疆畜牧业差距比较研究
内蒙古草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地区,其草原畜牧业发展比较成熟;山东农区畜牧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值得推广。通过对内蒙古、山东和新疆畜牧业诸多方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找出新疆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对三省区在土地面积、牲畜存栏、肉奶产量等产业发展基础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新疆仅在马匹存栏上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在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秸秆产量和牲畜存栏、牛猪出栏、肉奶产量等畜牧产业基础资源方面与内蒙古和山东的差距较大(见表14、15、16)。
2.产业结构比较。三省区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内蒙古高达 42.19%,山东 26.42%,新疆仅为23.16%;新疆农业(种植业)占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1.51%,比内蒙古和山东高出近20个百分点,新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见表17)。
3.产业经营能力。2015年新疆生产加工原料奶 158.56吨、分割加工牛羊猪肉128.96吨,而内蒙古和山东分别是 803.20 吨、275.38 吨,216.29 吨、502.41 吨,差距巨大(见表18)。
4.畜产品消费特征。2015年新疆牛羊肉人均消费17.3和23.8千克/人,低于内蒙古而高于山东,新疆猪肉人均消费14.2千克/人,仅为内蒙古的1/2、山东的1/3(见表19)。
5.个体生产力水平。新疆猪的个体产肉量平均 71.5公斤/头,而山东猪个体平均产肉量达82.2公斤/ 头;新疆奶牛个体平均产奶量 728 公斤/头,不仅低于山东 2 064 公斤/头水平,与内蒙古平均 3 386 公斤/头的差距更大(详见表20)。
通过对内蒙古、山东和新疆畜牧业在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比重、产业经营能力、产品消费特征和个体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新疆畜牧产业与其他省区的差距在于:饲草料资源严重不足,草畜矛盾突出;畜牧养殖合作社发展慢,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畜牧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比重低,个体生产力差距大等方面。
三、新疆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战略定位与推进策略
(一)基本内涵
现代畜牧业是以科学技术和高效管理为基本动力,以商品性生产为主要特征,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统一协调发展为目标,具有高度商品化、高效益、高科技含量、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所谓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就是要紧紧围绕畜牧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二三产业的龙头、科技带动作用,加快实现新疆畜牧业的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设施装备化、经营产业化、环境清洁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互为原料和依托、上下游循环促进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二)发展思路
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天山南北、着力资源转化;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乡、主动融入亚欧东西部合作;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产业。突出三轮驱动,创新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农区特色养殖业,大力度扶持畜牧龙头企业。营造三大环境,政策支持洼地、产业集聚高地、乡村富裕美丽。——论文作者:穆少波
[参考文献]
[1]新疆统计年鉴(2017)[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国畜牧业统计(2015)[Z].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3]李捷.新疆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特性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自治区畜牧厅.新疆马产业发展报告[J].新疆畜牧业,2016 (09).
[5]张志恒.推进新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EB/OL].http://xj. people.com.cn/n2/2016/0112/c188514-27524060.html, 2016-01-12.
[6]哈尔肯·哈布德克里木.构建新疆千亿规模畜牧产业[N].新疆日报,2014-08-29.
[7]新疆“十三五”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EB/OL].http:// www.xjxmt.gov.cn/article/C017/20180417182403392.html, 2018-04-17.